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劇井噴式發展,VR、AR、MR技術成行業熱點,傳統博物館通過新媒體宣傳吸引更多觀眾……日前,在京發布的《2016中國藝術發展報告》顯示,互聯網正全方位地影響不同門類藝術的生產、傳播與接受,深刻改變著藝術生態。
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副教授唐宏峰認為,網絡與藝術的改變是相互的。一面是網絡藝術發展勢如破竹;另一面是傳統藝術不斷互聯網化,使得網絡藝術與傳統藝術之間迅速交融匯通。
“互聯網+”讓藝術品電商化
北京故宮博物院早在2010年就進入電商平臺,開設了網店“故宮淘寶”。“故宮淘寶”利用其文創領域的設計優勢,開發的文創衍生品“朝珠耳機”、雍正“朕就是這樣的漢子”題字折扇等深受廣大網民的歡迎和熱捧。
2016年1月,“中國國家博物館天貓旗艦店”上線,繼續探索“互聯網+博物館”的融合。中國國家博物館副館長李六三曾表示,天貓“中國國家博物館旗艦店”幫助解決了銷售渠道的問題,同時也刺激了館藏資源的開發。
民間手工藝品網上在線銷售,為傳統民間工藝市場化提供了可能。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調研員王錦強認為,云南民族民間工藝品在線銷售成為產業發展的契機。但互聯網的技術推廣也需因時而論、因地制宜。地區差異和環境因素以及人文傳統的特點等,使民間工藝品很難在當今網絡世界中雨露均沾。在科技手段為民間文藝帶來了諸多便利的同時,也會帶來傳承主體權利被擱置、傳承者話語喪失、相應的知識產權保護難等問題。
“互聯網+”同樣出現在藝術拍賣市場。在線購買與競拍突破了傳統藝術交易的時空限制;另外,線上藝術品超值的價格和在線交易帶來的趣味體驗,使藝術家、藝術藏家、藝術愛好者皆可獲益,這對繁榮藝術市場有積極作用。不過,有專家認為,目前“互聯網+藝術”的模式屬于新生事物,尚不成熟,仍需探索。
此外,網絡音樂持續發展。截至2016年上半年,中國手機音樂市場規模已達43.1億元,手機音樂用戶達4.34億。資本市場對音樂領域的投資加速,特別是增加了對垂直細分領域的投資,也為互聯網音樂市場發展帶來新的增量空間。
互聯網力量滲透傳統影視生產
2016年,發軔于網絡的古裝、玄幻和仙俠劇,大規模進入電視屏幕。專家認為,在一些影視作品中,歷史符號已經不再具有歷史識別作用,更像是裝飾符號。互聯網力量全力滲透傳統影視生產。
唐宏峰表示,互聯網技術不僅從生產、發行、營銷等環節重建影視產業生態,更日益將影視產業打造為集作品創作、衍生產品開發等諸多環節為一體的泛娛樂化產業鏈。
在內容上,有廣泛受眾群體的網絡文藝作品乃至游戲、動漫等,繼續成為影視劇創作的重要來源。在融資環節,除互聯網巨頭創辦影視公司、直接投資影視創作外,網絡眾籌降低影視行業準入門檻,不僅讓受眾變為投資人,更增加影視作品的持續關注度與受眾黏性,成為影片營銷的大賣點。在發行與營銷環節,互聯網大數據利用社交媒體數據、在線購票數據等各類數據為影視發行方提供決策。在消費環節,互聯網在線票務則取代傳統影院成為購票主渠道,并呈現出全鏈路、社交化等趨勢。
2016年是網絡劇井噴式發展的一年,全年視頻付費用戶超過5600萬。我國網絡劇創作從以往的泛化逐漸走向受眾細分的差異化路徑,形成青春愛情、犯罪懸疑、古裝喜劇等重點類型,不斷變更著傳統影視劇的創作格局與傳播方式。但網絡劇創作中的問題也格外凸顯:創作同質化、低質化和低俗化顯著,存在暴力、色情、惡俗等現象,一些熱播網絡劇甚至接連被勒令下線或修改。如何糾正這些偏向成為網絡劇未來發展的重中之重。
新媒體重構文藝評論生態
經過幾年發展,微博微信等網絡新媒體的出現已經重建了中國網絡文藝批評生態。唐宏峰認為,網絡影評發展近二十年,已成為當代中國電影評論的主體,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網絡影評影響著觀眾的觀影行為、對電影藝術的認知和對中國電影整體面貌的判斷,同時也開始影響電影產業與創作者。
2016年底、2017年初,網絡新媒體上的“惡意影評”與打分機制一度引發廣泛討論,電影管理機構、學院電影研究和評論者與互聯網新媒體影評人集體對話,主張建設良好的、建設性的電影批評環境。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成立網絡影視評論委員會并發布《網絡影評人七大公約》,倡議“說真話、講道理”“尊重多樣性、差異化”“堅持專業精神”“反對語言暴力”。戲劇評論方面也發生類似變化,出現了新的評論模式,形成評論與理論、評論與創作、評論與市場、評論與體制等多重關系的新狀態。媒介變遷日新月異,文藝受眾很容易變成批評主體,批評主體更加多樣化和大眾化,文藝批評呈現全媒體整合、全民性參與的新態勢,其標準和風格也日趨多樣。但也需要警惕碎片化、圖像化和娛樂化等新媒體文風,保持文藝批評應有的理性與深度。
藝術電商:讓藝術走進大眾生活的嘗試
光明網記者 郝魁府
隨著“互聯網+”思維的深入,藝術電商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以淘寶、蘇寧、國美為代表的傳統電商紛紛介入藝術品在線交易。然而,藝術電商這一新生事物并未如業界預測的那樣紅火。在藝術品市場經歷了“過山車式”的大變化后,藝術品在線交易份額占市場總交易額不足一成。
電商市場還需要較長的培養期
根據雅昌藝術中心2016年監測報告,目前全球藝術品市場下行壓力較大,藝術品市場還將繼續調整。“完善的藝術電商市場還需要一個比較長的培養期,藝術電商必須有互聯網思維,用單純做生意的方式去經營容易出現不溫不火的局面。在向觀眾普及藝術品知識方面我們進行了一些調整,將展品主要劃分為美術館、藝術區、博物館三塊,今后將逐步擴大線上線下的互動,把多個點連成線形成面。”互聯網及雅昌平臺總經理曲振中分析說。
“藝術家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群體,因為藝術要求非常獨立的思維能力。一些藝術家對于藝術電商不是特別敏感,當互聯網發生變化的時候,他們對于藝術電商的認識相對慢了一點點。為了更好地通過藝術電商平臺宣傳藝術家的作品,雅昌將藝術家的作品進行了高清掃描,對作品的筆觸、顏色進行歸類和判斷后進行存檔。”曲振中說,韓美林、靳尚誼、詹建俊等藝術家已經將自己的作品和品牌與雅昌聯系在了一起。在雅昌的中國藝術品數據庫中收藏了60000余名藝術家珍貴的圖文資料,并以數據的形式永久地存儲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