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蘇省張家港市采訪,城市的整潔有序和市民臉上洋溢的自信給記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我們張家港,是兩個文明建設的標兵。”市民自豪地說。
改革開放40年間,張家港GDP總量由1978年的3.2億元增至2017年的2606億元,年均增速高達18.7%,綜合實力連續13年穩居全國縣域經濟百強榜前三甲;同時,張家港是全國唯一獲得全國文明城市“五連冠”的縣級市,先后榮獲200余項國家級榮譽稱號。
這個長江邊新興的小城何以發展得如此協調?用張家港人的話說,這一切都來自改革開放鑄就的“張家港精神”——團結拼搏、負重奮進、自加壓力、敢于爭先。
“一把手抓兩手、兩手抓兩手硬”
9月20日,江蘇省文明辦發布首批“江蘇省誠信示范街區”名單,張家港市沙洲中路步行街榜上有名。
行走在步行街,兩旁落地燈箱展示著一個個道德模范和身邊好人事跡,每個商鋪外都張貼著信用星級和微信號。這條23年前建成的全國第一條“城市步行街”,折射著張家港人淬煉文明素養的歷程。
說起“張家港精神”,不得不提老書記秦振華。1992年4月,剛剛走馬上任的張家港市市委書記秦振華在全市誓師大會上喊出“樣樣工作爭第一”之后,3個月時間動遷1283戶居民,半年實現區內“五通一平”,搶建起全國第一家內河港型保稅區;修通全國縣級市第一條高等級公路“張楊公路”……短短兩年間,張家港一口氣“搶”來28個“全國第一”。
物質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也沒落下。走進張家港的醫院、社區,走在上下班高峰期的紅綠燈路口,處處都有志愿者的身影,都能感受到張家港人對“張家港精神”的堅守,以及對這座城市發自內心的熱愛……
張家港有一個慣例,市委書記同時兼任市文明委主任。上世紀90年代以來,從抓衛生環境,到“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從城鄉一體文明創建,再到提升城市品質、培育創建文明品牌;市委主要領導更換多任,但“一棒接著一棒傳,一任接著一任抓”的傳統始終未變。春節假期后第一個工作日召開精神文明建設總結表彰大會,也成為雷打不動的規矩;市委一號文件,是各類文明創建先進名單。會場外的紅榜不僅展示了機關、鄉鎮經濟建設的實績,還公布精神文明建設成績的排名。
1995年10月18日,中宣部、國務院辦公廳在張家港召開全國精神文明建設經驗交流會,向全國推廣“一把手抓兩手、兩手抓兩手硬”的張家港經驗;同日,人民日報以《偉大理論的成功實踐》為題發表評論員文章。從此,“張家港精神”叫響全國。
邁向更高質量的綠色發展
今年7月,張家港市召開清理整頓沿江環境污染攻堅戰動員大會,公布了新版三年行動計劃,包括九大工程、18項舉措和194個重點攻堅任務,直指沿江區域突出環境問題,要在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建設中交出優異答卷。
“194個任務,每個都是硬骨頭。比如,關停29家化工企業僅算一項任務。要在3年內全部完成,難度還是非常大的?!睆埣腋凼惺形瘯浬驀继寡浴?/p>
張家港臨江而建,因水得利,因江興市。但長期的經濟高速發展,也讓環境背負著很大的壓力。黨的十八大以來,張家港市主動轉型,建設生態文明,東沙化工園區的關停就是一例。
東沙化工園區距離長江4公里左右,東南靠上海,南接蘇州,西鄰無錫,具有優越的地理區位。2002年8月,張家港市政府批準建立東沙化工園區。東沙化工園區嚴格遴選入園企業,要求企業稅收要在1000萬元以上、污染物排放少、產出效益高。
雖然環保要求嚴格,但離中央的要求和群眾的期盼還有距離。2013年,東沙化工園區開始整治。“原先計劃5年轉型,但只用了4年,就徹底清退了化工企業?!眲撧k初期參與招商的南豐鎮黨委書記沈琳說,2017年底東沙化工園關停,這是江蘇省第一個整建制關閉的化工園區。新的工業園將是高科技園區,主要引進海洋工程裝備、環保裝備、新材料產業。
“中央要求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對張家港來說,就是要主動作為。”張家港市市長黃戟說。
張家港將緊靠長江的雙山島旅游度假區和常陰沙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確定為“不開發區”,著力發展生態農業和觀光旅游。近年來,張家港市每年投入10多億元用于生態保護修復,近5年新增各類林地、綠地8.4萬畝,群眾對園林綠化的滿意率列全省縣市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