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金普新區炮臺街道袁屯村村貌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韓夢晨 邢盛妍):一條條寬敞平坦的道路、一排排灰瓦白墻的房屋,這就是大連金普新區炮臺街道袁屯村現在的村貌。今年72歲的袁玉俊是土生土長的袁屯村人,種果樹、養家禽是他生活的常態。一提到現在的生活狀態,他總是笑盈盈地說“現在干活兒都有力氣了。”老袁這種心態上的變化還要從家門口的路說起。
老袁說:“過去(我家)門口沒修水泥路之前都是老土路,下雨后都是泥,沒有辦法走路。天氣好的時候塵土飛揚,都不敢睜眼。現在出門即使下雨路也是很干凈的,老百姓可滿意了。”
袁屯村地形閉塞,在沒有修路之前路面泥濘、不通車輛,村民出行不便,但隨著大連市近年來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步伐的加快,當地的村容村貌和村民生活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袁玉俊所說的家門前的路是2014年整修好的,它不僅是袁屯村農村公路建設中的一部分,也是金普新區乃至整個大連市農村公路發展的縮影。大連市交通局公路管理處處長孫剛介紹說,大連農村公路建設起步較早,相關工作持續進行,逐步實現階段性目標。孫剛說:“公路的級別分為國、省、縣、鄉、村。大連的農村路發展分為三個大的階段。第一階段是(建設)鄉通(柏)油路,在1999年的時候,大連的每個鄉至少有一條油路。第二個階段就是到了2006年的時候,每個行政村至少有一條油路。現在我們奔向第三個階段,也就是到2020年,每個自然屯都要保證有一條油路。”
2014年以來,大連市進一步落實把農村公路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每年投入6億元資金用于農村公路新建、大修和養護,四年來新建農村公路3350公里,其中“通屯油路”工程實施迅速,進一步解決和改善自然屯居民出行難的問題。截至2017年底,大連市共有各級公路4213條13007公里,其中僅農村公路就有4201條11285公里,占總里程的87%,自然屯通油路比例已達到94%。
大連市交通局公路管理處處長孫剛(右一)
為了更好地完善和發揮農村公路的功能,大連市進一步為重點商貿、旅游、種植等產業園區配套修建農村公路,將便利通行與地方經濟發展、百姓生活水平相結合。孫剛說,大連市以更高的定位制定路網規劃,不斷促進農村公路建設提質上檔,讓百姓出行方便、生活順心。孫剛說:“隨著農村公路不斷推進,2014年以來我們先后為重點園區配套修建了農村公路358公里,其中包括農村旅游公路233公里,已經實現了A級景區和溫泉、農家樂在內的旅游項目與公路很好地銜接。隨著公路的修建,(公路)兩側商貿、旅游、種植養殖加工的產業群體也聚集起來,形成一批新型經濟帶。因路致富因路脫貧的事例每年都有生動的體現。”
大連金普新區設立于2014年,是我國第10個國家級新區,也是東北三省地區第一個國家級新區。由于金普新區在全市的地理區域優越、戰略地位突出,其農村公路的建設工作對于打通交通運輸網絡毛細血管、引領遼寧沿海經濟帶加速發展起到示范作用。金普新區農村公路自2002年開始修建,現擁有各級農村公路532條1495公里。新區農村交通的便利也使一些村子抓住機會發展當地產業,袁屯村就是一個鮮活的例子。
袁屯村村書記吳兆坤用“舊貌換新顏”來形容村子近年來的變化。他介紹說,隨著農村公路的修建,村子變漂亮了,村民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我們現在在轉型,之前主要靠種植水果。通過這幾年我們美麗鄉村的建設和路網的建設,村子都變漂亮了,外來的人也能進來,所以我們也看到了商機。靠農業生產是一部分,這幾年我們也開始做鄉村旅游,農民主要搞采摘,也相應開了一些農家樂、鄉村休閑旅店,老百姓的年均收入也提高了很多,現在人均年收入已經達到26400元。現在袁屯村每年接待游客量在12萬人左右。”
大連金普新區炮臺街道袁屯村的農村公路
筆架山莊建立于2014年,集餐飲和住宿為一體,每年接待游客約5萬人,可以說是袁屯村鄉村旅游發展的代表作。山莊聘用了一些當地的村民,解決了村子里部分人的就業問題。山莊所用的蔬菜、禽肉類等食材也都是村民自己家種植和養殖的,從而帶動了村民創收。此外,袁屯村越來越多的新鮮綠色的農特產品也被運往城區,送到更多百姓的餐桌上。
大連市交通局道路運輸管理處副處長王棟介紹說,如何將村屯的農產品運往更多地區也是將農村公路運營好的重要部分,因此建立一個完善的物流體系也是非常必要的。王棟說:“路修好后,農產品原材料需要運到村屯,村屯的農特產品需要運到百姓的餐桌,這就需要有一個物流組織,這也是(把農村公路)運營好的重要部分。現在我們全市專門涉及農村物流的車輛有7000臺,分布于各個區縣。以2017年為例,全市全年完成農產品的運量達到1000萬噸,貨物周轉量達到7億噸公里,應該說較好地滿足了我市農產品配送的需求。現在可以說只要是我們公路建設部門路能修到的地方,我們的物流服務就可以送達到哪個地方。”
2016年2月,大連市交通局道路運輸管理處采取PPP模式(即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字母縮寫,指政府與私人組織之間形成一種伙伴式的合作關系,編者注) 與當地的軟件開發公司聯合打造的“51貨滴”平臺正式上線運營。借助該平臺,老百姓能夠以比較低廉的價格享受到安全的配送服務。運管處還計劃將這種便利的服務延伸到農村地區。盡管當前還存在著農村網絡覆蓋率、農民群眾接受程度等問題,但這種智慧交通觸達農村地區的目標指日可待,農民朋友將更好地享受到“四好農村路”帶來的不一樣的生活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