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黨的十九大,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進程。新時代要有新氣象,更要有新作為。實干是最響亮的語言,是贏取事業勝利的根本保證。
本集《絕知此事要躬行》集中闡釋了習近平總書記的實踐觀,選取了習近平總書記常用的“功崇惟志,業廣惟勤”、“積土而為山,積水而為海”、“空談誤國、實干興邦”等典故,從尚行——言勝于行、敏行——明辨善行、力行——身體力行三個維度,深入淺出地講明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篤行的論述是對我國傳統文化中知行合一的精神和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繼承和發展。
整體闡述
主持人康輝:
大家好!歡迎收看《百家講壇》系列特別節目,《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我是主持人康輝。
首先歡迎今天來到節目現場的清華大學和首都師范大學的同學們,歡迎你們!
今天這期節目的主題是“篤行”。行是什么?行就是實踐,篤行就是持之以恒,堅定不移地去實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實踐有很多重要的論述,那今天我們就通過解讀總書記在這些論述當中的一些用典,來深入地學習、領會習近平的實踐觀。
好,現在讓我們掌聲歡迎本期節目的思想解讀人清華大學艾四林教授。
思想解讀人艾四林:
我們中國有句古語:“耳聞之不如目見之,目見之不如足踐之”,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引用過這句古語。在青年時期,習近平同志也引用過馬克思的另一句名言,“一步實際運動比一打綱領更重要”。大家仔細想一想,其實這兩句話,它講的是同一個道理,就是“行勝于言”。“行勝于言”也是習近平同志的母校,我們清華大學的校風。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多次強調,“幸福不會從天降”、“擼起袖子加油干”。這些論述既是對我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弘揚,也是對馬克思主義科學實踐觀的運用和發展。下面我從尚行、敏行、力行三個層面和大家講一講。
首先我們來看看尚行。有一本書我相信大家都讀過,它的名字叫《擺脫貧困》,是習近平同志在1992年出版的一本書,這本書收錄了習近平同志擔任福建寧德地委書記期間自1988年9月至1990年5月所發表的重要講話和文章。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我們再來翻看這本書,類似于像“實踐”、“行動”這樣的字眼隨處可見。這清楚地表明,習近平總書記是在青年時期就高度重視“行”。在這本書里面,他寫道,“我是崇尚行動的,實踐高于認識的地方正在于它是行動”。
習近平總書記為何如此重視行動呢?請聽我們總書記是怎么講的。
第一段落
微視頻一:
“功崇惟志,業廣惟勤”,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現中國夢,創造全體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遠,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繼續付出辛勤勞動和艱苦努力。
主持人康輝:
剛剛我們聽到習近平總書記的這段講話,是2013年3月17號,他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講的。講話當中有一處用典,“功崇惟志,業廣惟勤”,它和我們今天要說的篤行是有什么樣的關系?現在讓我們掌聲歡迎本期節目的經典釋義人,中國人民大學毛佩琦教授。
經典釋義人毛佩琦:
“功崇惟志,業廣惟勤”出自《尚書·周書》。《尚書》是中國儒家經典的重要著作,它是記載古代歷史的一部書。其中,它講道:“功崇惟志,業廣惟勤”,這句話在什么情況下說的?大家知道,古代有夏商周朝代,周取代了商,滅了淮夷,回到王都豐邑,(周)成王告誡他的各級官員,他說到這樣一段話,“凡我有官君子,欽乃攸司”,什么意思?要“欽乃攸司”,一定要謹慎對待你的職業和所管的事情。同時,他說“戒爾卿士,功崇惟志,業廣惟勤”,我告訴你們大家,要想建立大的功業,一定要立大的志向。要想成就大的事業,一定要下功夫,一定要勤奮,要勤勉。
所以,志不能夠僅僅是輕描淡寫,它要付出艱苦的努力,而且要篤行。什么叫篤行?就是堅持不懈地、扎扎實實地去完成,去進行。沒有努力,沒有堅持不懈是不能夠取得成功的。
主持人康輝:
謝謝毛佩琦教授的講解。志與勤,志是方向,勤是路徑。那些有大志者都是不畏艱險,勤奮努力的人方能成其大志。那毛老師,古時候有沒有立大志,而后通過篤行成大志這樣的故事,能給我們再講一講。
經典釋義人毛佩琦:
其實我們古人立志成就的人很多,他們都是從幼小立志的。比如說,諸葛亮滿腹韜略,他有天下之志。時時刻刻在觀察著天下,他有一番抱負,他要實現他的理想。很多人都是從小在立志的,什么囊螢的故事,映雪的故事,什么程門立雪的這些故事。求師,問學,都是從小立志的。我們看到古代成功的人沒有一個不是從一開始就有遠大志向的。
主持人康輝:
關于志、關于勤,我們現場的同學們,有沒有一些問題或想法,想和老師們交流的?
