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安順市西秀區雙堡鎮大壩村,近兩年突然"烏雞變鳳凰",在村支書陳大興的帶領下,戶戶種植金刺梨,家家開始修建小別墅,組組連通水泥路,新村秀美如畫圖,人均年收入從2008年的1982元劇增到現在的9820元。
貴州省安順市西秀區雙堡鎮大壩村,近兩年突然 "烏雞變鳳凰 ",在村支書陳大興的帶領下,戶戶種植金刺梨,家家開始修建小別墅,組組連通水泥路,新村秀美如畫圖,人均年收入從 2008 年的 1982 元劇增到現在的 9820 元。
2016 年上半年開始,大壩原來七零八落雜亂分布的老舊村居被陸續拆除,一座座大氣的藍瓦黃墻別墅,沿村中大道兩旁統一建設起來,三層樓房上有陽臺下有車庫。一位到過日本的客人說:" 這個嶄新的村莊,跟日本發達的農村有一比!"
一個普通的貴州山村,突然華麗轉身,這個嬗變,從何而來?
10 多年致富無門,村支書急白了頭
初見大壩村村支書陳大興,身材壯實,沉著堅毅,一頭板寸基本是白發,像是個老板,又像軍人。很多人以為他年過花甲,其實他今年才 48 歲。
49 歲的村支書陳大興滿頭白發。
缺水少地的大壩村長期以來都頂著 "省級二類貧困村 "的帽子。" 危房冷風穿、破墻破瓦一爛攤," 是過去大壩村村落的真實寫照。
1996 年,28 歲的陳大興開始擔任村支書,為探索致富路子,他使出渾身解數。
上任之初 , 他便自己貸款,帶領村民承包鄰村 180 畝荒山種植藥材黃柏 , 套種薏仁米和花生。但山上缺水 , 黃柏長得也不理想,6 年虧損 10 多萬元。
為了彌補種植業的損失 , 他在舊州鎮承包挖土方的工程 , 卻因此欠債 1 萬多元。年關里 , 債主威脅說,要拿他 4 歲的兒子抵債 , 妻子被嚇哭,但他尋求致富道路的決心沒有動搖。
次年開春 , 他向信用社貸款 1.6 萬元 , 付完欠賬 , 用僅剩的 4000 元領著 100 多個村民承包了甘堡林場 5000 多方的伐木工程,多少又有了一點收入。
村支書陳大興講起話來激情澎湃。
1999 年 , 陳大興引種竹蓀,當年收入 10 多萬元。第二年,他帶領 6 戶村民把竹蓀規模擴大 10 倍,沒想到竹蓀價格從上年的每公斤 360 元跌至 90 元。頭年掙的錢又全部賠進去。
聽說烤煙增收來得快,他又帶領村民種植烤煙 200 多畝,但時間一長,烤煙病蟲害隨之而來,不少煙農一年辛苦下來只掙點勞力錢。
大壩村土地稀少 , 靠烤煙集體致富很難。他又把幾萬元的種煙收入投入規模養牛," 洋牛 "水土不服,壯牛變成了架子牛,一頭牛買進時 3500 元,賣出時 1500 元。
10 多年來苦苦摸索,陳大興交了不少 "學費 "。
堅持就是勝利,金刺梨成了搖錢樹
10 年前,安順市培育成功一種新的水果金刺梨,肉質厚實,酸甜適度,營養豐富,林業部門大力推廣 , 但效果不佳。陳大興主動找上門想引種,西秀區林業局無償把剩下的苗木送給他。從此,他走上了順風路。
陳大興如獲至寶,2008 年,他決定先自己嘗試,用 23 畝最好的地塊種植金刺梨。" 金刺梨從來都是野生果,何必好田去種植?" 遠近鄉鄰都嘲笑他 "別人栽花你栽刺 "。
經過 3 年精心管護,到 2011 年中秋節前后,一樹一樹金黃的刺梨呈現人們眼前,果實結得又大又密,畝產達 2000 多斤。陳大興的金刺梨一上市,人們嘗后都夸好。商販們得知后 , 上門收購 , 每斤 20 多元。23 畝金刺梨賣得 100 多萬元。
正當有人認為陳大興發獨財、吃獨食時,他的舉動讓人出乎意料。他鼓勵村民一起種。村民沒錢買苗木,陳大興送!不懂管理,陳大興教!
