2016年,只是歷史長河中短暫一瞬,卻注定被內蒙古人銘記。
在這個熔鑄著艱辛與汗水的時段里,經過市場需求約束趨緊等一系列嚴峻考驗,內蒙古以決勝“十三五”的勇氣,推動經濟之舟破浪前行,續寫出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進行曲,揭開了“十三五”開局之年全區經濟恢宏開篇的嶄新一頁!
在這段蘊含著奮斗與榮光的歲月里,經過適應新常態等一系列蝶變陣痛,內蒙古以穩中求進的智慧,取得了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提質、穩中向好的驕人成就,成為打造祖國北疆亮麗風景線中最引人入勝的內容。
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促成的穩增長,是決定內蒙古經濟發展前途的一次重要“蝶變”
一段輝煌的鑄就,蘊含多少艱辛探索?
一場由傳統產能過剩、房地產庫存明顯、發展短板凸顯、杠桿率較高和企業成本居高不下催生的供求結構失衡,成為內蒙古在“十三五”開局之年必須療治的“硬傷”。
靠什么“療傷”?靠什么穩增長?靠什么續寫經濟發展的輝煌與榮光?內蒙古必須作出抉擇。
“采取更加務實、更加精準、更加有效的舉措,狠抓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緊盯項目落地建設,全力以赴穩增長。”——進入2016年秋,經過走訪調研,自治區黨委的共識進一步升華。
共識凝聚力量,改革見證發展。
這種發展,是內蒙古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交出的滿意答卷:
前三季度,內蒙古分別去除鋼鐵和煤炭過剩產能291萬噸、330萬噸,提前完成全年任務,為全區傳統低端產業邁向中高端騰出了空間;
前11個月,通過去庫存,全區住房待售面積比去年同期下降12%以上,為我區盤活房地產存量資金和推動相關傳統產業轉型發展留出了空間;
截至11月末,通過去杠桿,全區企業負債率、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出現降勢,而支持傳統產業升級的貸款余額卻超過萬億元,為傳統產業在延伸產業鏈中走出困境創造了資本條件。
答卷改寫命運,選擇推動發展。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傳統產業在多元化發展中重獲新生留下回旋余地——以傳統優勢產業、傳統行業升級改造為主的重點項目、重大項目建設,成為2016年內蒙古經濟發展亮點:
佳洋牛肉食品加工一體化項目、金草原牛羊肉屠宰深加工項目、潤海源8000萬只肉雞產業化項目在我區的開工建設,正大集團百萬頭生豬全產業鏈綜合示范項目在我區的建成投產,再次開啟我區畜牧業升級發展的大幕;
我區首條高鐵項目——張呼高鐵項目的全線開工,蒙東首條高鐵項目——通遼至新民北客專控制性工程的啟動,呼和浩特地鐵、包頭地鐵項目的陸續開工,真正開啟了內蒙古交通服務業轉型升級的大幕,“高鐵時代”“地鐵時代”的觸手可及,將為內蒙古經濟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
鄂爾多斯首個煤制烯烴項目——中煤蒙大60萬噸煤制烯烴項目的建成投產,我國規模最大的煤制烯烴項目——中天合創140萬噸煤制烯烴項目在我區的建成投產,真正開啟了內蒙古煤炭產業鏈多級延伸、多元發展的大幕,“一煤獨大”的內蒙古產業結構史,正在被重新改寫;
我區鋼鐵企業“軌中之王”——槽型鋼軌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批量使用,使內蒙古一躍成為世界最大的鋼軌生產基地,鋼軌、型鋼在品種規格上的全覆蓋,正在推動內蒙古傳統冶金工業由低端化向高端化、服務化方向轉型;
包頭至曹妃甸水鐵聯運無水港大通道在內蒙古的建成投運,使我區發往沿海的貨源,不出包頭就能完成訂艙、簽單、換單、存放、提貨等“一站式”通關,傳統意義上以“貨暢其流”而聞名的物流業,正在內蒙古被重新定義。
前11個月,以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項目為主的全區億元以上重點項目、重大項目新開工總規模突破5500億元,同比增長25.3%;全區500萬元以上項目投資同比增長11.9%。
傳統產業,為什么要轉型升級?
“市場需求縮水引發的‘傳染病’,使傳統行業不少企業紛紛倒下,作為產業單一化、低端化特征明顯的欠發達地區,內蒙古的傳統低端產業也面臨失去免疫力的危險。”
專家之言并非危言聳聽。
進入2016年以來,后金融危機時代風波引發的全球再工業化浪潮加速了市場需求縮水,在這場冠名“經濟下行”的危機中,我區煤炭、鋼鐵等傳統低端產業受到最為嚴重的沖擊。
面對重重危局,怎么辦?
