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種的比以前少多了?!?/p>
“光種地不行,我們這里田地本來就少,種地收入太少?!?/p>
記者在四川省儀隴縣險巖村發現,農民關于種地的話題少了,關于產業、掙錢的話題多了。
險巖村山上的地,地塊小,也不肥沃,出去打工的人多了,甚至有撂荒的田地,現在都通過土地流轉種上了桃樹。桃園又吸納部分村民去打工,一年下來,在桃園打工的收入比種這些地高許多。
更重要的是,300多畝的桃園成為村里發展鄉村旅游業的大資本。前不久村里舉辦第一屆桃花節,一下子來了兩萬人。手疾眼快的村民臨時辦個農家樂,兩三天時間就掙了幾千塊錢。就連隔壁村的農家樂也沾光不少。
村里的90后張川通過養雞脫了貧,現在正計劃開一個以土雞菜肴為特色的農家樂。70歲的老大伯張吉典房子離村里的大路比較遠,盡管還沒想好旅游業發展起來自己干點啥,他已經打算在自家到村主干道的小路兩側種些花,正在琢磨什么花更有“魅力”。
“種滿花,游客就不會嫌遠,就會過來了?!睆埣湔f。
山上的差地種了桃樹,平緩處的好地則種上了蔬菜。不過蔬菜的種法和過去完全不一樣。過去家家戶戶各種各的,現在村里的好地經過高效農田整治,從去年開始統一品種,種植生態蔬菜、時令蔬菜。
村里的第一書記劉曉丹介紹,之前各家種各種蔬菜,吃不完也賣不掉?!笆卟瞬煌瑒e的,不成規模,沒人來收,自己去賣,賣的錢還不夠來回折騰?!?/p>
“去年第一季統一種植了苦瓜,開始還擔心不好賣,到了上市季節,縣里的商家每天自己開車過來收走,賣得特別好。第二季種了榨菜?!眲缘ふf,今年則統一種植了豇豆。
收入增長是看得見的,但是產業的發展意義遠不止此。青壯年出去打工,留在村里的人多數年紀大了,像過去那樣種地已經力不從心。在桃園打工、種植蔬菜、種植蘑菇等等相對以前一家耕種十幾畝地,活兒輕松,年紀大一點的人也能干。
劉曉丹說:“產業的發展,不僅促進貧困村民增收致富,更重要的是貧困戶在這個過程中接受新思想、養成好習慣,也獲得從思維方式到行為模式的全方位革新。去年搞統一種植的時候,有村民說‘我在土里刨了一輩子,也沒見刨出個金娃娃來’,不信能賺錢,今年統一種豇豆,都特別積極?!?/p>
“傳統的耕作方式自給自足,一家一戶只能得溫飽,老百姓看不到經濟效益,所以‘農二代’‘農三代’對土地沒有感情。農村要發展現代農業,要集團化、品牌化經營,才能有真正的效益。而現代農業,要讓農民真正見到利,才能激發他們?!蹦铣涫修r牧業局黨組成員、總獸醫師陳俊是對口險巖村扶貧工作組成員之一,險巖村的食用菌種植產業初見成效,已經使多戶人家脫貧。但是在陳俊看來,這只是起步。陳俊正在為村里聯系四川農業大學,打算將險巖村設為川農大的實訓基地。到時候食用菌方面的專家和學子們來這里搞研究,對村里蘑菇產業的長遠發展自然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