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百城百縣百企調研行
“十年試驗性蓄水運行監測表明,三峽工程已完全具備175米正常蓄水運行條件,試運行期間綜合效益巨大。” 近日,數十名院士專家齊聚三峽大壩,經過咨詢研討,為三峽工程表現開出了優良的“成績單”。
“多年來的運行考核表明,三峽水輪發電機組運行安全穩定,自主研發、設計、制造、安裝、調試能力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曾參與三峽工程建設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張超然如此評價。
三峽工程、溪洛渡、向家壩、白鶴灘、烏東德……盤點這些水電界的大國重器,不得不提及一個名字——三峽集團。“作為中國最大的清潔能源集團、全球最大的水電開發企業,三峽集團一路走得這么穩,是因為有創新的基因。從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到完全自主研制,我們現在已將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三峽集團科技管理部副主任戴會超如數家珍:混凝土溫控、大江截流、百萬機組設計和制造、世界最大地下廠房建設、智能大壩建造等技術,無不展現了我國水電科技的創新實力。
通過三峽工程的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我國實現了大型水輪發電機組國產化。之后,三峽集團負責開發建設和運營的金沙江下游溪洛渡、向家壩、烏東德、白鶴灘4座世界級水電工程,水電裝備的自主設計制造能力得到進一步躍升。
溪洛渡水電站,全球第三的塊頭 世界第一的頭腦,拿下國際工程咨詢“諾貝爾獎”——菲迪克2016年工程項目杰出獎。真正讓這座水電站得到世界認可的,是大塊頭之上的“聰明”頭腦。它代表了大壩智能化建設的最高水平:通過“全面感知、真實分析、實時控制”的系統,實現高壩施工過程的全天候、精細化的智能控制,并能在線實時監控和預報預警。
白鶴灘水電站的“大腦”是在溪洛渡基礎上全面升級的2.0版。除了越來越“聰明”,中國水電機組的單機容量也節節高升。溪洛渡、向家壩水電站已于2014年先后建成發電,采用了技術已經成熟的70萬千瓦級巨型水輪機組。白鶴灘水電站則攀向水電行業的珠穆朗瑪峰——百萬機組,采用16臺百萬千瓦級水電機組,單機容量世界第一,世界范圍內都無現成經驗可借鑒。三峽集團在重大裝備科研、設計和制造、安裝和運行鏈條中分層次有步驟地穩步推進國產化。
目前,烏東德和白鶴灘兩水電站已全面進入主體工程施工階段,2020年將正式投產。投產后,三峽集團金沙江下游4座水電站將實現水電裝機4646萬千瓦,裝機容量相當于為共和國再造“兩個三峽”。
“除了水電工程技術創新,還要運行好管理好長江流域梯級水電站群。”三峽集團企業管理部主任朱承軍介紹,目前,世界排名前十的水電站有一半由三峽集團建設和運營;全球70萬千瓦以上的水輪發電機組中,三峽集團擁有的數量超過2/3。
“從三峽到金沙江,從單機容量70萬千瓦到100萬千瓦,中國水電裝備設計制造實現了跨越。在三峽,走的是‘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路子;而在白鶴灘,我們實現了完全自主創新。”三峽集團負責人表示,通過整合全產業鏈創新要素,該企業走出了 “集成國內外、協同上下游、引領全行業”的創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