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榮昌區昌元街道濱河西路117號是一個建成于10多年前的“三無小區”,共6個單元,居住有65戶居民。連接小區與主街道的是100米長的一條小巷,因施工質量問題,路面早已破損不堪,還不時有污水從地下管網冒出,居民出行極為不便。
幾年來,該小區居民為這條小巷不斷奔走反映,但因原先的開發企業已經注銷,問題一直未得到解決。
今年5月,一家名為重慶香垣物業服務有限責任公司的企業卻主動接過這個“燙手山芋”,動員濱河西路117號居民自籌資金1.8萬元、鄰近的康寧玉綠小區開發企業捐資1萬元,更換了污水管道、重新硬化了路面,于6月3日全面完工。
公司此舉贏得了小區居民的普遍好感,小區業主委員會主動找到該公司,要求將小區物管服務交給該公司。目前,雙方已就此事達成合作意向。
香垣物業公司是由昌元街道白象社區注資50萬元成立的社區集體企業,也是榮昌區開展扶持村(社區)集體經濟發展試點后新成立的首批集體經濟組織之一。
今年以來,榮昌針對“空殼村”突出問題,采取與民生融合、與市場融合的方式,共在15個村(社區)開展扶持集體經濟發展試點,取得初步成效。
令人擔憂的“空殼村”現象
去年,榮昌區委組織部、區農委等部門,曾牽頭對全區151個村(社區)的集體資產、資源、資金等“三資”情況,進行了一次排查清理。
清查結果表明,在這151個村(社區)中,89個村(社區)集體的經營性收入為零;62個村(社區)集體雖有一定經營性收入,但收入水平普遍較低,多數村(社區)的年收入僅數千元,最多的也只有幾萬元,且收入來源單一,主要來自堰塘、茶山、商鋪等集體資產的出租收益。村(社區)集體經濟“空殼化”問題突出。
該區通過深入調研發現,導致村(社區)集體經濟發展明顯滯后的主要原因有三點:一是缺資金,大多村(社區)級組織的經費主要靠上級部門撥款,連基本運轉都難,更談不上拿出資金來充實集體經濟;二是缺人才,特別是在農村,青壯年大多外出,干部年齡普遍偏大、文化層次普遍偏低,缺乏能力強、懂經營、善管理的干部;
三是配套政策不完善,一方面各村(社區)集體均未獲得法人資格,難以開展市場經營活動,另一方面缺乏激勵約束與考核評價機制,村(社區)集體經濟搞與不搞、搞得好與不好,與村(社區)干部收入無關,與村(社區)、鎮街的考核無關,大家普遍缺乏積極性。
“發展村(社區)集體經濟,不僅是件經濟大事,更是件黨建大事!”榮昌區委書記曹清堯認為,村(社區)集體經濟“空殼化”,基層黨組織就沒錢辦事,就沒法兌現民生承諾,時間長了,群眾就不相信黨組織了。其結果是,基層黨組織在群眾中的威信下降,凝聚力和戰斗力減弱。
因地制宜破解“空殼村”
今年初,榮昌區正式啟動扶持村(社區)集體經濟發展試點。該區采取自主報名的方式,確定了昌元街道白象社區、清升鎮古佛山社區、吳家鎮雙流村等15個試點村(社區)。在市財政局支持下,榮昌區財政共籌集2000萬元財政資金,用于各試點村(社區)的啟動資金,每個試點村(社區)為130萬元、140萬元不等。
“曹書記一再強調,區財政給的啟動資金,是給只母雞下蛋的,而不是公雞只打鳴,更不是當肉雞吃了。”白象社區黨委書記唐君剛說,這筆資金雖然以后無需歸還給區財政,但區委卻制定嚴格的約束條件:這項資金不能越變越少,只能越變越多,否則試點村(社區)的黨組織書記將受免職處分。
與此同時,區委又給出了寬松自主的激勵政策:一是試點村(社區)可采取民主決策程序自行制定收入分配制度;二是可采取與民生融合、與市場融合的方式,因地制宜自主開展經營活動。
