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
2017年以來,陜西省渭南市不斷深化和拓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在抓好融入上做文章,在貼近實際、貼近生活上下功夫,將進學校、進機關、進農村、進企業、進社區、進醫院等“六進”工作整體推進,取得了良好社會效應。
為增強社會各界認知認同,渭南市創新和改進宣傳教育方式,注重故事化講述、全媒體傳播、多渠道展示、互動式學習,不斷擴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的覆蓋面。
被村民親切稱為“鄉村里的120”的優秀基層醫務工作者、潼關縣秦東鎮荒移村鄉村醫生劉永生,41年矢志從醫、一心為民,接診病人10萬余人次,外出行診10萬公里。今年1月,劉永生被陜西省授予“三秦楷模”榮譽稱號。
市公安局交警支隊臨渭大隊二中隊交通協管員岳蒲杰,在“協警”的崗位上,十幾年如一日,兢兢業業干好每一件小事,被市民譽為“渭南最美交警,人民忠誠衛士”。
華州區大明鎮唐壕小學教師詹小翠,堅守深山小學27年,和留守兒童吃住在校,撿柴火給孩子們蒸蛋熱奶,腳骨折仍架雙拐堅持上課,被評為陜西省首屆“最美教師”,獲“首屆馬云鄉村教師獎”。
“一批批身邊楷模,一個個真實故事,打動了現場的每一位聽眾,產生了覆蓋全面、遠近皆宜的示范效應。”渭南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王玉娥說。
讓來自基層的標桿人物當主角,講百姓話,說身邊事,弘揚正能量。一年來,渭南市共舉辦標桿人物巡回報告會、“百姓宣講團”宣講報告600余場次。同時,“渭南·書享薈”創辦以來,共開展讀書分享活動30多場,分享優秀圖書80余本,先后開展了《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梁家河》等大型專題讀書分享活動,榮獲2017年度陜西省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創新獎一等獎。
在傳統節日里唱村歌,品村史,讀家訓,已成為渭南白水縣廣袤鄉村里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村歌不但唱出了新面貌,也唱出了精氣神。現在生活好了,要感謝黨的好政策,我們唱村歌其實就是頌黨恩。”四河村合唱隊隊員劉保合說。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既要有內容,還要有載體,更要接地氣。白水縣緊密結合當地文化特點和群眾需求,全面實施“村歌村史”工程,截至目前,全縣73個村編創了村歌,41個村編撰了村史。
政府出資、群眾自導自演的鄉村春晚,是近兩年在臨渭區上演的文化大戲。“這樣的活動已舉辦800余場,約10萬名群眾參與演出,幾十萬人到現場觀看。”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楊建秦說。
與此同時,渭南還建設了36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公園,采用雕塑、園藝、石刻等藝術手法,將優秀傳統文化、道德模范事跡融入公園景觀,彰顯了城市精神,提升了城市品位。
從黃河岸邊到秦嶺腳下,從頻陽大地到倉頡故里,從高塘塔山到赤水崇凝,渭南市革命遺址和紅色景區星羅棋布,紅色文化資源極為豐厚。為讓紅色成為最鮮亮的城市底色,渭南市深入挖掘,錄制和編撰出版了《渭南紅色印記》《渭華起義故事民謠集》等30多種書籍和影片。
5月4日,渭河小學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啟動儀式舉行。朱王秧歌、華州皮影、三弦彈唱等非遺傳承人的現場表演贏得師生的陣陣掌聲,秦源影雕黑陶、臨渭剪紙、陽郭草編等非遺作品,也讓大家贊不絕口,孩子們深切感受到了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增長了知識,增強了民族自豪感。
據了解,渭南全市中小學通過主題班會、國旗下演講等多種形式,組織開展了以“中國夢·愛國情·成才志”和“孝敬·友善·節約·誠信”為主題的中華經典誦讀等多場活動。市委書記李明遠表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既要靠宣傳教育、實踐養成,更要靠機制制度管長遠、管根本、求長效。
一個走向復興的民族,離不開價值追求的指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陜西省渭南市正砥礪前行,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寫下可觸可感的注腳。(光明日報記者 張哲浩 楊永林 光明日報通訊員 蘭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