觀眾:
有一個問題想向老師們請教。就是現在很多高校的學生,也會存在著學習懈怠的這樣一個問題。可以說是自身學習的動力也是不足,所以也想請老師們對這個問題給予解答。謝謝。
思想解讀人艾四林:
這位同學提得非常好。“業廣惟勤”,“業”對于我們大學生來講就是學習,“勤”對我們大學生來講就是勤學。我們在做選擇的時候,他一定是有一個價值觀來做支撐的,這樣,我學習的動力就是來自那里。學和不學,你的背后真正的價值支撐是什么?如果說我只是為自己將來有個好生活而學習,那一部分家庭非常富裕的同學,他完全可以說我不需要學習。當我們把自己定位成,為國家、為民族的振興而學習的時候,我想我們就有了這一個正確的價值取向,我們就有學習的這個動力。
主持人康輝:
謝謝艾教授。解決這位同學剛剛提出的這個問題其實首先是要立大志,讓這個大志再激發我們的勤奮、努力。其實在這方面,尤其是清華大學的同學們,可以向你們的一位校友學習,就是習近平總書記。
習近平總書記既是有實干精神的戰略家,也是一位有戰略意志的實干家,所以他在很多論述當中都在強調“篤行”、“實干”。那接下來我們請艾四林教授繼續為大家解讀。
思想解讀人艾四林:
知識、認識,這是從哪里來的?知識、認識它是從干中,從實踐中獲得的。毛澤東同志講,實踐出真知。習近平總書記非常重視實踐,強調實踐是理論之源,在這方面,他也非常強調調查研究。他說:“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更沒有決策權。”
比方說,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精準扶貧,就是在他調研扶貧工作的路上提出來的。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從東到西,從南到北,從黃土高坡到雪域高原,走遍了全國集中連片的貧困地區,詳細了解貧困戶家庭的衣食住行各個方面的情況。在這個過程當中,他提出了精準扶貧。
我想講第二點,知識的對錯它是在實踐中,在“干”中來分辨的。一個理論,一種思想,一種認識,究竟是對還是錯,靠什么來檢驗呢?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對這個問題做了非常明確的回答,一個理論是不是真理只能靠社會實踐來檢驗。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我們的各項工作都要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的檢驗。一個干部的執政能力要靠實踐來體現,執政水平要靠實踐來檢驗。
第三點,本領只能在“干”中,在實踐中提高。早在習近平同志擔任浙江省委書記期間,對這個問題就有非常深刻的論述。他在談到后備干部培養的時候說,我們不能把后備干部放到溫室中去精心地培育,而要把他們放到艱苦的崗位,復雜的環境中去鍛煉、去成長、去鑒別。在梁家河,青年習近平什么活都干,挑糞、種地、打壩等等。在鄉親們的眼中,習近平就是一個吃苦耐勞的好后生。雖然吃了很多苦,習近平總書記后來回憶說:“那段經歷讓我受益匪淺。”
我剛才從三個方面講了習近平總書記為什么特別崇尚行動,崇尚實踐。下面我想說的是敏行,如何才能做到成功的實踐,成功的行呢?我們下面接著看看習近平總書記是如何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