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虎影视国产永精品亚洲精品,成本人视频3d动漫免费无码,免费精品视频网在线,av免费看网站在线观看

中國網首頁新聞時政高層人事社會國際軍事獨家圖片
中國網新聞中心

《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解說詞(第四集)國之本在家

發布時間:2018-10-12 08:34:48  |  來源:光明日報  |  作者:佚名

主持人康輝:

謝謝。在座的同學們能不能也給我們講講你們的家風是什么。哪位同學愿意說?那一位戴眼鏡的女同學。

觀眾:

我的家風就是比較受孔孟文化的影響,所以我父母在我小的時候就教育我,待人要謙和有禮,懂禮儀、守規矩。

第二個就是做人要實實在在。踏踏實實做事,腳踏實地做好自己每一件事。

第三個就是我們家一直(秉承)著不論什么時候,在任何時刻都要堅守著善良。與人為善,也是與己為善。

謝謝老師。

主持人康輝:

我們看到每一個人在談起自己家風的時候其實都充滿了一種自豪,因為家風正是這一個家庭的核心價值觀。我們每一個人都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家風其實在決定著我們每一個人的人生走向,而千千萬萬家庭的家風也在決定著這個國家、這個民族、這個社會的走向。

那接下來我們繼續請本場的思想解讀人王杰教授給大家做講解。

思想解讀人王杰:

有家庭就一定有家風。家和萬事興,千家萬戶都好,國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那么在重視家庭建設問題上,習近平總書記說過兩個方面:第一,家庭的前途命運同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也就是說,我們做任何事情不能夠僅僅是盯著自己這個小家,還要關注國家這個大家。古往今來,有許多的榜樣和楷模,值得我們后人去學習、去景仰。打開我們的歷史,有無數古圣先賢,他們秉持“家齊而后國治,正己始可修身”的信念,心懷“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情懷,自覺地把個人、家庭的命運與國家和民族的命運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為我們譜寫出了一曲曲感天動地、感人肺腑的不朽詩篇。

在革命戰爭年代,在硝煙彌漫,滿目瘡痍的中華大地上,也曾經涌現出了無數“母親教兒打東洋,妻子送郎上戰場”這些感人的可歌可泣的故事。最后的一塊布做了軍裝,最后一口飯做了軍糧,最后一塊門板做了擔架,最后一個兒子送上了戰場。那是保家衛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的精美呈現。

第二,把實現家庭夢融入民族夢之中。

中國夢不是遙不可及的,不是與我們沒有關系的,不是高高在上的,不是鏡中花、水中月,中國夢就在我們身邊,就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

只有實現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們每一個人的家庭夢才能實現,才能夢想成真。千家萬戶都好,國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所以,對千百萬個家庭來說,我們要自覺地把愛家與愛國緊密聯系起來,把實現家庭夢融入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之中。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把我們4億多家庭,13億多中國人的智慧和熱情凝聚起來,化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力量。

接下來我們來看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家庭建設的一段論述。

第二段落

微視頻二:

古人說的“愛子,教之以義方”,“愛之不以道,適所以害之也”。青少年是家庭的未來和希望,更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古人都知道,養不教,父之過。家庭應該承擔起教育后代的責任。家長特別是父母對子女的影響很大,往往可以影響一個人的一生。

主持人康輝:

我們剛剛聽到的總書記的這段話是2016年12月12號,他在接見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代表的時候講的。在這段講話里,總書記有兩處用典,就是“愛子,教之以義方”“愛之不以道,適所以害之也”。那這兩句話出自哪里?又是什么樣的含義呢?

經典釋義人趙冬梅:

“愛子,教之以義方。”這個是出自《左傳》的,“方”就是道,“義方”就是道義,意思是說如果一個人真的愛自己的孩子的話,那就應當用道義來引導他。

“愛之不以道,適所以害之也。”就是如果你不用道義來引導孩子,不用道義來愛孩子,那就不是愛孩子,反而是害了他。這句話出自《資治通鑒》。

我們知道,從《左傳》到《資治通鑒》,中間隔了(約)1500年,可是這兩句話一正一反說的是同一件事,那就是我們應當怎樣愛孩子,什么樣的愛才是真正對孩子有好處的父母之愛。在這兩句話的背后,隱藏著兩出人倫慘劇。

在《左傳》當中,說出“愛子,教之以義方”的是前衛莊公時期衛國的大臣石碏。那石碏為什么要說這句話呢?因為他看到,衛莊公正在以一種不符合道義的方式愛他的小兒子州吁。州吁好甲兵,就喜歡武器,喜歡舞槍弄棒,然后州吁的身邊就聚集了一大撥亡命之徒。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如果讓州吁再這樣下去的話,恃寵而驕,那必然會威脅到太子的地位,從而會造成衛國政局的動蕩。于是勇敢的老臣石碏就站出來對莊公說:“愛子,教之以義方。”如果你真的愛你的兒子的話,那你應該用道義來引導他。石碏甚至把話都說到這個份兒上了,就說如果你真的想廢長立幼,想立州吁為太子的話,那你現在就趕緊把這件事定下來,不能老讓這個事情不明不白地這樣下去。如果是這樣下去的話,那你就是在害州吁,你是在自取禍患。但是衛莊公又是一個非常膽怯的人,廢長立幼這樣公然違背禮法的事情他不敢做,于是他就繼續糊涂地愛著州吁。

我們看到衛莊公的愛是一個非常怯懦的愛,仍然縱容州吁發展自己的勢力。結果怎么樣呢?莊公死了之后,太子即位,很快就被州吁干掉了。那么州吁呢?他能踏踏實實地做衛王嗎?州吁就被衛國人給殺掉了。兩個兒子沒有一個能得到好死的,歸根結底就是因為他們的父親衛莊公用違背道義的錯愛殺死了他們。