白象社區位處榮昌老城區,轄區內共有99個老舊小區和“三無小區”,以及火車站、長途汽車站和兩個大型批發市場,市容環境差、城市管理難、群眾意見大。
針對這些問題,今年2月27日,白象社區從試點村(社區)啟動資金中拿出50萬元注冊成立香垣物業公司,任命曾有開辦公司經驗的社區綜合專干葉元忠擔任公司法人、經理,居委會主任張梅擔任公司監事,社區綜治專干張峻瑋擔任執行董事。
3月中旬,香垣物業公司拿到了自己的第一單業務:承包了昌元街道新峰、許溪、方家壩、五城、虹橋等5個農村社區的垃圾清運作業,每季度作業費8萬元。
過去,這5個農村社區各自負責自己的垃圾清運作業,為節省作業費用,各社區要等垃圾堆積數天、夠裝滿一車后才清運一次。現在,香垣物業公司將5個社區并成一條線路,每天清運一次,各社區的環境衛生有了大幅提高。
今年5月,香垣物業公司拿下了濱河西路117號路面改造、污水管網改造項目,緊接著又拿下了唐家坡36號污水管網改造項目。
目前,香垣物業公司正與濱河西路117號、碧水麗苑、養豬院家屬院等多個老舊“三無小區”開展物業服務洽談。過去,這些老舊“三無小區”因缺乏物防設施、住戶少,物業公司不愿為其提供物業服務,香垣物業公司接手后,將大幅提高小區居民的居住環境。
隨著經營項目的不斷擴張,香垣物業公司現已招聘了1名副經理、2名內勤、2名司機、2名保潔員。葉元忠預計,公司今年就能給社區增加15萬至25萬元集體收入。
用3至5年時間徹底消除“空殼村”
記者在榮昌調查發現,該區15個試點村(社區)在發展集體經濟上現已大多取得一定突破。其發展方式主要有三種類型。
一是鄉村旅游類。以清升鎮古佛山社區為例,該社區利用轄區古佛山景區資源優勢,將區財政撥付的130萬元啟動資金入股注冊成立了古佛山生態旅游股份合作社。
目前,該合作社已與古佛山景區開發企業重慶萬靈山旅游開發公司達成合作意向。一是采取土地入股的辦法參與古佛山頂峰觀光亭、民俗園、垂釣基地等旅游項目建設,每年可獲得一定比例的分紅;二是建設100多個車位的停車場,可收取停車費;三是購買數十輛自行車,在金龍湖環湖自行車道出租,獲取一定的租車收入。
二是商貿服務類。除白象社區外,緊鄰古昌場鎮、臺灣農業園、“花漾萬靈”景區的古昌鎮玉帶村與沖鋒村,針對景區、場鎮在停車、餐飲方面的短板和需求,合作在兩村交界處的場鎮邊新建300平方米商業門面、4900平方米停車場,以及公廁等配套設施。
三是農業產業類。以吳家鎮雙流村為例,該村結合村里的蔬菜產業,用區財政撥付的140萬元啟動資金,分別成立了經濟發展協會、蔬菜種植股份合作社、農產品銷售有限公司三個服務性平臺。協會的功能是按照有償使用的原則,為本村蔬菜種植戶提供生產性流動資金需求,可獲得利息收益;合作社的功能是為種植戶提供統籌農機服務、集中農資采購、集中技術培訓等生產階段服務;銷售公司的功能是負責農產品銷售、市場拓展、渠道建設和品牌建設。
村黨總支書記楊媚表示,他們將以三大服務性平臺為支撐,將該村蔬菜基地規模由現在的5000畝擴大到1萬畝,實現集體增實力、農民增收益、產業增效益的有機統一。
在人才隊伍建設上,榮昌已為每個村(社區)配備了一名“本土人才”,他們全部大專以上文化,年齡30歲左右,享受村(社區)綜合專干待遇。
“發展壯大‘空殼村’集體經濟不能搞一刀切、齊步走和一哄而上!”曹清堯表示,他們將在今年試點的基礎上,因地制宜探索多種集體經濟實現形式,明年開始擴大試點范圍,力爭用3至5年時間徹底消除“空殼村”,為促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鞏固基層政權注入新的活力。記者 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