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第40個年頭。過去40年,中國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發展奇跡,億萬中國百姓作為這一奇跡的創造者、親歷者,自身的生活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新春來臨之際,中國之聲記者深入基層,走進10個普通家庭,跟他們一起回望40年的家國變遷,共話美好的新春愿景。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40年鐵路發展到現在絕對是一個跨越。最初我開蒸汽車,(時速)60公里;然后開內燃機車,上海到南京(時速)90公里,那時候很開心;后來我再跑蚌埠,開時速160公里的,更快了。當時根本想不到現在能夠開時速350公里的。”50歲的楊堅堅是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上海機務段的一名高鐵司機。工作31年,從世界上最落后的時速40、50公里的蒸汽機車,到最先進的時速350公里的動車組,楊堅堅全部開過。
楊堅堅接受央廣記者采訪 (央廣網記者 林馥榆 攝)
春節7天,楊堅堅5天都在車上,看著一車車乘客拖著大包小包急切回家的身影,內心十分滿足。30多年從綠皮車到高鐵動車,乘客們的腳步更加從容,上車的圖景也截然不同。
春運期間的上海虹橋高鐵站,人流不小,但秩序井然 (央廣網記者 林馥榆 攝)
“以前的春運,蘇州站、無錫站,一停就是一小時,掉客,旅客上不去,都擠。站臺上的服務人員只能通過推、擠的方式把他們硬推上去。臟亂無法形容,廁所都是人。但現在動車組不一樣,總調度室看到今天買票的人多,會臨時增開(列車),旅客都是井井有條上車,很順暢。”跟火車打交道30多年,楊堅堅憨笑著說,他感覺自己從藍領變成了白領,“白領、西裝、大蓋帽,精氣神都有。現在我們和白領一樣,上班穿白襯衫。以前蒸汽機車根本不敢穿白襯衫上去,人家會覺得你不正常。”
1984年,15歲的楊堅堅考上了浙江金華鐵路學校,父親送他去學校報到,那是他第一次坐火車,300多公里的路程,火車開了一整天。楊堅堅回憶:“我第一次乘火車去金華學校報到,跟我父親兩個人。我記得很清楚,當時六點鐘松江站上車,晚上5點半到金華。我想為什么這么遠,我都要哭出來,火車也太慢了。”
那時,黨的十二大剛剛提出:鐵路運輸已成為制約國民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鐵路必須加快發展速度,提高運力,鐵路部門因此專門制定了“1984年鐵路科技發展計劃”。那一年,東風4B型內燃機車開始批量生產。
在學校里,楊堅堅被分到了機務班,學開火車,當時的教具是國產的蒸汽機車。1987年參加工作時,他開的也是蒸汽機車,不過是美國制造。楊堅堅介紹:“當時我們燒煤,爐床都是按照國產前進型的結構來造的,但是第一天上班的時候,我無論怎么做,總要碰爐門,進不去。然后師傅說這是美國貨,因為美國人高,它的爐床就比我們高。”
和自己的師傅相比,楊堅堅趕上了好時機,燒煤的蒸汽機沒開兩年,就換成了燒柴油的內燃機車。楊堅堅告訴記者:“以前開蒸汽機就是干體力活,上班加煤、翻煤,下班一身灰,臉看不到。內燃機先進多了,沒灰但是有油,回家老婆說一股柴油味。”
2004年4月18日,中國鐵路第五次大提速,從此有了Z字頭的直達列車。2005年,楊堅堅開上了代號為“跨越”的電力機車,往返于上海和北京兩地。楊堅堅說:“電力機車好多了,但是電力機車還有噪音問題,我們以前上班兩個人(司機)講話跟吵架一樣,聽不到。”
當年下半年,作為第一批培養對象,楊堅堅去日本接受動車組的培訓。那次日本之行,帶給楊堅堅很大的沖擊。
楊堅堅表示:“對我們而言,當時我國ZJ7制動機是很先進的制動機了。我跟(日本)老師談這個制動機的時候,他的一句話令我們都傻掉了,他說我們的制動機跟他們現在的制動機相比已經落后了30年。”
落后需要快跑。1978年10月,鄧小平訪問日本,乘坐時速240公里的光號新干線,被問及乘坐感受時,他笑著回答:“感覺快,有催人跑的意思,我們現在正合適坐這樣的車。”
中國鐵路一日千里的追趕速度,足以讓楊堅堅感到驕傲。2007年4月18日,楊堅堅駕駛著運行時速200公里的中國首趟動車組列車,從上海站始發。楊堅堅說:“噪音沒有了,瞭望更好,操作又簡單,速度也更快,司機更集中,也更安全了。”
又一個10年,2017年9月21日,“復興號”高鐵動車組在京滬線上以350公里的時速“開跑”。至此,我國不僅是世界上高鐵運營里程最長的國家,也成為世界上高鐵商業運營速度最高的國家。
自從開動車組,楊堅堅有年頭沒這么爬高了 (央廣網記者 林馥榆 攝)
更讓鐵路人自豪的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土耳其第一條高鐵、印尼第一條高鐵、俄羅斯第一條高鐵……無一例外,都出現了中國企業的身影。中國高鐵成為一張耀眼的名片,在世界的舞臺上熠熠生輝。
楊堅堅表示:“以前我們抱著一種學習的態度去日本,我們處于落后地位。當時學習時說,(日本)1968年開始動車組,才能達到這個速度。而我們用了多少年?486公里只用了六七年左右。”
鐵路在發展、列車在提速,楊堅堅的收入也在翻番,20年間家里的房子從四十平方米換到如今一百四十平方米。而對妻子王輝而言,她最欣慰的是丈夫終于能經常在家了,“以前基本上他出去一個來回就要好幾天。家里有急事,比如女兒生病,我都急死了。我一直和他說,當時找錯人了。現在開了動車,今天去,明天就有可能回來,還可以。”
楊堅堅說,眼下這五年,他最想看到高鐵公交化 (央廣網記者 林馥榆 攝)
知天命之年,楊堅堅琢磨著,再過幾年退休了,帶著妻子和閨女出去轉轉,踏踏實實地做一個高鐵乘客。眼下這五年,他最想看到高鐵能公交化,對于中國鐵路,這想必是個“小目標”,“住在嘉興的人去上海,鐵路公交像地鐵一樣開行,才是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