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水遠,風雨同行;萬里路遙,不忘初心。在“世界屋脊的屋脊”——西藏阿里,天賦神奇和人間滄桑交織成一幅壯美的畫卷。黨的十八大以來,五年的砥礪奮進,更是為其在歲月長河里增添了一抹繽紛色彩,碩果累累。
這五年,阿里在多領域鋪開了新的畫面,綜合實力不斷提升,在全力打贏脫貧攻堅戰、著力打造優勢特色產業、加快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決守住生態安全屏障等方面,美麗新阿里的壯美畫卷鋪展開來。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藏西高原不再“高冷孤遠”,隨處可見機器轟鳴的工地、日夜趕工的項目以及勤勞致富的群眾、四處奔走的干部,一派熱火朝天的喜人景象。
彩云下的扎達土林 攝影:張春曉
脫貧攻堅是民生工程的重中之重
西藏阿里地區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由于生存條件惡劣、生態環境脆弱、自然災害頻發、居住過于分散等原因,致使一方水土養不了一方人,部分農牧民較為貧困。
作為西藏最為偏遠和艱苦、經濟社會發展相對較為落后的地區之一,阿里的脫貧攻堅工作面臨著貧困比重大、脫貧難度大、致貧因素多、脫貧成本高等諸多困難。但是,勤勞勇敢的阿里各族干部群眾沒有退縮,緊緊抓住改善民生、凝聚人心這個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財力向民生集中、向基層傾斜,緊緊圍繞產業發展、產業融資、邊境小康村建設三項重點工作,大力推進脫貧攻堅戰,確保到2019年,在國家現行標準下,實現全地區脫貧6779戶、21419人,易地扶貧搬遷2225戶、8175人,邊境小康村建設5795戶、21353人。
△產業化扶貧持續發力
近年來,阿里地區積極探索“扶貧龍頭企業+合作經濟組織+產業基地+農牧戶”的產業化扶貧模式,建立扶貧開發產業扶持基地,鼓勵農牧民群眾興辦合作經濟組織,將貧困戶的扶持資金以入股形式投入合作社、龍頭企業聯合經營,實現平等互利、風險共擔、利益共享、長期收益。
今年,阿里地區實施了旅游服務業、設施農牧業、生態環保業、建筑建材業、文化產業、民族手工業等項目11個,預計投資4.5億元,在西藏自治區已明確整合涉農資金2.23億元。用于精準脫貧產業發展的基礎上,從扶貧、農牧、林業、水利、合作組織5個方面繼續整合資金0.18億元用于產業扶貧。
△生態扶貧成效顯著
近年來,阿里地區積極整合國家給予的草場、森林生態補償增量資金和民族、邊境、主體功能區轉移支付增量資金,與轉移就業緊密結合,大力推進生態扶貧工作。初步測算,全地區可提供護林員、監管員、野生動物保護員等生態崗位13599個,直接解決4551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就地轉移就業。
△教育脫貧切斷貧困代際傳播
西藏已經實現了幼兒園至高中階段的15年免費教育,包括初中或高中階段完成后就讀職業學校的學生,也享受免費教育。
阿里地區以“扶智”為重心,以貧困學生“有學上、上好學”為核心,實現教育脫貧“五個保證”。積極落實教育“三包”政策、貧困大學生救助政策,根據實際制定本地區貧困學生資助暫行辦法,保證貧困家庭的學生有學上、有書讀。今年,“三包”標準統一提高240元,及時兌現獎勵資助資金122.1萬元。實施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農村中心小學校舍維修改造、信息化建設等項目,落實專項資金1.89億元。
此外,還組織一批貧困戶“兩后生”和貧困大學生到“兩省三公司”進行一些技能培訓和就業,通過整合財政、教育、工會、扶貧等部門資助資金進行持續扶持,并加大對貧困戶“兩后生”職業教育,年內完成120人的轉移就業培訓。
△醫療保險助力脫貧攻堅
將貧困家庭中重病患者全部納入醫療救助對象范圍,貧困人口新農合參保率達到100%。2016年,阿里地區本級財政落實新農合補助資金25萬元、大額醫療救助資金150萬元、醫療救助資金30萬元,做到貧困對象應保盡保、保障有力。
奏響時代的最強音,這是最好的時代——隨著脫貧攻堅工作如火如荼地開展,阿里地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美好愿景已經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