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銀川8月7日電 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西吉縣吉強鎮上堡村的張慶鵬,手里拿著5000元的貸款受理證明,欣喜地邁出鎮政務大廳的大門,他從進門到貸款成功只花了5分鐘。
“幸虧有助學貸款,我才能安安心心上大學。”張慶鵬去年考上寧夏大學,但父母年過七十,家中兄弟姐妹多,經濟拮據曾讓他一度壓力很大。
生源地助學貸款為信用貸款,無擔保、無抵押,包括學費和住宿費,學生在校期間貸款利息由財政全額補貼,畢業后利息由學生及家長負擔,畢業三年后開始還本付息。
據寧夏教育廳學生資助管理中心介紹,自2008年開展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以來,寧夏貸款學生總人數為39.3萬人次,貸款金額達22.68億元,真正減輕了貧困地區大學生的入學壓力。
每年八月是助學貸款集中辦理期。為減少學生辦理貸款等待時間,寧夏自2017年起以固原市西吉縣、中衛市海原縣、銀川市永寧縣為試點,對貸款人數五千人以上的縣區,實施分散受理,將貸款辦理點“下沉”至鄉鎮、中心小學,將助學貸款辦到學生“家門口”。
西吉縣是寧夏人口第一大縣,同時也是自治區確定的“深度貧困縣”,每年有九千多名在校大學生和高考新生辦理貸款。
吉強鎮是西吉縣今年新設的鄉鎮代辦點。張慶鵬還記得,去年他和幾百人擠在縣城辦理點的小院子里,頂著太陽站了一整天才辦好貸款。
西吉縣興隆鎮的馬婷也深有感觸。2015年她剛考上大學,去縣城辦貸款,來回一百多公里不說,因為到得晚當天還沒辦成,只得留宿一晚。“現在出門就能辦,方便多了,錢也花得少了。”她說。
現在,西吉縣19個鄉鎮共有11個助學貸款辦理點,2017年全縣51.5%申請貸款的學生都在鄉鎮辦理點貸款。“考上大學是件高興的事,我們本著應貸盡貸的原則,不給學生和家庭添麻煩,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失去上大學的機會。”西吉縣學生資助管理中心主任張建東說。
除了將貸款辦理點“下沉”,寧夏還從今年起全面推行合同電子化,這也減少了學生等待時間和貸款成本。
據固原市隆德縣學生資助管理中心主任王金平介紹,原來學生需先去打印店復印戶口本、身份證、錄取通知書等資料,并注冊打印申請表,再到資助管理中心審核,僅合同就需打印四份,學生和家長共簽8次字,才能辦理成功。現在政務大廳一站式辦理,證件掃描上網,免費打印申請表,寫字板只簽一次字,自動同步到系統。
“快的時候只需一兩分鐘,今年我們每天能服務三百余名學生。”王金平說。
貸款貸得出去,還款也收得回來。據了解,在貸款人數、金額連年增長的情況下,寧夏全區貸款累計回收率高達99.98%以上,連續8年排名全國前列。
西吉縣教育體育局黨委書記馬少存說,正是這些年扎實的政策宣傳、誠信教育、管理創新和人性化服務,贏得了群眾的理解和支持,也增強了整個社會的誠信度。
隆德縣大學生謝立明今年6月剛從石家莊鐵路技術學院畢業。8月初,他利用暑假打工掙的錢,和父母的貼補,還上了一萬多元的助學貸款。“在我最困難的時候國家幫助了我,現在我不困難了就一定要盡快還上錢。”他說。(艾福梅 馬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