“對于欠發達的西部地區,在一定意義上講,投資是經濟增長的‘第一拉動力’,重大項目建設是推動區域發展的‘第一抓手’。”——在2016年全區秋季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建設動員大會上,自治區黨委堅持穩增長的動員令放眼長遠發展。
事實證明,重大項目、重點項目特別是傳統產業重大轉型投資項目建設,夯實了傳統動能,為2016年內蒙古經濟穩增長埋下了希望之種。
“在新興產業規模較小的情況下,正在轉型發展的全區傳統產業,依然是內蒙古經濟之舟平穩運行的壓艙石。”
區內經濟界人士的上述預判,決非戲言。
受益于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今年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我區生產總值同比分別增長7.2%、7.1%、7.1%,增速均高于同期全國平均水平,全年經濟增長穩定在中高速水平已無懸念。
權威人士就此提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促成的穩增長,是決定內蒙古經濟發展前途的一次重要“蝶變”。
培育新動力,打造新引擎,內蒙古在推進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中收獲經濟運行穩中有進累累碩果
發展,永遠沒有休止符。
2016年,內蒙古經濟之舟在并非風平浪靜的航道勇往直前,成就無愧歷史;2016年,內蒙古經濟之舟在結構調整的深水區攻堅克難,尋求發展新突破。
這種突破,源自自治區黨委在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中的果敢決策:
“一往無前地推進改革,以改革的‘一馬當先’引領各項工作的‘萬馬奔騰’。”
“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牧業現代化、綠色化同步發展。”
“大力培育發展新興產業,構筑信息時代區域競爭新優勢,打造新引擎……”
決策標定方向,方向昭示前景。
一系列適應新常態的果敢決策,為2016年我區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打造經濟發展新引擎注入源源不斷動力,內蒙古新興產業發展百舸爭流:
全區大數據中心70萬臺服務器的正式投運,國家三大電信運營商和阿里巴巴、騰訊等互聯網“大佬”的集群化入駐,大數據在全區各地智慧城市、電子商務等領域的深度應用,內蒙古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建設的正式啟動,真正翻開我區以云計算大數據產業推進經濟結構調整的新篇章;
青杉新能源客車一期項目在我區的建成投產,呼和浩特新能源汽車及核心零部件全產業鏈項目的開工,東風沃特瑪萬輛輕卡新能源汽車項目在我區的落戶,正在開啟我區新能源汽車產業年創千億元產值的大門,內蒙古揭開以新能源汽車制造業引領高端裝備制造業發展的新篇章;
包鋼稀土鋼綜合利用項目在我區的全面建成投產,華霖機械石墨設備及機械制造項目在我區的開工建設,華達兄弟石墨烯高科技產業項目在我區的正式簽約落地,人造藍寶石長晶生產項目在蒙東、蒙西的陸續建成投產,使我區真正邁出以新材料應用進軍高新技術產業的關鍵一步;
青島昌盛20兆瓦光伏生態農業項目、香島30兆瓦光伏生態農業項目在我區的建成投運,東立光伏7500兆瓦太陽能電池組件及配套項目在我區的建成投產,使“棚外蓄電、棚內借暖種植”的現代農業發展模式在內蒙古得以大面積推廣,實現了綠色化、工業化與農業現代化的有機融合;
區內首個“互聯網+居家養老”示范基地項目在我區的建成投運,徹底顛覆了傳統養老概念,它通過互聯網技術,重點構建了呼叫救助、生活照料、健康管理、遠程看護、電子商城5個智能化養老服務項目,受助老人只需按下一鍵通手機或智能終端按鈕,就能在3到5分鐘內獲得緊急救助——便捷化、智能化的新興養老服務業首次走進內蒙古人的生活;
隨著西北最大的休閑游樂園——蒙根花休閑游樂園在鄂爾多斯、烏海等盟市的落成運營,隨著京津冀蒙“千里草原大道”旅游聯盟的成立,內蒙古開始邁進全域旅游、四季旅游時代,全區各地落實“旅游+”戰略、打造壯美內蒙古的步履鏗鏘激越。
只有回首過去,才知道自己走出多遠。
大力培育新興產業,到底意義何在?輕撫培育新興產業、打造經濟發展新引擎鑄就的一個個“數字豐碑”,我區2016年經濟運行穩中有進的答案清晰可見:
農牧業結構顯著改善——全區農畜產品加工轉化率超過40%,以專業化、集約化、標準化為特征的現代農牧業占一產比重進一步提高;
工業內部結構得到改善——前三季度,全區煤炭、電力等傳統產業增加值占工業經濟比重回落,而有色金屬加工業和汽車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4%、16.9%;
服務業內部結構明顯改善——前11個月,全區旅游總收入、保險業保費收入增速均高于服務業增加值增速10多個百分點,互聯網普及率達到95%,新興服務業發展提速;
三次產業結構得到改善——前三季度,全區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速達7.6%,增速持續趕超二產、一產增加值增速,內蒙古三次產業結構開始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的現代化方向轉型。
產業結構,攸關前途命運。
盤點2016年的全區經濟運行,一個結論格外醒目:培育新動力、打造新引擎,內蒙古就能在推進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中收獲經濟運行穩中有進的累累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