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銀川8月21日電 60年間,從3.28億元到3453.93億元,寧夏經濟總量增長了1052倍,一個適應市場需要、富有特色、高質量的現代經濟結構體系正在形成。尤其是近年來,寧夏新舊動能轉換不斷加速,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有了信心和底氣。
這是神華寧煤集團400萬噸/年煤炭間接液化示范項目(8月3日攝)。 新華社記者 王鵬 攝
傳統產業以新面孔示人
煤炭是寧夏的主要資源,60年來在開發、利用煤炭基礎上,逐漸形成以煤炭、電力、石化、冶金、裝備制造等行業為支柱的工業體系。在環境約束增大、投資下滑、轉型壓力陡增情況下,迫切需要擺脫慣性思維、路徑依賴,使傳統產業“老樹發新枝”。
作為典型的高載能企業,中電投青銅峽能源鋁業公司結合下游企業需求,在企業周邊集聚了一批下游企業,年可消納鋁水40萬噸左右,既穩定了銷售市場,又優化了產業結構。
寶勝(寧夏)線纜公司主打航空航天等高端線纜,年產值達20億元。公司副總經理夏金忠說:“以前公司要把鋁錠運到江蘇再化成鋁水,現在取消了中間環節,鋁水可以直接拿來用,成本可降低10%。”
這只是寧夏傳統產業“發新枝”的縮影。經過轉型升級,寧夏一些傳統企業開始“上天入地”:寧夏神州輪胎公司自主研發國產大飛機輪胎;吳忠儀表公司生產的閥門廣泛應用于深海油氣田;寧夏維爾鑄造公司研發的中國標準高速動車組鋁合金枕梁打破國外壟斷……
這得益于寧夏每年實施100個重點技術改造項目,不斷提升傳統企業科技水平,支持企業采用新技術、拓展新業態。“很多技術是買不來的,企業創新永遠在路上,一刻都不能停。”吳忠儀表公司總經理馬玉山說。
“寧夏不少傳統企業裝備技術水平全國領先。今年銀川濱河如意服裝公司、寧夏吉元冶金公司等12家企業被認定為智能、綠色工廠、數字化車間。”自治區經信委副主任張宏年說,寧夏還給傳統產業持續“瘦身健體”,5年淘汰落后產能近400萬噸。
在吳忠儀表有限責任公司自動化產業園,工作人員裝配控制閥(5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鵬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