金刺梨種園。
其實, "找到一個好項目,帶領村民共致富!" 正是陳大興多年的夙愿。
當年 11 月,陳大興邀請市、區領導和水果商、村民一起 , 舉辦無籽刺梨品嘗會。時任安順市代市長的周建琨前來考察。周建琨看好金刺梨這個新興產業。一周后 , 市里組織各縣(區)負責人到大壩村召開金刺梨產業現場會 , 號召全市大力發展金刺梨。
鄉親們終于理解陳大興帶領大家共同致富的志向 , 堅定了跟他發展金刺梨的信心。
針對村中勞動力不足的現狀,陳大興果斷提出成立金刺梨合作社,互助發展,一下去吸引了眾多外出打工的青壯年回來。
2011 年底,大壩村金刺梨種植合作社成立,通過土地流轉,村里 800 多畝土地收歸合作社 , 每畝土地每年由合作社向土地承包戶支付 200 元租金。陳大興 2008 年種下的 23 畝金刺梨 3 年后進入盛產期,管理精細,一株收入 300 至 500 元,一畝收入三四萬元,是標準田示范田。陳大興首先帶頭交由合作社經營。
全市推廣金刺梨的育苗重任落到了陳大興身上。在林業部門的幫助下,陳大興私人育苗 100 多萬株 , 次年賣苗收入 500 多萬元。
2012 年 , 在當地政府的產業政策扶持下 , 大壩村的 2300 多畝旱地和荒山全部種上金刺梨。到年終,收入由村民和合作社按五五分成。合作社從村中聘用 44 名工人,月薪 2400 元。陳大興為村民找到了一條穩定的致富之路!
華西歸來建別墅
2012 年 7 月,陳大興參加由西秀區組織到江蘇華西村參觀學習的活動,聽了華西村老書記吳仁寶所上共同致富一課,看到華西村民家家住別墅,陳大興夜不能寐:如何迅速改變大壩村破敗的村貌?
陳大興立下宏愿,大壩要向華西看齊!
進入五月,村中刺梨一樹一樹花開,白中帶紅,素雅清馨;金秋時節,串串果實綴滿枝頭,金黃圓潤,營養豐富。春華秋實,本是一景,能不能變成錢?
村中裝飾品多為 "金刺梨寶寶 "。
相鄰的山京軍馬場一到夏天,上千的重慶市民前去消夏避暑,一住就是數月。陳大興看準商機,要建別墅群,要讓村民住樓房,要讓游客進大壩。" 學成 "歸來,陳大興迅速召開黨員、村民代表大會,介紹學習心得和規劃設想。
陳大興的大膽構想,引來各方質疑。大壩村要建別墅?天方夜譚!大家世世代代住的都是瓦房石頭房,建別墅?夢都沒做過。
污水循環系統。
針對村民們的擔憂,陳大興早就為他們算好了賬:平均一家 14 畝刺梨 , 投產后每畝每年至少可收入 14 萬元以上;新村建起后 , 依托刺梨園 , 大壩鄉村旅游必然興起 , 其收入不比賣刺梨少。一個年收入有望達到 20 萬元的家庭應該住得上 30 萬元的別墅!
很快就有 28 戶報名。陳大興馬上墊資,請黃果樹設計院做好了規劃設計 , 與建筑商簽訂了建設合同。2013 年春節剛過,施工隊就進場。
村民建房沒有錢,陳大興出資墊!
建房資金有缺口,陳大興擔保貸!
