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網訊 “高山云霧出好茶”,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德化鎮荒田村就是這樣的產茶勝地。農歷臘八剛過,晴空麗日,漫山茶園云霧輕籠,第一波早春茶已冒出嫩芽。
一大早,記者沿著山坡小路來到村里海拔最高的一片茶園,這里還建有森林防火瞭望臺,視野開闊。登高放眼,遠處山巒間的瀾滄江云海玉帶蜿蜒、若隱若現。“這邊是景谷,那邊是思茅,能看到的最遠處已是臨滄雙江的地界。”采茶的村民告訴記者,位于三縣交界的荒田村,保留著最好的自然環境,也孕育了優質的生態茶園。
“我們村現在主打‘大樹茶’,走生態有機發展路子,今后茶葉的收入肯定會越來越好。”從小就種茶的陸文座是荒田村上啊寬村民小組的茶農,也是村里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種茶對他來說一直是最穩定的收入來源,一度占了家庭收入的一大半。
而在一年前,他和大多村民一樣并沒有這樣的信心。采茶費工費時,年輕人外出打工,人手不夠,不及時采摘很容易老化,影響茶葉等級和品相。加之臺地茶價格持續低迷,即便是賣價最好的春茶,鮮葉也僅能賣每公斤五六元,每畝茶葉的收益不足2000元。陸文座家有6畝臺地茶,全家忙活一年采茶收入還不到1萬元。
為培育穩定的收入來源,村民們把目光重新投向了傳統的茶產業。而正在此時,云南普洱茶集團副總經理王偉良也“盯”上了這些茶園,茶農想改變茶園的低效,茶企在尋找優質原料,雙方一拍即合。
茶樹高密度留養,打造有機茶園。2016年8月,云南普洱茶集團啟動了荒田村現有1600畝茶園進行大茶樹改造項目,帶動了全村335戶茶農加入其中。像陸文座這樣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有59戶,企業每戶每年給予5000元的改造資金支持,為貧困群眾提供大茶樹移栽種苗;建檔立卡貧困戶每人次每天發放勞動力補助380元。
“有龍頭企業帶動,技術、資金、市場都有了著落,村里正在建設年產150噸的茶葉初制所,未來有機茶園的效益將近萬元。”去年陸文座在自家的荒坡地上共移栽種植了4畝大樹茶,6畝臺地茶也按照標準進行留養。未來,他還準備將自家的10多畝山地也都種上大樹茶。
除了大樹茶留養,當地政府還全面推進生態茶園立體改造,套種核桃等經濟作物,發展林下經濟,種植黃精、養雞等。陸文座在茶地里套種了黃精1000多株,桃樹、梨樹各180株。看著山地茶園的這些變化,他和鄉親們看到了鄉村振興的希望,盤算著在龍頭企業的帶動下,未來自主創業做加工和品牌,自己當茶老板。
荒田村的新變化,得益于一項扶貧政策。寧洱縣農村信用社利用人行“扶貧再貸款”政策積極支持產業龍頭企業。“多虧了信用社發放的2000萬扶貧再貸款資金,這才讓我們公司的有機茶園建設規模持續推進,目前茶園有機化已在公司所屬4.4萬畝基地上全面鋪開。”王偉良對茶園提質增效信心滿滿。
“荒田模式”成了我省農村信用社系統金融助力特色產業提質增效、精準扶貧的一大推廣舉措。截至2017年末,全省86家縣級行社使用扶貧再貸款資金發放貸款余額81.98億元,較年初增長156.59%。扶貧再貸款發放利率較云南農信社貸款加權平均利率低,有效降低了貧困地區融資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