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樹立扶產業就是扶根本的理念,深入推進產業化扶貧,加快農業結構調整,通過發展特色農產品生產,使貧困群眾獲得更多農業增值。
“孩子上大學的費用不用愁了,生活也一天比一天好了。”紫云自治縣猴場鎮小灣村村民羅慧芬2016年以來,心情十分舒暢。
2015年,羅慧芬成績優異的大兒子進入高三,眼看就要高考,羅慧芬一家既開心又難過,孩子如果考上大學是光耀門楣的喜事,但靠她和丈夫打零工卻負擔不起兒子上大學的各種費用。
新一輪小康工作組進駐小灣村后,對小灣村的氣候條件和土壤進行實地調研,發現小灣村種植辣椒有很大優勢,在了解到羅慧芬和丈夫對種植蔬菜有一定經驗后,工作組為其擬出相應產業發展計劃上報猴場鎮。至此,羅慧芬一家走上了產業發展之路。
2016年,羅慧芬的兒子順利考上大學,同時他們一家種植的近200畝辣椒獲利10多萬元,羅慧芬再也不用愁兒子沒錢上大學了。
在紫云自治縣,脫貧攻堅力度強勁,幫扶措施精準,越來越多像羅慧芬一樣的貧困戶慢慢走出貧困陰影。
紫云自治縣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產業園,在促農增收、脫貧致富上探索出了一條符合紫云實際的發展路子。圖為萬畝蔬菜種植園區。(王凱俊/攝)
精準識別貧困戶
變“漫灌”為“滴灌”
2016年12月26日,大營鎮大巖村姜家灣組村民姜照陶一臉慍怒地來到鎮扶貧辦。
“為什么我家沒被評為貧困戶?”姜照陶表示他患有癲癇病,至今還在醫治,經濟收入全靠外出務工,沒被評為貧困戶簡直沒天理。
鎮扶貧辦工作人員了解情況后,要求其出示醫療憑證,姜照陶卻拿不出。鎮扶貧辦工作人員隨后前往姜照陶家實地走訪,發現其住在磚混結構的兩層漂亮小樓里。按照“一看房、二看糧、三看勞動力強不強、四看家中有沒有讀書郎”的貧困戶識別原則,姜照陶家并不符合要求。
因此,鎮扶貧辦未將姜照陶一家納入貧困戶。
“大營鎮是全省20個極貧鄉鎮之一,國家正大力加強對大營鎮的扶貧力度,我們要做的就是將扶貧政策落實到真正貧困的人口和家庭,絕不弄虛作假、絕不扶富不扶貧、絕不扶強不扶弱。”大營鎮人大主席吳崇雨表示。
在紫云自治縣,像大營鎮一樣下力氣精準識別貧困戶的鄉鎮不在少數,這些鄉鎮不僅有理有據將并不貧困的村民剔除在貧困戶之外,還將遺漏建檔立卡的貧困人口和家庭納入貧困戶行列。
2016年,紫云自治縣認真組織開展精準扶貧遍訪工作,逐村逐戶對建檔立卡貧困戶信息進行再調查、再識別,重新識別符合貧困標準的貧困戶和缺、漏識別貧困人口共1460戶5190人。
為杜絕“數字脫貧”、“被脫貧”現象,紫云自治縣組織各鄉(鎮)對脫貧人口進行全面核查、清理,對2014年和2015年退出的3.26萬貧困人口進行核查,經核查,這些貧困人口貧困檔案資料齊全,建檔立卡脫貧登記信息基本一致,符合退出程序。
據縣扶貧辦負責人介紹,針對紫云自治縣精準扶貧建檔立卡工作存在程序不規范、資料不完整、不統一、不規范等問題,縣扶貧辦多次組織召開全縣精準扶貧建檔立卡“回頭看”核查工作會議,對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識別工作進行再安排再部署,要求各鄉鎮嚴格按照“兩公示一公告”程序重新進行拉網式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