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上海徐匯區肇嘉浜路街景。徐匯區以科技帶動產業發展,形成“一核一極一帶”科創空間格局。 潘蓉歡攝
科技創新
以科技帶動產業發展,以產業帶動地區更新,擁有上海最密集科研資源、最密集三甲醫院和高校人才庫的徐匯區,以電子信息、生命科學、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不斷迭代的產業升級向世人證明,這片區域不僅“家底”豐厚,未來仍將有無限潛力。
徐匯科技創新的“四梁八柱”正為這片老城區構建一個全新的產業集群
徐匯區的朝氣可以是濱江跑道上晨跑者矯健的步伐;徐匯區的優雅可以是早高峰路口司機對行人禮讓的一笑;徐匯區的律動可以是“虹梅庭”“可可空間”里創業者熱烈的討論;徐匯區的溫暖融入“濱江建設者之家”;徐匯區的卓越風姿一定少不了武康大樓、百代小紅樓這些凝固城市的音符……如今的上海徐匯區,區域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平穩健康協調發展,達到了綜合經濟實力位居上海中心城區前列,成為上海乃至中國改革開放名副其實的“排頭兵”。
“老家底”里有新生機
擁有150余家知識產權專業服務機構,439家市級高新技術企業,這是徐匯區集聚科技服務業的底氣;950萬平方米的規劃建筑面積,20座文化場館組成的高品質濱水岸線,這是徐匯區打造世界級文化服務地標的魄力;由徐家匯—楓林“創新核”、徐匯濱江“創新極”和漕河涇開發區“創新帶”組成的“一核一極一帶”科創空間格局,醞釀著徐匯區新一輪產業布局;一邊科學守護代表上海“老家底”的衡復風貌區,一邊統籌開發好留存近代上海工業記憶的徐匯濱江……
2007年6月份,徐匯區獲得全國“雙創”示范基地稱號,并啟動科技創新“光啟計劃”。隨著上半年ARM人工智能生態聯盟的落戶,以及國家工商總局在滬首個商標受理窗口和上海知識產權交易中心、服務中心、信息中心等相繼入駐,徐匯區科技創新的“四梁八柱”正為這片老城區構建一個全新的產業集群。
在徐匯區東片的楓林生命科學園區,中科院上海分院、上海生命科學院、上海科技大學、復旦大學醫學院、中山醫院等國家級科研機構、三甲醫院和重點高校,組成了代表徐匯區科研“老底子”的生命科學創新極。另一頭,在徐匯西邊的漕河涇開發區,3600余家中外高科技企業和研發服務機構駐扎在此,為這個已經“三十而立”的老開發區奠定了以電子信息產業為支柱,高附加值現代服務業為支撐的全新產業集群框架。
位于虹橋路1號的港匯廣場,是上海西南角最知名的高檔商場之一。港匯廣場所處的徐家匯商圈,在“上海2040”總體規劃中,已經同徐匯濱江等地區一起被納入上海全新的“中央活動區”。2016年,徐家匯迎來商圈建成25年以來最大規模的升級換代,未來將逐步承載商業商務、文化藝術、旅游休閑等復合型城市空間內涵。
去年年初,徐家匯公園2公里長的綠道建成。緊挨著衡復歷史風貌區,園內保留著原大中華橡膠廠大煙囪和百代唱片小紅樓的徐家匯公園綠地,是徐匯區也是上海城市更新“留改拆”理念的一座公園范本。對于城市文脈的保留與保護,徐匯區提出了“城市修補”概念,即要立體、科學、藝術地把握城市風貌,提高城市整體美感,重構歷史街區功能活力。
科技創新布新局
2012年以來,徐匯區以濱江區域大開發為契機,對原有的漕河涇開發區、徐家匯商圈等地區實施了功能調整和產業升級。2016年,現代服務業占徐匯區經濟增長的比重已達67.9%,其中專業服務業占比達44%。
以科技帶動產業發展,以產業帶動地區更新,徐匯區以電子信息、生命科學、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不斷迭代的產業升級向世人證明,這片區域不但“家底”豐厚,未來仍將有無限潛力。
