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音師正在調音,只見她一手扭動金屬螺絲,一手撫著琴弦,側耳傾聽,時時加以調整,直到滿意為止。
●制作琴頸。
●琴頸打磨。
●制作面板。
●安裝金屬鍵。
●手工包邊。
●側板固定成型。
●吉他噴漆前打磨。
(吉他制作流程中)面板油漆不能太厚也不能太薄,否則影響音色,一般厚度都是3mm,至少有10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才能做好,先是涂5mm,然后打磨成3mm厚。”
——吉他設計者和制作者彭愛平
一把吉他看似結構很簡單,但需要300多道工序才能完成。新快報記者采訪了“中國吉他產業之都”——廣東惠州惠陽多位吉他制作工匠,了解了部分制作流程。在簡單的篇幅內,不能把吉他的整個制作過程描述詳盡,在此只能略說一二。
每個面板貼有制作負責人簽名
首先是木材,在宇聲樂器的展廳內,新快報記者發現木材展示架,一長排至少有五六十種木材樣品,比如各類云杉、相思木、玫瑰木、楓木、桃花心木等常用木材,另外還有紫檀、黑檀、酸枝等名貴木材,當然還有虎紋楓木、豹紋楓木等獨特木材,“木材買回來并不能直接使用,要自然風干3-6年,然后在配備了除濕機、發熱機、空調等干濕度保持適當的大車間內,進行人工烘干,接著再自然風干、再人工烘干,如此反復,至少需要1年的時間。”吉他設計者和制作者彭愛平介紹,這樣制作出來的吉他音質才能持續穩定。
離開木材存放車間,惠陽吉他行業協會秘書長閻偉帶記者來到吉他制作車間。首先看到的是琴頸制作,各種削成一定尺寸的大小木塊,在工人的手中,粘合、壓制、打磨后漸漸顯露出吉他琴頸的形狀來,“你看這些是挑出來的不合格品,有節疤的,木紋不對稱的,還有其他損失的都要挑出來。”閻偉指著幾個琴頸說道,“同樣吉他面板也是如此,并且每個面板上都貼有一張單據,上面除了記錄各種數據外,還要制作負責人簽名,出現問題的話,直接找到這個人。”
既然說到了面板制作,值得一提的是,惠陽吉他都是單板制作,“跟人造合板相比,單板吉他共鳴箱由一層自然的木材制作成面板,內部結構更加自然、緊湊,能順應樂器的自然發聲原理,所以震動的頻率比合板更加豐富清晰,頻響均衡,音量渾厚。”閻偉說道,“雖然吉他結構簡單,但需要融入很多人性化指標才能達到一流水平,普通吉他制作過程需要100多道工序,而高端吉他則需要300多道。”
手工琴與工業琴相比優勢在哪
在參觀過程中,記者發現幾乎很多道工序中都少不了打磨,有的是用一只刷子或砂紙在打磨,有的則是在機器上用砂輪打磨,還有的是在一架很大的機器上打磨,不一而足。“雖然現在有機器輔助制作,但是很多工序都是純手工完成的,比如說包邊,一條完整的包邊,要一點一點地鑲嵌進卡槽里,表面要做到平整光滑,不能有任何細微凸起。”閻偉介紹,“而金屬鍵等的安裝也需要人工用小錘頭等工具安裝好。”
考驗功夫的還屬噴漆,“面板油漆不能太厚也不能太薄,否則影響音色,一般厚度都是3mm,至少有10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才能做好,先是涂5mm,然后打磨成3mm厚”,彭愛平說,“為了更加環保和提升品質,未來我們考慮用生漆,這樣的話,不但成本要翻倍,而且工藝也更加繁瑣。”
“手工琴比工業琴的優勢就在于可以個性化定制,比如2015年有一支樂隊定制了一把電吉他,要求弦高跟木吉他一樣,木吉他弦比較高,是考慮到天氣變化等因素,張力發生變化,會有雜音出現。”彭愛平說,“這樣的要求,一般人是不敢做的,因為弦高改變后,很多參數也都跟著改變,后來我們還是成功做好了。”
經過“千錘百煉”以及“千挑百選”之后,成品吉他就會被送到一個小房間,在這兒調音師要細致耐心地為每一把吉他調音,只見調音師一手扭動金屬螺絲,一手撫著琴弦,側耳傾聽,時時加以調整,直到滿意為止,在她身后的架子上,排放著調好音的各式吉他。
最后,閻偉帶著記者來到一個特別的車間,“這些都是報廢的吉他”。雖然記者看上去這些吉他都很漂亮,外觀也沒任何問題,但之前這家公司曾經燒掉了幾個貨柜的次品吉他,而名聲大噪。
策劃:肖 萍
撰稿:曹洪梅
美術:張漢松
繪圖:廖木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