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資本為導向,這里正探索建設中國產業園區4.0版,逐步打造‘東盟商谷’。” 6月16日,當介紹起中外兩國政府合作建設的第三個國際園區——中國—馬來西亞欽州產業園時,剛從招商會上趕來的園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高樸顯得有些激動。園區創新的開發路徑及良好發展勢頭,讓“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海港口行采訪團感受到了一股撲面而來的國際產能合作新風。
“園區提供了包括稅收優惠等諸多創新政策及便利條件,吸引著我們為之而動。”進駐園區并已投產的廣西鑫德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紅亮告訴采訪團,公司主要生產3D曲面玻璃,供應大型手機生產廠商。憑借100多項專利技術,產品科技含量高,并取得了“質優低價”的競爭優勢。
“引進這家企業,看中的是其高新技術屬性。” 高樸表示,園區堅持與優秀伙伴合作,致力于建設高端產業集聚區、產城融合示范區、科教和人才資源富集區、國際合作和自由貿易試驗區,實現中馬雙方的互聯互通共贏。
園區的創新發展模式,源于中國與東盟國家產業合作的新探索。中國交通新聞網記者了解到,在中馬兩國政府的推動下,中馬欽州產業園與馬中關丹產業園區一起形成“兩國雙園”開發模式,開辟了以產業園區為載體推進國際產能合作的新路徑,成為我國實踐“一帶一路”倡議的一次全新探索。
“兩國雙園”,雙方良性互動。高樸介紹,中馬兩國財團共同組建合資公司開發建設園區,成立了“兩國雙園”聯合合作理事會,建立了聯合招商等機制。在雙方推動下,鋼鐵、陶瓷、鋁型材加工、太陽能裝備制造基地等項目正陸續進駐馬中關丹產業園區。而中馬欽州產業園區配套設施去年基本建成,“三年打基礎”目標已基本實現,如今進入了產業和城市項目加速推進的“五年見成效”新階段,去年年底已有50多個產業項目落戶,總投資超280億元。先期入園企業正陸續建設廠房,有的已經投產。
“便捷的交通也是促使我們進駐產業園區的重要原因。”李紅亮表示。中馬欽州產業園不僅背靠我國西南、中南經濟區,毗鄰東南沿海城市發展帶,同時面向西南地區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北部灣沿海港口群。自2015年起,廣西推動了北部灣沿海港口發展一體化改革試點,進一步整合了欽州、北海、防城港三個港區的功能定位,推動港口向大型化、專業化發展。同時,集疏運體系也得到逐步完善。
據廣西壯族自治區交通運輸廳副廳長周一農介紹,通過實施區域性“路港一體化”合作,昆明—北部灣港、貴州福泉—北部灣港的集裝箱班列、專列相繼開行,為西南腹地貨物提供了高效便捷的出海條件,自然也成為中馬欽州產業園區發展壯大的重要基礎。
“為有效促進‘兩國雙園’的互動發展,欽州港與馬來西亞關丹港已結為姐妹港,并開通了集裝箱直航航線,使欽州港至關丹港的航程由原先需要中轉的10天縮短至4天。”廣西北部灣港口管理局常務副局長杜敬民表示。
“借力區位優勢和便捷交通條件,實現國際產能對接,中馬‘兩國雙園’順利推進,為加強北部灣港乃至中國與東盟國家的港口合作提供了范例。”說完這些,高樸又匆匆地趕去開會了。盡管是周六,但管委會只爭朝夕,憑借“一帶一路”春風,力求引來更多“彩鳳”落戶,提前實現“五年見成效”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