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全國首個以新舊動能轉換為主題的區域性國家發展戰略正式發布。國務院以“國函1號文”原則同意《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依據《方案》,到2022年,山東將基本形成新動能主導經濟發展的新格局;2028年改革開放50周年時,基本完成這一輪新舊動能轉換。
《方案》落地后不到一個月,山東兩會召開,“新舊動能轉換”不出意料成為熱詞:“干什么”被大篇幅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怎么干”屢屢響徹每一個代表委員參政議政的會場。
會里會外對“新舊動能轉換”的期待,折射出山東這一經濟大省近年來的發展隱憂和亟待打造經濟新引擎的渴求。
為何由山東破題
與民營企業挑經濟大梁的浙江省相比,山東經濟長期依靠國有企業,且多以重化工為主,近年來呈現出“大而不強”的弊端,成為經濟發展短板。
2018年山東兩會期間,山東省委副書記、濟南市委書記王文濤發言時詳細對比山東與浙江的經濟數據,直言發展危機。
王文濤舉例,2017年山東GDP約7.27萬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約6098億元,浙江GDP為51768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約5803億元。他進一步比較兩省的經濟質量指標:浙江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占GDP11.2%,山東為8.4%;浙江稅收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5.1%,山東則為72.5%。
“這些數據表明,山東經濟體量大,但還不夠強,要靠新舊動能轉換推動我們由大到強,全面做強。”王文濤說。
2017年年底,中央第三環境保護督察組向山東省反饋督察情況時同樣指出:“以重化工為主的產業結構和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帶來的環境問題依然嚴重。”
山東省政協委員、山東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李長英分析,盡管山東服務業、新業態不斷涌現,但產業結構總體偏重,新興產業總量偏少,亟待轉型。
大至一省,小至一家企業,同樣遭遇發展瓶頸。
作為一家有96年歷史的國有橡膠企業,2008年起雙星集團由鞋業轉型輪胎業,“最初由于產品技術、工藝設備落后,環保不達標,經常受到周圍居民的投訴。”2018年山東兩會期間,山東省政協委員、雙星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柴永森在小組發言時回憶。
改革刻不容緩。2014年該集團借環保搬遷機會主動淘汰了60%以上的落后產能和產品,同時整合全球專家和資源,率先建立全球輪胎行業首個全流程“工業4.0”智能化工廠,80%以上智能裝備和機械均為自主研發制造。
柴永森感慨,傳統產業必須加快由“汗水型”向“智慧型”發展。
除了經濟結構具有典型性,之所以選擇由山東先試先行,李長英認為,與山東的區位輻射力不無關系:“山東東臨黃渤海、北連京津冀、南接長三角,通過試驗區建設可推動我國由南向北擴大開放,由東向西梯度發展。”
李長英同時強調,改革必將伴隨陣痛,需要有實力恢復,而山東有較好的經濟基礎。
在國務院批復的文件中,新舊動能轉換被視作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這在2018年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中同樣有所體現:“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始終保持戰略定力,不為增長速度的高低所困擾。”
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參加濟南代表團審議時形象地說:“我們不要‘面子’,要的是‘里子’。”
辯證做好“新”“舊”文章
關于新舊動能轉換的實質,有兩個貼切的詞:“騰籠換鳥”“鳳凰涅槃”。前者針對“新”而言,意指用吃得少、產蛋多、飛得高的俊鳥換掉吃得多、產蛋少的笨鳥懶鳥,俊鳥即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后者針對“舊”而言,意指傳統產業實現“老樹發新芽”。
一“新”一“舊”、誰多誰少、誰快誰慢——如何辯證做好二者的文章,被視作新舊動能轉換的題中之義。
在山東,有兩個數據不容忽視:傳統產業占整個產業的70%,而重化工業又占到傳統產業的70%。
“基于此,短時間內傳統產業不可能由高新技術全面取代,現實解決途徑是融入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對其進行升級改造,使傳統產業浴火重生后變成新的產業。”山東省政協委員、山東省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唐洲雁認為。
