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虎影视国产永精品亚洲精品,成本人视频3d动漫免费无码,免费精品视频网在线,av免费看网站在线观看

中國網首頁新聞時政高層人事社會國際軍事獨家圖片
中國網新聞中心

40年中國醫療服務大進展:從掛號長龍到AI問診

發布時間:2018-12-18 17:05:22  |  來源:科技日報  |  作者:張佳星

從掛號長龍到AI問診

——40年中國醫療服務大步向前

①微創手術機器人是未來醫生的好幫手

②赤腳醫生曾是一個時代的符號

③1977年,云南基諾山的基諾族醫生在戶外為群眾看病。新華社記者 藺以光攝

  ④ “智慧醫院”展廳向我們展示了未來醫院的模樣:全科醫生輔助診療,智能家庭醫生隨訪。

⑤大醫院門口黑壓壓的掛號隊伍好似長龍

⑥如今掛號繳費不用排隊,直接手機掃碼完成

⑦聽診器、血壓計、體溫表是20世紀村醫的老三樣

⑧現代醫學檢測設備日益先進

一張并不起眼的主要健康指標變化情況表格,在精彩、振奮的《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中展示,其中的數據顯示我國人均預期壽命從1981年的67.9歲增長到2017年的76.7歲,9歲的增加乍一聽感覺并不太多。但相較于人類壽命用了幾千年時間從石器時代的15歲增加到上世紀50年代的35歲左右,9年是一個人類拒絕向殘酷自然妥協的巨大成就。

“我國人均壽命提高那么快,有營養、社會環境的因素,也在于醫療、藥品方面的大大改善。”1961年考入北京醫學院藥學系(現北京大學醫學部藥學院)的藥學專家李大魁見證了我國醫藥行業的發展,他說,“開始的時候藥品短缺,我們想用青霉素都沒有,得跟藥廠好好說讓他們給找。現在國際上的好藥很快就能進入中國,國內高質量的藥也越來越多。”

以往熙熙攘攘的掛號大軍消失不見

以前,北京三甲醫院門口掛號的隊伍排成長龍。如今,所有三級醫院均積極應用信息技術開展預約診療,絕大部分患者不再需要排隊,只需要在預約時間段到達醫院就能看上病。

凌晨5點,黑壓壓的人群排成長龍,伴隨著漫長的等待,還不時有人晃過來向焦急的面孔詢問“要不要號”。七八年前,北京三甲醫院的門口還是以這樣的方式開始全新的一天。

排隊掛號,進入醫院的這第一步,就需要花費患者巨大的時間成本。也正因此才滋生了“票販子”“黃牛黨”“代人排隊”等生意。為了利益,大量的“號”落入了并不急需的黃牛們手里高價倒賣,而急需的患者卻可能在苦苦排隊數小時后被告知已經沒有專家號。

隨著信息手段的豐富和發展,信息不流通、不對稱造成的問題在一步步化解。2015年起,全國醫療衛生系統啟動了首個3年的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針對看病就醫瓶頸問題,創新醫療服務舉措。

數據顯示,近年來,所有三級醫院均積極應用信息技術開展預約診療,4100余家醫院可為患者提供信息查詢和推送服務,是2015年的4倍;2777家醫療機構可提供移動支付結算,是2015年的3倍。

北京市衛計委副巡視員高小俊表示,提高了預約率,就診將更精準。北京先后推出了網絡預約、電話預約和院內預約以及醫聯體內的預約。例如北京腫瘤醫院的預約方式一共有9種。截止到2017年底,北京市三級醫院總體預約率為61.8%;市屬22家三級醫院,2017年的預約率超過了86.2%。

近九成的預約比例,意味著以往大醫院掛號時熙熙攘攘的景象將得到改觀,絕大部分的患者不再需要排隊,而只需要在預約時間段到達醫院就能看病。

“不讓大醫院成為就醫唯一選擇”是避免“扎堆”就醫的另一對策。今年初,國家衛計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焦雅輝在介紹“改善醫療服務提升群眾獲得感工作”進展情況時表示,縣醫院在對口支援醫院幫助下,新建臨床專科3600個,22個省份建立了省級遠程醫療平臺,覆蓋1.3萬家醫療機構、1800多個縣。2017年遠程醫療服務總例次超過6000萬。這些工作使得人們有機會獲得更高質量的醫療服務。

