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活水文章念好山字經
——西林縣庫區群眾脫貧致富紀實
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記者 徐順東通訊員 黃華
西林縣馬蚌鎮屬萬峰湖庫區鎮有6個貧困村,建檔立卡貧困戶452戶、1836人。
一邊是作為珠江水源涵養區,國家規定限制開發,生態保護責任重大;一邊是作為貧困山區庫區,群眾渴望脫貧致富,脫貧攻堅“硬骨頭”必須要啃。
在生態防守與脫貧攻堅之間,如何實現庫區群眾脫貧致富?
連日來,記者深入馬蚌鎮感受移民群眾在“山上和水面”書寫的兩篇文章。
網箱養魚靠水吃水致富一方
網箱養魚,是馬蚌庫區最興旺的產業之一。
來到鎮政府,工作人員首先給記者展示了一組數據:2016年,馬蚌鎮集約化標準網箱養魚達1.14萬箱,產魚達1.48萬噸,水產產值實現3.54億元。
馬蚌鎮有7個村處于水庫淹沒區的腹地,前臨水庫,后有大山。水庫蓄水后,由于缺少耕地,庫區移民只能“耕漁”。加上當地政府規范有序引導,近幾年,網箱養魚成了庫區群眾脫貧致富的“金鑰匙”。
陸世權是那扛村壩桑屯貧困戶,長年靠種幾分山地和在鎮內做臨工維持一家生計。2016年初,鎮里為他家開出精準扶貧“方子”:利用家門口的萬峰湖水面發展網箱養魚。“協調技術員幫我安裝網箱、傳授養殖技術,還引導加入村里的水產合作社,縣里和鄉里沒少幫忙。”陸世權說,去年年底8個網箱出魚,收入達6萬余元,成為村里第一批脫貧戶,今年的收入估計還會增加不少。
在魯維村,幾乎所有貧困戶都“涉水”,養魚成為庫區貧困戶的主要穩定產業之一。“沒有田地,我們只能靠水生存了。”魯維村支書王清林介紹,目前他們有近50戶貧困戶通過水面養殖實現穩定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