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當好全國改革開放排頭兵、科學發展先行者”是習近平總書記寄予上海的責任和使命。近年來,上海深學篤用,勇敢探路,努力實現改革開放的新突破,在諸多領域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以創新促發展
“我很幸運,趕上了國家造大飛機的時代。”胡雙錢是中國商飛上海飛機制造有限公司數控機加車間鉗工組組長。2014年5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中國商飛設計研發中心時,他作為勞模代表受到總書記接見,親耳聽到總書記說“把大飛機搞上去”。“當時聽了真是信心百倍,這是了不起的國家戰略。”胡雙錢說。
大飛機被喻為“工業皇冠上的明珠”。中國商飛公司介紹,為了早日擁有這顆“明珠”,中國商飛公司最大限度地聚集和利用國內外資源,建立了多專業融合、多團隊協同、多技術集成的協同科研平臺,聯合清華、上海交大、北航、西工大等國內36所高校參與技術攻關和研發。
今年5月5日,我國首架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型噴氣式客機C919在上海浦東機場沖上云霄,成功完成首飛任務,圓了國人期盼半個世紀的“大飛機夢”,這也意味著中國將躋身美國、英國等少數能自主制造大型客機的國家行列中。
“目前C919飛機的市場訂單已有730架。”中國商飛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作為技術密集型產業,航空科技的溢出效應大,大飛機項目覆蓋面廣,可以帶動更多制造業行業的發展,促進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的突破,對產業升級、形成國民經濟增長點具有重要意義。據了解,2016年至2020年,浦東將著力發展航空及相關企業200家,實現航空主營業務產值1000億元,形成大型客機年產150架的能力,累計投資規模可達1200億元。
抓住了高新技術創新,就抓住了牽動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牛鼻子”。但上海的雄心并不止于大飛機,還要借助航空科技的發展調整產業結構,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近年來,上海在新材料、智能制造、高端醫療器械、北斗導航等領域系統布局,推進成果產業化。如今,上海提出制造業再跨出一步,走向高端、走向前沿。未來5年,上海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將占全市生產總值的20%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制造業產值將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35%左右,上海將成為全國創新引領實體經濟發展的新高地。
以開放促改革
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內,投資逾10億元的上海國際藝術品保稅服務中心正在加緊建設,其建筑體量達到6.83萬平方米。“這是上海自貿區國際藝術品交易中心藝術品倉儲的二期工程,竣工后將成為全球面積最大、設施先進、服務專業的藝術品綜合服務體。”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上海)副董事長、上海自貿區國際文化投資發展公司總經理胡環中說。
藝術品交易是文化貿易的一個熱點。“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國際藝術品交易中心考察時,勉勵我們為實施國家文化戰略、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多作貢獻。”胡環中說,近年來,交易中心不忘總書記的囑托,充分利用上海自貿區海關特殊監管區優勢,連接國際、國內兩個市場,推動優秀文化產品走出去、引進來。2016年,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文化貿易額超過300億元。
藝術品交易中心業務的活躍,得益于制度的不斷革新。胡環中介紹,依托自貿區海關在文化藝術產業方面的政策開放,交易中心將“先進區、后報關”“保稅臨時出區展示”等便利化措施創新運用在藝術品通關,最大限度為藝術品交易提供便利。現在,如果藝術品以暫時進出境方式進入保稅區域,可以在不繳納進口環節稅費的情況下,無期限存放在保稅倉庫。
“去年藝術品實物交易、藝術衍生品交易、現貨托管交易全面啟動,交易額不斷攀升。”胡環中說,交易中心與阿里合作開通面向全球市場的速賣通平臺,提供3種語言服務,向全球200余個國家和地區提供服務,成為推動中國優秀文化產品“走出去”的有力舉措。
依托自貿區與保稅區疊加效應,改革成果在這里更加突出。未來,交易中心將繼續拓展文化服務貿易,以更加開放的姿態為國際藝術機構進入中國市場提供便捷高效的通道服務。“我們將通過持續打造‘大通道’‘大平臺’‘大金融’,把自貿區文化藝術產業做大做強,促進海內外文化交流與文化貿易,有效提升服務能級,為文化藝術行業繁榮提供有力支撐。”胡環中說。
以改革添活力
在上海自貿試驗區保稅區域外高橋服務中心大廳,人來人往,井然有序。“以前大廳里常常排起長隊,隨著政府辦事效率的提高,現在排隊時間明顯縮短了。”自貿區市場監管局保稅區分局企業注冊科副科長王連鳳說。
201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來自貿區考察,當時還是服務窗口辦事員的王連鳳向總書記介紹了自貿區企業注冊改革情況。“我跟總書記匯報,以往一套證照辦下來大概需要29個工作日,自企業準入‘單一窗口’實行后,只需要4個工作日即可完成。”
3年過去了,如今,上海企業準入“單一窗口”已由原來的1.0版向2.0版進階,由四證聯辦變為七證聯辦,把對外貿易經營者備案登記表、海關報關單位注冊登記證書、報檢企業備案表、企業公章印鑄準許證和法人一證通數字證書的辦理統一納入到“單一窗口”流程中,進一步精簡了行政審批事項。
企業準入“單一窗口”是上海轉變政府職能的一項政策試水。為更好地優化服務、提高行政效率,這幾年,上海嘗試在更廣范圍內、更深程度上實現改革開放的新突破,為全國提供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在投資準入領域,上海自貿試驗區率先制定和實施外商投資負面清單,對負面清單以外的領域,實施內外資一致的市場準入,市場開放度和投資便利度大幅提升。負面清單推出以后,外商獨資醫療機構、外商資產管理機構等紛紛落戶自貿區。
實踐表明,實施負面清單管理模式,能推進政府簡政放權、放管結合,有效厘清政府和市場的關系,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的活力和動力。截至目前,上海自貿試驗區新注冊企業4.8萬家,月均注冊企業數量是掛牌前的5倍,新注冊企業活躍度超過80%,實到外資達167億美元。
從負面清單管理到商事制度改革,從事中事后監管到口岸通關便利化,不負使命的改革追求,不僅帶來了上海日新月異的變化,而且多項改革成果已經輻射全國。僅自貿區一項,就有30余項制度創新在全國推廣。未來,還將有更多改革舉措、創新成果從這里走出,在更廣范圍落地生根、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