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幸福美麗新邊疆】西藏阿里見聞:邊境上的守邊人
【解說】在西藏阿里的西南邊,典角村曾是邊境一個常年無人居住的地帶。七十一歲的嘎瑪次仁老人,從1984年開始在這里守邊。面對生活條件的艱苦,嘎瑪次仁用放牧,搭帳篷的方式,固守邊疆三十四載。
【同期】嘎瑪次仁
今天搭個帳篷,明天修個羊圈,慢慢地把疆土守住。尤其是這邊那時候條件很差,醫療條件沒跟上,得過好幾次雪盲,現在關節也不好。
【解說】在嘎瑪次仁的房間里,一張久存的照片讓我們看到他年輕時的模樣。從彼時那個三十歲出頭的青年,到如今的古稀老人,嘎瑪次仁在邊境的生活,伴隨著歲月的增長在變遷。
【解說】1984年,為響應自治區黨委固土守邊的號召,三十七歲的嘎瑪次仁和妹妹以及另外三戶人家,從獅泉河鎮加木村搬遷到典角村。過了不久,這三戶人家搬走了。嘎瑪次仁和妹妹兩家十七口人,開始在荒蕪的邊境開拓。
【同期】
當時條件相當差,用石頭圍了一下像羊圈一樣,就住在里面。
【解說】三十四年,典角村已從十七口人發展為三十九戶,一百五十一個村民。初次到典角村,能看到一條水渠穿過整個村落。幾個村民在洗衣服,孩子們在旁邊玩耍。
【解說】目前,典角村的二十七戶住在邊境小康村新居。每家每戶都是一個帶有小院子的二層樓房,藏式裝飾使房屋看起來別具特色。在小康村的中央,一個寬闊的廣場,集中了用木架保護起來的植被,還有供村民娛樂的體育設施。
【同期】嘎瑪次仁
有邊境補助,還有草補,林補,兩口子一年收入有兩萬多。
【解說】嘎瑪次仁告訴記者,如今典角村已經走出去了三個大學生,隨著村里的條件不斷完善,村民在教育和工作方面將會有更多機會,但守邊的任務一直不會中斷,在這里將會有更多人承擔起守護邊疆的重任。
【同期】嘎瑪次仁
在教育方面,沒有輟學生。小孩只要到了年限以后,都能享受教育這塊,包括三包政策,包括村上,包括家里,基本上不用出什么錢,都是國家在資助。
現在還在大學就讀的還有好幾個,包括我的一個最小的女兒。
他們也可以出去做自己的事情,出去打工,除了上學的,都在這里生活,因為為了守邊固土。
【解說】在典角村,每戶人家樓房上的國旗,矗立在藍天下,曾經的守邊家族,經過數十載的發展,如今已成為人們生活的村落。走訪中,記者發現五月小康村新居的綠植已初開新芽,廣場上玩耍的孩子的笑聲,在藍天群山環繞中,響徹典角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