唐洲雁強調,不能一說新舊動能轉換,就把傳統產業統統扔掉,“就像不能把孩子和臟水一起倒掉一樣,要解決好發展高新技術和改造傳統產業之間的矛盾。”
傳統產業如何轉型?山東省政協委員、濟鋼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薄濤感觸頗深。
2017年6月29日~7月31日,濟鋼集團用33天安全關停鋼鐵生產線,平穩安置員工近兩萬名。關停生產線的同時,該集團加快轉型升級、培育發展新型產業,計劃用3年時間轉型為以環保材料、現代物流、聯合鋼鐵、園區運營為主的產業集團。
“山東資源型、高消耗、重資產的企業較多,未來淘汰趨勢明顯,作為企業應居安思危、主動開辟新的增長極、轉換新的發展動能,破除企業生命周期的困擾,既要為客戶創造價值、更要為社會創造價值,這樣才能提升自己的生存價值。”薄濤在2018年山東兩會上發言時說。
在這一重大戰略機遇中,更多高新技術企業摩拳擦掌,迎接新的“春天”。
2017年,山東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到35%。“這為浪潮提供了更大的舞臺和發展機遇,我們已作好充足準備,做好云平臺服務商、云服務供應商、大數據平臺供應商及智慧城市供應商,更好支撐全省各個領域新舊動能轉換。”山東省政協委員、浪潮集團有限公司執行總裁王柏華對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說。
在山東省人大代表、山東蘭劍物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總監李明看來,這一重大戰略所帶來的市場環境改變,以及優惠政策的增多必將為智慧物流高新技術行業帶來更多利好。
李明介紹,此前,該公司僅有不到十分之一的業務在省內,隨著新舊動能轉換實施,他相信今后公司將為越來越多的山東本土企業服務。他建議,政府應為高新技術企業搭建好孵化平臺、校企合作平臺,并在搭建企業創新體系中起到橋梁作用。
“哪里的高新技術企業多,就代表哪里的創新能力強,發展后勁足”。山東省政協委員、煙臺市委常委、統戰部長于永信建議,應加大對高新技術企業的培育力度,并將培育工作納入各級政府考核。
配套環境亟須跟上
在山東,新舊動能轉換如今被視為統領各項工作的“牛鼻子”。這一東部大省正謀劃推出各類相關政策100余項,并設立6000億元新舊動能轉換基金用于重大項目建設和引進培育。
2018年山東兩會期間,更讓代表委員們關注的是這一重大戰略實施過程中,現有各種配套環境能否跟上。
令山東省人大代表、山東大學黨委書記郭新立較為焦灼的是,山東目前的人才環境仍有待改善。
郭新立舉例,目前山東大學有“帽子”的人才,包括院士、長江學者、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等,沒有一類位列全國前20名;改革開放后,本科畢業于山東大學后當選兩院院士的人數在全國高校中排第6位,但很多優秀的本科生并沒有留在山東……
“沒有人才驅動,創新驅動是無法實現的,目前山東在人才驅動方面面臨嚴峻的形勢,顯然不足以支撐新舊動能轉換。”郭新立建議,應建立更加具有吸引力、更加開放的人才引育機制、人才激勵機制、人才服務機制。
除了高端人才,一線技術人才的培養同樣亟待加強。山東省政協委員、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機電工程學院院長劉永紅教授建議,應通過大規模、系統化的職業教育,培養出龐大的產業技術工人隊伍,同時還應強化對一線技術工人的支持與獎勵,以起到更多的示范效應。
在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山東省人大代表、山東辰靜律師事務所律師陳靜將發言主題定為“新舊動能轉換環境建設”,在她看來,這包括創新環境、開放環境和法治環境。“新動能是建立在改革、開放、創新的基礎上,沒有這樣的基礎,新動能的勢頭就很難發揮”,陳靜同時建議,應強化各級政府部門服務意識,創造法治化的營商環境。
“戰略實施過程中能否打破政策壁壘,為企業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采訪時,山東省政協委員、濰坊神舟重工機械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成利如此期待。
代表委員們的呼聲在2018年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中已有部分回應——“深化改革激發動能轉換活力”,“強化創新人才第一資源”,建設“服務型政府”“法治政府”等被明確寫入其中。
對此番重大戰略的實施,山東省省長龔正在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如此表達決心:“樹立改革強省的鮮明導向,保持將改革進行到底的堅定執著,逢山開路,遇水搭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