由傳染病防治的“受援者”華麗轉身

上世紀90年代,我國要接受國外生產線轉讓才能獲得疫苗生產能力。2014年,西非暴發埃博拉疫情,我國援非醫療隊給予援助。十幾年的時間,我國傳染病防治領域的國際角色從“受援者”變為“援助者”。

上世紀90年代,我國10個人里就有1個可能是乙肝病毒攜帶者,而我國需要通過接受國外生產線轉讓的方式才能獲得疫苗生產能力。

2014年,西非暴發埃博拉疫情,我國援非醫療隊給予專業、強大的援助。中國自主研發的“重組埃博拉病毒病疫苗”于2017年10月獲批上市,并獲得了世界衛生組織的批準。

十幾年的時間,我國傳染病防治領域的國際角色從“受援者”轉變為“援助者”。在制度建設、專業團隊、研發方面產生了巨變。

2004年8月,我國通過新的《傳染病防治法》,對傳染病預防,疫情報告、通報和公布等做了明確的制度規定。

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增強,0—6歲兒童的預防接種疫苗種類逐步增加。例如:自2002年開始,我國乙肝納入計劃免疫,隨后中國將乙肝疫苗納入中國新生兒計劃免疫的一部分,在新生兒群體中,乙肝疫苗覆蓋率在90%以上,母嬰成功阻斷率達到95%。

除了普惠性的疫苗接種服務,按照《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經國務院批準,“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傳染病防治”科技重大專項(以下簡稱專項)于2008年啟動,由國家衛計委和軍委后勤保障部牽頭組織實施。

該專項支持建立了72小時內鑒定300種已知常見病原和罕見病原的篩查技術體系,建立了由12個核心實驗室、91個區域重點檢測實驗室和800余個哨點醫院組成的跨部門、跨地區傳染病癥候群監測實驗室網絡,在近年來H7N9禽流感、埃博拉等歷次重大疫情中發揮重要作用。

重大專項的實施大大提升了我國對突發急性傳染病的應對能力。“3年前,禽流感形勢緊張的時候,我們向國外藥廠買疫苗,他們表示兩年以后才可以交貨。”中國工程院院士桑國衛在一次會議上回憶,“最后我們的院士直接下藥廠指導生產,5個月內把產能提高了30倍。”

找醫生問診前先和AI聊聊病情

AI輕問診把醫生從病例錄入、開化驗單等繁重機械的勞動中解放出來,為患者提供更加有技術含量的醫療服務,讓醫生獲得更強的職業幸福感。

更大的巨變還在“路上”。“互聯網+醫療”的開放場景下,未來已來。

“全息數字人是大數據中心形成的一個可視化的服務模式,它能夠實時向你提供各種生命體征、健康指征,還配合生產、生活當中你所產生的所有數據,向你提供準確可靠的健康與醫療方面的提示。”原國家衛計委副主任金小桃描述了一個醫療未來科幻版。

這個虛擬主角的每一個單元正在充分“生長”。網上輕問診已經開始一部分由AI(人工智能)接管。“先和AI‘聊一聊’,主訴癥狀、過往病史,等見到醫生時,系統已經將初步情況接入,雙方就直接切入主題。平安好醫生每天超過50萬人次的問診中,很大比例是由AI完成的。”平安科技首席醫療科學家謝國彤認為,例如影像檢查時間湊不到一起要跑好幾趟醫院、長期用的藥需要排隊請醫生開單等,這些“麻煩”會因為“互聯網+”能夠突破時間、空間上的障礙而不成為問題。

從醫生的角度,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腫瘤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焦順昌也很歡迎AI對輕問診的接管,“把醫生從病例錄入、開化驗單等繁重機械的勞動中解放出來,為患者提供更加有技術含量的醫療服務,能讓醫生獲得更強的職業幸福感。”

2018年9月,國家衛健委印發《互聯網診療管理辦法(試行)》《互聯網醫院管理辦法(試行)》《遠程醫療服務管理規范(試行)》3個文件,推動醫療行業的AI賦能快步進入“成長期”。

疾病風險預測、影像篩查輔助診斷、智能質量控制、臨床決策支持……這些在醫療AI語境中發力的方面翻譯過來就是:預測會不會傳染病大規模流行、幫忙“看片”、在醫生疏忽時提醒、學習大量論文和臨床經驗后給醫生出主意……截至目前,AI正以各種不同的角色歷練、升級,為未來的“合體”做準備。

客戶端中查看
手機中查看
 
關鍵詞:
責任編輯:李高思
分享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