但是,非常耐人尋味的是,就是像衛莊公這樣的糊涂的父親,又好像真是史不絕書,所以就有了后面這句“愛之不以道,適所以害之也。”那么這位糊涂的父親是誰呢?這位糊涂的父親是十六國時期后趙的統治者石虎。石虎有太子,名石宣,但是石虎更愛他的小兒子石韜。于是這位愛子心切的父親就給了太子石宣和小兒子石韜以同等的機會,讓這兩個兒子輪流處理國家大事。他自己做一個甩手掌柜,樂得清閑。這問題就來了,石虎的這個決定就讓當時的大臣申鐘感到惴惴不安,憂心忡忡。于是他就對石虎說:“愛之不以道,適所以害之也。”如果你不用道義愛你的兒子,那你就是害了他們。結果最終是石宣殺了石韜,然后石虎又殺了石宣,兄殺弟,父殺子,人倫慘劇,莫過于此。

為什么“愛之不以道,適所以害之也”的悲劇會不斷地發生?因為溺愛是一件特別簡單的事情,而“教之以義方”卻是非常困難的。首先你得分清楚,什么是對的,什么是“義方”,然后你還得動腦子分析,花力氣學習,你得弄清楚什么是對孩子有好處的,我們必須要學習,我們必須要動腦子,必須明白“愛之不以道,適所以害之也”,我們要努力學習“教之以義方”,給孩子正確的愛。

主持人康輝:

好,謝謝趙冬梅教授的講解。

當我們聽了總書記的講話也了解了總書記的講話當中引用的這兩句話的含義,我們知道愛其實需要學習。特別是父母對子女的愛,怎么樣能夠做好孩子人生當中的第一任老師是有大學問的。

關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我們繼續請今天的思想解讀人王杰教授來給大家講解。

思想解讀人王杰:

下面我談第二個問題,重視家庭教育。習近平總書記說過家庭教育的三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就是“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有什么樣的家庭教育就會成就什么樣的兒女。所以家庭教育對父母來說,要把好的品德、習慣傳遞給孩子,給孩子以正確的引導,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咱們每一個孩子從牙牙學語、蹣跚學步開始,就不斷地接受來自家庭的教育和熏陶,就不斷地潛移默化、耳濡目染地受著父母的影響。《三字經》上說:“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那么在一個家庭中,父母應該成為孩子的榜樣和楷模、表率,要言傳身教、身體力行,教育好孩子,為自己的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顆紐扣,邁好人生的第一步臺階,走好人生的第一步。這是第一個問題。

第二,家長應該擔負起教育后代的責任。做父母的應該教育孩子,“養不教,父之過”在咱們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在咱們中國的歷史上,有許許多多的嚴格家教的案例。我們今天熟知的孟母三遷、陶母退魚、岳母刺字、畫荻教子,這些都是古人嚴格家教的案例、典型。古人說的嚴父出孝子,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第三,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

因此,我們做父母的都應該把好的道德品質傳遞給孩子,把滿滿的正能量傳遞給孩子。好家風是一代一代傳承下來的,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影響著子孫后代。那么關于家風,習近平總書記是怎么論述的呢?

第三段落

微視頻三:

家風是社會風氣的重要組成部分,家庭不只是人們身體的住所,也是人們心靈的歸宿。家風好,就能家道興盛、和順美滿;家風差,難免殃及子孫、貽害社會,正所謂“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諸葛亮誡子格言、《顏氏家訓》、《朱子家訓》等,都是在倡導一種家風。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老一輩革命家都高度重視家風。

主持人康輝:

剛剛總書記這一段關于家風的講話,也是在2016年的12月12號接見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代表的時候他說到的。在這個講話里,他也引用了一句古人的話,就是“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那這句話又講出了我們培養良好家風當中的什么道理呢?

經典釋義人趙冬梅:

“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這句話是出自《周易·文言》。這句話的意思其實是非常容易懂的。直譯過來就是說,那些常常做好事的人家一定會福澤深厚,那些常常做壞事的人家一定會遭到禍殃。積善、積不善,重點都在于一個“積”字,積就是積累的“積”。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講,其實就是量變會促成質變。

“積善之家,必有余慶”,那這“余慶”究竟是什么呢?這是我們要思考的。這個余慶就是,往上說、往大里說,家庭要為國家培育棟梁。那么往一般的普通人家說,那就是這個“余慶”首先是家庭里涵養出來的和睦之氣。而這個和睦之氣能夠讓孩子健康成長,讓老人安心地頤養天年。這是“積善之家,必有余慶”。

那么“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這個“余殃”又指的是什么呢?往大處說,歷史上的悲劇不少。殺父弒君,家庭不睦的;父子成仇,兄弟鬩墻,妻離子散的。那么再往小處說,那種小的矛盾積累在一個家庭里,它會讓生活在這個家里的每一個人都不愉快。讓生活在這個家庭的每一個人很可能就會愁眉苦臉地度過這一生。而我們知道,其實生命來得多么寶貴,家庭教育是潛移默化的,但它也是最基礎和最堅固的,它奠定了我們每一個人人生的底色。正直、善良、有崇高追求的父母會培養出來積極上進的好孩子;而那些好吃懶做,慣于偷奸取巧的父母就沒有理由責怪孩子沒有上進心。家風之可貴是我們怎樣強調都不過分的。

<  1  2  3  >  


客戶端中查看
手機中查看
 
關鍵詞:
責任編輯:黃磊
分享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