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寧11月12日電 題:描繪富民興桂新藍圖——廣西全力推進“五個扎實”新要求落地生根
新華社記者劉偉、向志強、盧羨婷
60載奮進,60載輝煌。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壯鄉人民在黨的民族政策光輝照耀下,守望相助、開拓創新,八桂大地正成為開放發展前沿。
近年來,廣西全力落實中央部署,以扎實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扎實推進現代特色農業建設、扎實推進民生建設和脫貧攻堅、扎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建設、扎實建設堅強有力的領導班子等“五個扎實”新要求為工作指針,不斷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富民興桂的新藍圖正徐徐展開。
激活改革創新動力 盤活開放發展之棋
經濟總量從24.52億元增長到2萬億元;工業產業從“一窮二白”到擁有10個超千億元工業產業……60年來,廣西經濟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
廣西立足自身優勢,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更加積極的開放帶動戰略,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去年,廣西與相關各方攜手,打通了西部地區經廣西至東盟國家的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在西部地區乃至“一帶一路”中的樞紐效應逐步顯現。
“從廣西出海已成為西南、中南地區的理想之選。”廣西北部灣國際港務集團董事長周小溪說,川、滇、湘、黔、渝5地通過廣西口岸進出口的貨物貨值,年均增幅約30%。
運營一年來,這一通道的“朋友圈”不斷擴大,參與省區由4個增加到10個,運營線路由1條發展到6條,流通貨物增至41個品類。
走進廣西華磊新材料有限公司,干凈整潔的廠區內矗立著高大的冷水塔,氧化鋁通過傳送帶運到車間加工。公司總經理盧達川介紹,這一項目采用最新工藝,每噸產品電耗降低1000度,實現了電廠超凈排放和蒸汽的回收利用。
面對傳統產業占比較大的問題,廣西深入實施“三去一降一補”,加快推進糖、鋁、機械、冶金等傳統產業“二次創業”。2017年,全面完成鋼鐵、煤炭去產能任務,累計減免稅費1900多億元,一二三產業結構優化為14.2 : 45.6 :40.2,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4.9%。
打好精準脫貧硬仗 人民生活根本改善
自治區成立60年來,各族群眾生活實現了由貧困到溫飽再向小康邁進的歷史性跨越,改革開放至今貧困人口從2100萬人減少到去年的246萬人。
近年來,廣西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責任和第一民生工程,全力打好產業扶貧、易地扶貧搬遷、村集體經濟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粵桂扶貧協作“五場硬仗”,近5年來累計減少貧困人口704萬人,年均減貧逾117萬人。
2014年,田陽縣那滿鎮新立村村民鄧大紅一家5口從隴依屯搬遷到移民新村“廣新家園”。“過去出門只能爬石山路,住在山里靠天吃飯,到這里之后有了水泥路,出去收豬仔、賣豬很方便。”鄧大紅說。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廣西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加快構建,特色農業發展成效逐步顯現。今年上半年,廣西第一產業增加值增幅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4個百分點,是2013年以來增長最快的一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義增幅比全國平均水平高1.3個百分點,在全國排第2位。
從收入到交通、教育、醫療等,壯鄉人民生活品質不斷提高:14個地級市中12個開通動車,直連全國18個省、直轄市、特別行政區;城鎮化率達到49.2%,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突破3萬元和1萬元;旅游、體育、文化娛樂、醫療保健等消費成為時尚。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全面推動綠色發展
“廣西生態優勢‘金不換’”——近年來,廣西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嚴格保護生態環境,實現青山常在、清水長流、空氣常新。
紅樹林有“海上森林”“海洋衛士”之稱,是衡量海洋生態的重要指標。北海市委書記王乃學介紹,當地按照“科學規劃、合理開發、永續利用”的原則,推進紅樹林保護立法,不斷加大對紅樹林等珍稀動植物資源保護力度。最新數據顯示,廣西紅樹林面積8780.7公頃,呈穩中有升態勢。
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上,廣西嚴格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聚焦突出環境問題,穩扎穩打、掛圖作戰,三年算總賬,年年算細賬,同時大力發展生態經濟,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人心。
工業城市柳州曾是我國四大酸雨區之一。痛定思痛,柳州打響了一場持久的“環境保衛戰”,全面調整工業布局,重污染企業退城進郊,能源消費結構逐漸向清潔能源轉變。
“從‘酸雨之都’到環境空氣質量達國家二級標準,這是柳州加快經濟發展同時著力治理環境污染的縮影。”柳州市環境保護局大氣環境管理科科長張傳波說。
隨著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生態農業、生態旅游、健康養身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生態產業加快推進,一條產業強、百姓富、生態美的綠色發展之路在廣西越走越寬。
新征程需要新擔當。廣西突出抓好思想政治建設,著力提高專業化水平,持續推進民主集中制建設,三管齊下、精準發力,不斷激發干部干事創業動力,匯聚共襄富民興桂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