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習近平主席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的演講中指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核心內涵,就是促進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加強經濟政策協調和發展戰略對接,促進協同聯動發展,實現共同繁榮。這一倡議源自中國,更屬于世界;根植于歷史,更面向未來;重點面向亞歐非大陸,更向所有伙伴開放。”連日來,海內外各界對“一帶一路”機遇的討論十分熱烈。分析人士普遍認為,過去幾年中“一帶一路”建設的積極作用已經開始顯現。隨著越來越多經濟主體積極發揮自身優勢,分享中國發展機遇,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世界經濟也將迎來更多內生動力。
合作成果有目共睹
到今年11月18日,連接亞歐大陸兩端的義新歐班列開通整整3周年。3年來,貨運班列運營成本和運輸時間大幅降低,班列單趟運行時間最短僅需16天。2017年1月至10月,義新歐班列往返運行120多次,運送1.1萬個標準集裝箱,同比增長53.75%,獲得了沿線國家的高度認可。
除了傳統的貨物貿易,“一帶一路”在投資和建設方面亦表現不俗。商務部數據顯示,2017年1—10月,中國企業對“一帶一路”沿線的53個國家新增投資合計111.8億美元,占同期總額的13%。同時,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的61個國家新簽對外承包工程合同額1020.7億美元,同比增長21%;完成營業額575.2億美元,同比增長9.1%。
中國貿促會會長姜增偉表示,以“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為主要內容的“一帶一路”建設,是一個開放包容的合作平臺,是各方共同打造的全球公共產品。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今天,“一帶一路”建設將在全球更大范圍內整合經濟要素和發展資源,形成發展合力,實現共同繁榮。
共贏理念深入人心
如今,越來越多的國家將“一帶一路”建設視為事關本國經濟發展及轉型的大事。
“一帶一路”建設的良好開局,正在提升相關國家乃至地區組織的參與熱情。在日前舉行的東盟峰會和東亞合作領導人系列會議中,東盟承諾將通過對接《東盟互聯互通總體規劃2025》和“一帶一路”倡議,實現東盟和中國進一步互聯互通。同時,東盟還首次就其總體發展規劃與“一帶一路”倡議對接合作發布了正式文件。
波蘭羅茲大學東亞問題專家梅熱耶夫斯基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波蘭羅茲省和中國四川省之間已建立起良好的合作關系,連接兩地的“中歐班列”推動了波蘭出口額的提升,對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南開大學國際經濟貿易系副教授彭支偉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指出,一方面,上一輪全球化利益分配不均所造成的“逆全球化”思維在不少國家和地區依然存在;另一方面,隨著當前世界經濟開始出現一些復蘇勢頭,越來越多的人也開始意識到保護主義不是真正的解決之道。在此背景下,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聚焦“合作”“共贏”,并在實踐中逐步獲得了世界越來越多的關注和認可。
釋放深度增長動能
那么,“一帶一路”對世界經濟的未來意味著什么呢?
專家普遍認為,世界經濟雖然迎來了久違的復蘇,但當前的復蘇是否能夠通向持續繁榮尚難斷言,其根源在于全球基礎性、關鍵性和系統性的矛盾尚未解決,特別是全球經濟治理體制當中的一些積弊制約著世界經濟內生性動力的提升。相比之下,“一帶一路”倡議無疑是一個高瞻遠矚的頂層設計。
復旦大學教授姜義華認為,在“新時代”的廣闊視野中,“一帶一路”倡議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有著緊密的聯系。在這個倡議中,中國將整個世界視為一個命運共同體,致力于在新的發展中共同提升,共享人類文明發展新成果。同時,中國也為全人類提出了思考自身和全球發展的契機與路徑。
“從中國自身來看,經濟進入新常態后,國內很多改革需要依靠更進一步的開放,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則有助于中國發揮優勢、拓展市場、補齊短板。從世界其他經濟體的角度來說,中國是很多經濟體的最大貿易伙伴國,雙邊、多邊貿易投資成果十分豐碩、潛力更為巨大,而‘一帶一路’則恰好可以提供更成體系化的互利共贏契機。可以預見,今后‘一帶一路’為世界經濟注入的動力將會越來越強。”彭支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