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基層干部】
你與杭山修河同在
——追記江西省修水縣杭口鎮駐村干部程扶搖
光明日報記者 胡曉軍
22歲,初出茅廬。你從東華理工大學畢業后,把去外地企業工作當成了人生第一次正式歷練。
24歲,走向成熟。你回到家鄉江西省修水縣考上“大學生村官”,來到杭山之麓修河之畔的杭口鎮,開始真正用心去觸摸最基層的山水百姓。一年后,你以認真負責熱忱細致的工作獲得了組織和同志們的認可,成為一名年輕的共產黨員。
28歲,風華正茂。在暴雨肆虐、洪水侵襲的時候,你毫不遲疑地站在抗洪救災第一線。
2017年6月24日,為了鄉親父老,你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本應是周六休息日的這一天。
這天凌晨1點多,你接到電話:“扶搖,雙井村的水源山塘發生了險情,快回鎮里,一起去抗洪搶險!” 沒有猶豫,作為杭口鎮防汛應急搶險隊的一員,你立即離開家門,開車趕回鎮里。而就在2個多小時前,你才從單位加班歸家。
誰也不曾想到,你這一去,便是永別。
從6月24日凌晨2點許你在奔赴抗洪前線途中被無情的洪水卷走,到6月27日上午11點左右你的遺體在下游被發現,這81個小時里,你親如手足的同事們在找你,你視若家人的鄉親們在找你,他們一直懷著希望在鄉野間呼喚著你的名字——程扶搖。
與你同年被分配至杭口鎮擔任“大學生村官”的熊澤俊永遠不會忘記:2014年9月,杭口鎮遭遇山火,鎮里組織全鎮干部參與撲火救援,火勢很大,你拿著拖把一個勁往前沖,直沖向火情最嚴重的山腰,從半山腰一直往下撲火,整個人都被煙熏黑了。
你所駐的杭口鎮茅坪村村黨支部書記陳華東永遠不會忘記:村里其他干部的年齡偏大,對電腦辦公軟件也不太熟悉,擔任駐村扶貧工作組組長的你便主動擔負起了村里檔案等資料的整理工作,除了要對村內原有的貧困戶進行摸查建檔,還要對新遷入的25戶貧困戶進行一一登記,并幫助他們準備建房等申報材料。“來到我們村之后,他很少過雙休,經常十天半個月也難得回家一次。”陳華東眼圈泛紅地回憶你。
你幫助過的茅坪村貧困戶張先行老人永遠不會忘記:你是他的結對幫扶戶;因為不懂政策,他的妻子陳麗華一直沒辦理殘疾人證,無法享受相關補助,而你發現后,就帶著他跑鎮里和殘聯,幫忙辦好殘疾人證。你見張先行在家做豆腐,還鼓勵他開個豆腐坊。“太可惜了,他那么好的一個干部!”
你曾經的同事汪夢詩永遠不會忘記:家住縣城而又駐村的你,總是經常順路接送同事;看到村里的百姓在路上等車,你都會停下來捎上一程。“他是個熱心腸的人,不管是對待同事還是普通群眾。今年是他任‘大學生村官’的第四年,即將轉正,我們本約好他轉正時一起慶祝,可是現在……”汪夢詩淚流滿面地回憶你。
你走了,走得那么匆忙。你用生命踐行了一個“大學生村官”平凡而偉大的精神面貌:熱愛基層、扎根基層,增長見識、增長才干,促農村發展,讓農民受益,讓青春無悔。你的身影、你的精神,將在你的家鄉修水縣、在你為之奉獻過的杭口鎮,與杭山修河同在。
《光明日報》( 2017年07月11日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