陳大興把自己賣刺梨苗賺下的錢先墊出來征地拆遷、平整地基;爭取交通部門投入 100 多萬元硬化進村的兩公里大道兼街道;整合新農村建設、村莊整治等項目款支付建筑商的進場費。
陳大興先后收回 300 多萬元苗木款,如數墊去建別墅,不用付息,有錢再還。陳大興以金刺梨和信用作擔保,為村民擔保貸款 400 萬元,每月墊付利息 2 萬多元。
金刺梨帶來的村落變化。
有人說,陳大興本來是可以躺著吃幾輩子的富翁;實際上,陳大興是敢為村民擔當的 "大負翁 "。" 家有黃金數噸,每日只吃三頓。" 吳仁寶老支書的話語時常縈繞陳大興腦際。
"別墅建來不是做樣子,要讓它發揮作用,要讓它為村民生財。" 陳大興說," 每棟別墅 3 層樓,8 間臥室,底層有一車庫,為客人留足了空間。"
帶領并入村共同致富
2014 年,大壩村與原落水村、平寨村合并為新的大壩村,新加入的村民們主動找到陳大興,要求共同致富。
陳大興充分尊重村民們意見,又以合作社的方式,在雞籠關組、江西組流轉土地 400 畝種植晚熟脆紅李、100 多畝的葡萄、100 畝梨樹苗,到 2015 年合作社又可解決 20 多名村民的就業。
農商銀行與農村電商落戶大壩村。
新當選的村委會主任王安林來自原平寨村,他說:" 沒想到陳支書會給我們這么大一個見面禮,今年冬天還要組織村民新種金刺梨。"
并入的江西組希望盡快硬化通組路,并與大壩組連為一體,需要修通 2 公里的道路,耗資 80 多萬元,工程款又是先由陳大興墊付。
與江蘇企業合作的大閘蟹養殖地,預計明年中秋可上市。
村委會副主任盧正學從安順衛校畢業后回村開診所,有不錯的收入。2000 年,盧正學就把診所交給老父親打理,與陳大興一道種烤煙、養牛、種金刺梨。" 陳支書敢于擔當,值得信賴,跟著他干,沒有錯!" 盧正學說。盧正學也曾被妻子埋怨為 "種了別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 "。看到村里一天天好起來,妻子理解支持盧正學了。現在,盧正學以個人名義也為其他村民擔保 100 萬元。
王安林說:" 我上任村委會主任不到半年,不知不覺就用去 15 萬元,一算賬,跟著陳支書也為集體墊資了 10 萬元。"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金刺梨大面積推廣,今后有無市場風險?陳大興算過賬,現在每斤以 10 元計,畝產可達 3 萬元,將來以最低價 3 元計,畝產值也有 1 萬元,可以保持贏利。今年,陳大興與東南大學所屬一家食品加工企業取得聯系,對方預購刺梨果,每斤 5 元,如果市場價高于 5 元,大壩村民可自己先行出售。
大壩村金刺梨果酒 68 元一瓶。
到 2016 年,大壩村的金刺梨已經形成加工產業鏈,金刺梨果酒已經投產面市,村里一個大型天然溶洞,則成為洞藏酒庫。金刺梨果酒廠新的釀酒車間即將建造。
對他們的領頭人陳大興,大壩村村民總結了三組數字 "20、500、48。"
20,是陳大興 20 年來堅持為村里致富操勞;500,是他將自己辛苦打拼出來的 500 萬元投入村集體經濟發展;48,指 48 歲的他,看上去像五六十歲的人。
目前,大壩村已經脫離了傳統農業的軌道,轉為高附加值的精細農業,貴州農村普遍的三大作物水稻、玉米、油菜,在大壩已經基本絕跡,水田基本上變成了蓮藕池,村里正在與江蘇人合作,養殖大閘蟹。明年春天,大壩村民將開始增加一項收入,農家樂,城里人來觀光,可以欣賞和體會到這里別墅成片、花果飄香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原網頁已經由 ZAKER 轉碼以便在移動設備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