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陽縣東陵村新農村建設資金互助合作社社員陳如芬。(中國臺灣網 王鑫 攝)
中國臺灣網合肥1月16日電 (記者 王鑫)前段時間的一場大雪席卷了江淮,壓垮了安徽省鳳陽縣東陵村農民陳如芬的幾個溫室大棚。雖然這次天災可能讓陳如芬今年的收成大減甚至難以保本,但是見到記者時,她臉上依然充滿著笑容,熱情邀請記者品嘗自家草莓。
東陵村位于安徽省滁州市鳳陽縣大廟鎮西南8公里,北與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皇陵僅一墻之隔,南接鳳陽山脈。這里,曾經也是一塊貧困“高地”。為帶動東陵村攻克貧困“高地”,發展產業經濟,在大廟鎮支持下東陵村新農村建設資金互助專業合作社于2008年7月8日成立。依托鳳陽縣東陵村新農村建設資金互助合作社、無公害蔬菜生產專業合作社等7個農村合作社,東陵村農業產業不斷擴大,并于2013年被評為縣級“一村一品”示范村,2017年11月,東陵村獲評第五屆全國文明村鎮。鳳陽縣東陵村新農村建設資金互助合作社也先后獲得了縣、市、省、國家級示范合作社的榮譽稱號。
在鳳陽縣東陵市級現代農業示范區,記者見到了40歲的東陵村新農村互助合作社社員陳如芬。初見陳如芬,她穿著一身很“別致”的厚棉衣,帶著靦腆的淳樸微笑,從一座建在大棚中間的破舊小屋中走了出來。可以看出,由于經常在田間地頭勞作,陳如芬皮膚有些粗糙,但是面色紅潤、精神頭兒很好。當記者問到她的年齡時,她還開玩笑說:“我今年40,看上去像50的吧!”
陳如芬,曾經東陵村的貧困戶,靠做點小生意勉強度日,收入微薄,還要養活兩個女兒一個兒子。在東陵村成立新農村建設資金互助合作社,搞溫室大棚的時候,由于思想保守,很多農民不能接受,但這被陳如芬“盯”上了,生活的重擔讓這位偉大的母親選擇了“鋌而走險”。她2009年底承包了八個大棚,而作出這個選擇的原因主要有三個:首先就是因為帶三個孩子,不能出去打工,為了維持生活;其次就是自家的地少,為了孩子的未來;第三是因為當時租大棚合作社不收租金,等掙錢了以后才開始收租金。
“剛開始也沒多想,就一直做下來了,沒想到合作社越做越大,我租的大棚也越來越多。”說到這里,陳如芬眼睛一瞇,開心地笑了。據她介紹,她從8個大棚發展到了31個,經歷了單一種植蔬菜,到轉型種植草莓,再到今天的蔬菜草莓同時種植,每個大棚每年在不遇天災的時候,收入可以達到兩萬元,這都要感謝東陵村新農村建設資金互助合作社以及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技術幫助。現在的陳如芬,不僅在鳳陽縣城按揭了一套123平方米的樓房,孩子們也已經健康長大,進入縣初、高中就讀。談到她的孩子,陳如芬語氣中流露著自豪,她說:“我們家孩子很省心,不用我們管,他們也知道我們忙不過來。”
陳如芬通過東陵村新農村建設資金互助合作社的幫助,加強對自身的要求,繼續通過網絡自學與實地考察學習等方式,實現了一個傳統農民向現代農民的轉型。設備好了,技術先進了,腰包也鼓了,但這沒有讓陳如芬松口氣,她依然大部分時間住在自己家的大棚區中,目的只是方便照料大棚。當問她為什么這么拼時,她笑呵呵的說道:“孩子以后上學花銷大了,一年也需要不少錢,我覺得養育好三個孩子,我就滿足了。”(完)
大廟鎮東陵村黨支部書記李筱姣向記者介紹東陵村的發展概況。(中國臺灣網 王鑫 攝)
陳如芬所承保溫室大棚所在得東陵市級現代農業示范區。(中國臺灣網 王鑫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