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虎影视国产永精品亚洲精品,成本人视频3d动漫免费无码,免费精品视频网在线,av免费看网站在线观看

中國網首頁新聞時政高層人事社會國際軍事獨家圖片
中國網新聞中心

洋縣 因朱鹮而改變(美麗中國·和諧共生)

發布時間:2018-04-27 08:52:28  |  來源:人民日報  |  作者:王樂文 龔仕建 高 炳

  朱鹮在嬉戲。夏永光攝

“翩翩兮朱鷺,來泛春塘棲綠樹。”4月,記者走進“朱鹮故鄉”陜西洋縣,探訪這座秦巴小城30多年的朱鹮情緣。

上世紀中葉,朱鹮一度瀕臨滅絕。經過洋縣30多年持之以恒的努力,當地朱鹮種群已經從上世紀80年代僅發現的7只,恢復到現在的2000多只。如何做到既保護朱鹮又保障民生,洋縣做出了自己的探索。

一次發現:救鹮總動員

1981年5月23日,7只朱鹮在洋縣被發現。

當天,中科院鳥類專家劉蔭增由村民帶路,翻山越嶺來到大店村姚家溝。半山腰上,15株百年青岡樹郁郁蔥蔥。其中一株樹上,一對朱鹮正照料3只嗷嗷待哺的幼雛,還有一對成鳥棲息在不遠處。為了這一刻,專家隊已苦苦尋覓3年,行程5萬公里,走遍了大半個中國的260個朱鹮歷史分布點。

4天后,洋縣政府發布保護朱鹮的緊急通知,開啟了數十年對朱鹮的保護:限制農民使用化肥、農藥;抽調4名年輕人,晝夜跟蹤這些“寶貝疙瘩”……

“3月至6月是繁殖期。每棵樹下我們都搭了觀察棚,24小時監護。”說起當時的情形,保護小組成員路寶忠仍記憶深刻,“樹干上抹了黃油、放了刀片,就怕蛇、黃鼠狼等動物爬上樹。為避免幼鳥掉巢摔傷,我們還在巢下掛了尼龍網。”

37年來,洋縣上上下下,都一直在精心呵護朱鹮。

走進華陽朱鹮種源基地保護站,占地90畝的護鳥籠映入眼簾。59只朱鹮閑庭信步,在這巨大的護鳥籠里自由棲息。

伴隨兩聲呼喊,保護站站長段英打開籠門,帶來了朱鹮最愛吃的泥鰍,“它們膽子小,每次進門前,我都先打聲招呼。”話音未落,幾聲鳥鳴穿林而至,回應方才的問候,在山谷中幽幽回響。

在保護站工作21年,段英親眼見證了朱鹮家族的壯大,也感動于百姓與朱鹮結下的深厚感情。

“有對朱鹮在農戶家大樹上筑窩,傍晚被家畜所驚,留下窩里正孵的蛋就飛走了。農戶老大娘擔心鳥蛋凍壞,爬上樹取下蛋,暖了一晚上,第二天見成鳥飛回來才敢把蛋放回窩。”段英感慨:“30多年時光流轉,自覺保護朱鹮的觀念,已融入洋縣百姓的點滴生活。”

保護朱鹮總動員,洋縣打出組合拳:在朱鹮活動區禁止開礦、狩獵、砍林伐木;引導農民保留天然濕地和冬水田,保障朱鹮的覓食地;建立朱鹮保護站、救護飼養中心、自然保護區;封山育林4萬畝,疏通渠道30余公里,為朱鹮營造舒適的棲息環境……經過37年堅守,朱鹮種群數量已超過2000只,活動范圍擴大至周邊區縣,總面積約1.4萬平方公里。

如今的洋縣,森林覆蓋率達到了68.9%。

一個村莊:困境謀蝶變

“山青青,水蕩漾,樹參天,鳥兒唱……”10年前,位于朱鹮自然保護區核心地帶的草壩村,朱鹮翱翔青川,童謠清脆美好。可村里的莊稼漢,卻怎么也高興不起來。

“縣上不讓施化肥農藥,我們雖然照做了,可心里有點不情愿。”看著地里產量越來越低,村里的老人直犯難:“水田慢慢撂荒,日子更得緊巴巴了。”

草壩村的困境并非孤例。朱鹮對生存環境要求極為苛刻,洋縣的生態保護政策也越來越嚴。發現朱鹮后的20多年間,洋縣農作物減產、地方財政減收,每年損失共計2000多萬元。

看村民種莊稼“縮手縮腳”,2009年,草壩村村支書劉開昌心一橫:成立合作社,搞有機農業。見支書這般“瘋言瘋語”,村里立即“炸”了,“現在多少還有點收成,等搞了有機農業,到時收不上米,去你家吃飯呀?”

“咱這生態好,農產品產量低但是質量高呀!要想法子在綠色食品上做文章。”腦子靈活的劉開昌向村民解釋:“搞有機產業,就要上規模。咱弄個合作社,還能抱團取暖。”

1  2  >  


客戶端中查看
手機中查看
 
關鍵詞:
責任編輯:焦源源
分享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