2012年,國際知名的半導體知識產權供應商ARM公司入駐漕河涇開發區,開啟了徐匯區研究構建知識產權與創新跨境合作機制的序幕。“我們擅長提供工程師的智慧,漕河涇開發區擅長提供實現工程師愿景的試驗空間,這就是徐匯區吸引我們的原因。”ARM加速器“安創空間”創業項目負責人馮棕煦的這番話說明了徐匯區何以能吸引海內外創業者紛至沓來。
去年6月底,ARM還與多家國內企業聯合發起ARM人工智能生態聯盟,海爾集團、寒武紀智能、上海儀電、商湯科技、上海國際汽車城、中科創達等國內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業界名號響當當的企業都是共同發起者。企業自發地建立上下游產業鏈并不稀奇,但其中由數據、算法、芯片等支撐起來的創新生態體系,其最終應用場景的試驗與落地都首選徐匯區,足見徐匯區加速人工智能產業化的決心。
如今,已經確定進駐徐匯濱江的東方夢工廠、湘芒果、騰訊、游族網絡等文化傳媒業龍頭企業,將為徐匯濱江打造國際文化傳媒總部基地和上海文化產業新地標奠定產業基礎。人工智能產業發展需要人文素養和內容產品的聯動,徐匯正在持續推進智慧城區建設,為人工智能應用積聚創造寶貴的實踐空間。
5年前還只有漕河涇開發區和楓林生命科學園區兩張“科技牌”的徐匯區,現在已逐步建成包含徐家匯—楓林地區創新核、徐匯濱江創新極和漕河涇開發區創新帶的“一核一極一帶”科創空間格局。
徐匯區委書記鮑炳章表示,徐匯區將緊緊抓住科創中心重要承載區建設契機,堅持全球視野、國際標準健全區域科創體系,加快建設國家“雙創”示范基地、全國知識產權綜合管理改革試點區,前瞻部署上海人工智能產業集聚區,保障國家重大科研項目,融入全球創新網絡。
重構歷史街區活力
“徐匯區是上海最早意識到風貌保護需要科學、統籌規劃的城區,也是歷史風貌道路整治最有成效的區域?!蓖瑵髮W常務副校長伍江說,既要科學守護代表上海“老家底”的風貌區,又要統籌開發留存著近代上海工業記憶的徐匯濱江,“兩條腿走路”的文脈傳承路徑,使上海城市發展新與舊的起承轉合在徐匯區有跡可循,也使徐匯區下一階段的歷史風貌保護存有足夠的后勁。
在2015年發布的《徐匯衡復歷史風貌區保護三年行動計劃(2015—2017)》中,徐匯區對歷史建筑修繕、風貌道路整治、文化傳承、歷史建筑置換收儲和特色街區打造均提出了明確的措施和計劃。2015年啟動修繕整治的岳陽路就是其中之一。據統計,截至2016年底,徐匯衡復地區有231處共計1074幢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筑,其中近一半為居住類建筑。徐匯區天平街道總規劃師王林說,“風貌區要有人生活,這意味著管理要更細致,像繡花一樣精準”。
2016年,徐匯區城市網格化綜合管理中心與街道居委會和城管所完成聯網,執法人員發現正在裝修的歷史建筑,可隨時拍攝建筑銘牌,上報區網格中心和“徐匯城管”APP,一旦發現問題,相關部門會立即叫停裝修。
過去突擊式的整治,正逐漸被長效管理取代。從去年開始,徐匯區成立了衡復風貌區領導小組和管理委員會,在管理機制上統籌、統領風貌區保護工作,實現精細化管理目標。如今,徐匯區正圍繞“風貌保護、文化活化、民生改善、機制保障”等四方面加緊制定衡復風貌區“十三五”專項規劃?!笆濉逼陂g,徐匯區將圍繞武康路、高郵路打造宜居的風貌示范區;以汾陽路為核心、上海音樂學院和上海交響樂團為主體,打造音樂特色文化區;整合上海京劇院、上海話劇藝術中心、上海大戲院等設施資源,打造海派藝術文化集聚區。
“風貌區整治的目的是管理和維護,而非單純的新增或刪減,歸根結底是要守住城市發展的底線。”伍江說,歷經過去五年的保護與規劃,人們完全能夠期待,接下來衡復風貌區與徐匯濱江的遙相呼應,為上海城市更新持續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