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3月22日上午,江蘇宿遷沭陽縣耿圩鎮農民劉青在自家苗圃旁忙個不停,裝盆、打包、貼快遞單……“春天到了,我們多肉的銷售旺季也來了,年輕人就喜歡這些‘小東西’,今天上午又成交20多單。”這一株株看似不起眼的“小東西”,去年給劉青帶來50萬元收入。而3年前,她在家帶孩子,丈夫出門打工,全家年收入僅2萬多元。
苗圃+網店,許許多多像劉青這樣的沭陽農民,因為學會這個“+”,人生的命運徹底改變。家家種花木,戶戶開網店,沭陽農民創造的花木電商模式,近3年引來600批來自全國各地的取經者。沭陽縣委書記卞建軍意識到,泥土里長出的淘寶村,需要輸出全國“墻外開花”,但更要就地擴散,由點到面,鋪天蓋地,打破縣域范圍內農村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帶動農業升級、農民致富、農村變樣。
“隔河千里路,欲渡討無船”,這話沭陽耿圩鎮人多半知道。河是新沂河,它把耿圩與全國淘寶鎮——新河、顏集隔開。近十幾年,看著新河、顏集農民種花木、開網店,一排排小樓蓋起來,耿圩人很著急,但又不知道河對岸的創富奧秘。
一條河隔斷了耿圩人的向往。4年前,S245特大橋通車,耿圩與新河、顏集跨河“握手”,但要讓花木電商過河,一座有形的大橋還遠遠不夠。
“根據創新擴散理論,無論新技術,還是新業態,必須通過創新先鋒的示范、說服、傳播,才能擴散成為‘燎原之火’。”沭陽縣縣長彭偉說。2015年,蘇太花木公司率先落戶耿圩,建起16萬平方米連棟控溫溫室、2600多畝標準化苗圃,并設立電商展銷區域。公司總經理喬學寶介紹,自己最早想在新河、顏集發展,但當地寸土寸金,一年花四五千元,都難租到一畝地,而一河之隔的耿圩,有大量土地,流轉費僅是新河、顏集的四分之一。過河,意味著更大的發展空間,以及更低的成本、更高的利潤。
蘇太花木的到來,讓耿圩人第一次近距離打量花木電商,150多名年輕人應聘打工。他們中,不少人渴望學到真經后“自立門戶”。劉青便是其中之一。
市場的力量吹來創新種子,但要讓種子破土發芽,離不開政府這個園丁。近3年,耿圩鎮政府邀來新河、顏集花木電商大戶,每年辦4期培訓班,輔導200多人種苗木、開網店。
創新的擴散不是簡單復制,必須伴隨著再創新。2015年10月,看準多肉植物消費趨旺的態勢,耿圩建設占地500畝的多肉植物培植園。耿圩鎮政府投下1200萬元,配齊基礎設施,使這兒成為孵化創新的搖籃。
作為首批簽約進駐的創業戶,劉青拿下8畝地。2016年,多肉需求集中釋放,她創業第一年就銷售40萬元。但自去年起,競爭白熱化,多肉收益下降。怎么讓多肉“多長肉”?劉青還是靠創新,新上十多種個性化高端多肉。她拿起一株黃綠相間的多肉介紹,花友們叫它“燦爛”,一株價格200多元,買的人不少。只要花功夫培育,養出好狀態,這樣的高端多肉不愁賣。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身邊人的成功最有說服力,更多的耿圩人嘗試創新,并成為擴散創新的新節點。耿圩多肉植物培植園早已滿額入駐35家花木電商,去年實現網上銷售4000余萬元。耿圩又推出“一園多點”模式,鼓勵種植大戶伸腳進村,打造“多肉小鎮”。目前,耿圩多肉種植面積已達3000畝,年產值近2億元,帶動2000多人就業創業。
以顏集、新河為中心,南下耿圩、東進扎下、北上廟頭,沭陽花木電商的“創新星火”,已在全縣十幾個鄉鎮燃燒。如今,沭陽已有4個淘寶鎮、41個淘寶村。去年,全縣花木種植面積達52萬畝,實現花木銷售額97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4萬畝和12億元。25萬沭陽人吃“花木電商飯”,經營花木網店2萬余家,去年快遞發貨量達1.2億件,平均每秒就有3.8件快遞從沭陽發出。
創新的擴散,放大了花木電商的富民效應。正是看到這一點,卞建軍認為,政府不僅要推動創新就近擴散,讓耿圩這樣的近水樓臺“先得月”,更要加大政策引領,讓花木電商“蛙跳”到更多鄉鎮,實現更大范圍的共同發展。
“蛙跳”的第一站,“跳”向錢集鎮。錢集位于沭陽最南端,是省定重點幫扶片區。地理位置偏僻,使得這里一直與花木電商“絕緣”。去年11月,沭陽花木龍頭企業——蘇北花卉股份有限公司落戶錢集,流轉710畝土地,建設達之康多彩苗木基地。基地負責人鐘飛介紹,縣里引導他們到錢集投資,當地每畝地年流轉費僅900元,鎮里還提供物流發貨區,幫企業降低運營成本。
緊挨著達之康,錢集綠植電商產業園也已在3月初開園。產業園同樣由沭陽花木電商龍頭企業投資建設,占地245畝,設置專門電商孵化區,首批計劃孵化50名花木電商。
為讓更多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沭陽深化政企聯動,推動花木新經濟向更大范圍擴散,實現“塊狀經濟”向“范圍經濟”的升級,從而為鄉村振興夯實產業基礎,蓄積富民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