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三天的第十二屆北京文博會昨天落幕。與往屆相比,本屆文博會展現出更加高端化、專業化、市場化、國際化的特色,來自國內外文創產業及相關業界近200萬人次參與了展覽會、推介交易、論壇會議、創意活動及分會場百余場次活動。據不完全統計,本屆文博會共簽署文化創意產業的產品交易、藝術品交易、銀企合作等協議總金額977.28億元,比去年增長近20億元。
文博會主辦方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本屆文博會簽約、成交特點明顯。從中可以看出,文化產業合作項目體量最大,達478億元;“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給文創行業帶來了更多機會,文化“走出去”項目增加,文化貿易簽約金額138億元。
北京文化打出特色牌
從月盛齋的醬牛肉到中關村的VR藝術教育;從東城區的京劇體驗館到門頭溝的萌版地圖……北京文博會也是京味兒文化的一次巡禮,參觀者不僅能了解北京各個區的文化特色,也可以“品嘗”到正在變遷的京味兒文化。
在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展區,朝陽區展示了全國唯一的國家文化產業創新實驗區、全國首個國家版權創新基地、全國首個文化企業信用促進會等文創亮點;海淀區知名的不僅是中關村的科技企業,還有獨具特色的海淀文化,書畫藝術、創意設計、文化科技融合等板塊都可圈可點;東城區則著力呈現“城在文中、以文化城”的“文化強區”形象,全國首個京劇體驗館“亮相天樂園”也在文博會上亮相;西城區以“匠心營造·中國式新生活”為主題,為區內特色文創企業搭建平臺,展示他們的創意。
臺湖國際圖書分會場匯集了古今中外60余萬種優秀出版物,“三個文化帶”專題展示區有“老北京的故事”“弘揚傳統文化”等主題圖書展。北京出版集團展示了一批精品原創圖書,從中可以領略運河文化帶、西山永定河文化帶、長城文化帶的古韻新貌。
傳統邂逅創意更自信
走進本屆文博會,處處可見傳統文化的身影。
在工藝美術展區,雕漆、景泰藍、琉璃器、中式建筑等令人驚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益求精。來自全國各地的酉陽苗繡、梁平竹簾、榮昌折扇、格日勒皮藝、蒙風珠寶、徽墨紫豪如、藏香唐卡、和田美玉等也讓人流連忘返。
傳統文化固然珍貴,但對傳統文化的新開掘更讓人眼前一亮。
在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設計師聚合平臺“家傳”展區格外引人注目。從他們的家居、玩具展品中可以看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影子,但又與傳統有著明顯不同。比如,一位設計師設計的兒童搖椅不僅以楊柳青年畫里娃娃騎著的大魚為原型,而且采用的是中國傳統建筑的卯榫結構。
公司總經理張爾澤說,“家傳”就是希望把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粹與現代生活對接,文博會三天時間里二十多家企業向“家傳”表達了合作意向,“北京文博會真是一個國際化的大平臺,讓我們有了更多的機會。”
“文化+”融合成果驚艷
在文博會朝陽規劃藝術館,一幅特殊的“圖”《通惠河覽春圖》是全場最受歡迎的一件展品。在九米多長的大型觸摸屏上反映大運河文化的畫卷徐徐展開,參觀者觸摸畫面上的熱點,就會彈出相應的文字、動畫和圖片,可以深入了解通惠河的歷史人文故事和變化發展軌跡。
除此之外,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最新科技成果,已經廣泛深入地融入文化產業。在文博會上,3D打印、移動多媒體、網絡電視、藝術品網絡交易等文化科技融合的新業態比比皆是,一批具有“核心自主知識產權”的新興文化產品也得到了充分展示。
在新聞出版與廣播電影電視展區,媒體轉型升級,實現多媒體融合、全媒體發展的成績喜人。北京電視臺打造了國內首個全頻可視化廣播融媒體平臺;“2017中國3D技術與創意博覽會”集中展示了朝陽·大數據展示中心、數字文化遺產、3R技術等十項數字創意產業創新應用;在文物及博物館相關文化創意產品展區,參觀者可借助VR、AR等技術體驗敦煌飛天、魯班造機械飛鳥、萬戶配制火藥等傳統文化活化的場景。
文化與金融的合作更是讓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得到有力的驅動。文博會上,北京銀行中關村分行與首都金融服務商會影視金融專業委員會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在未來五年內向后者的會員企業提供10億元的意向授信額度,支持其發展。
據悉,第十三屆北京文博會將于2018年10月25日至28日舉辦。(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