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虎影视国产永精品亚洲精品,成本人视频3d动漫免费无码,免费精品视频网在线,av免费看网站在线观看

中國網首頁新聞時政高層人事社會國際軍事獨家圖片
中國網新聞中心

改革開放40年,前沿的溫度

發布時間:2018-12-29 16:10:11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作者:李玥

廣州市少年宮雨后彩虹融合藝術團在排練,這是全國首個由特殊兒童和普通兒童組成的融合藝術團。廣州市少年宮供圖

康金華(左一)是廣州越秀區環市東路世貿大廈志愿驛站站長。每周她和幾十位退休的姐妹一起,變身“媽媽私房菜”的大廚,讓獨居的長者暖胃又暖心。李  恒/攝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血液科,志愿者與患白血病的孩子在一起。童心童路志愿服務團隊供圖

廣青啟智關懷露宿者分隊的志愿者,每周都會組織關愛“街友”的活動,幫助露宿街頭的人重新回歸社會。啟智關懷露宿者分隊供圖

廣東創造的經濟數字是這個南中國省份最顯著的一張名片,同樣是廣州,還有一些極易被忽略的數字——6717名志愿者溫暖著素不相識的人。這座城市1350萬常住人口中,平均每6人就有一名志愿者,并以日均700人的速度持續遞增。這是廣東的另一張名片——志愿服務。

--------------------------------------------------------

一片在“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中提速的地方,如今仍舊一路向前。它創造的經濟數字,是廣東這個南中國省份最顯著的一張名片。

比如省會廣州,2017年人均GDP達14.8萬元,連續8年躋身高收入城市。一天中,有20萬人在廣州白云機場起落,800萬人出現在廣州地鐵里。這座城市的炫目燈光每天需要靠兩億千瓦時電量支撐。一家最有名的乳鴿店,一天可以賣出10958只乳鴿。在今年的廣州國際投資年會上,創下一天簽約1900億元的戰績。

同樣是廣州的一天,還有一些極易被忽略的數字。200多位街頭露宿者收到來自陌生人的關懷,2000個殘障兒童享受到來自少年宮的免費學位,6717位志愿者溫暖著素不相識的人。這座城市1350萬常住人口中,平均每6人就有一位志愿者,并以日均700人的速度持續遞增。

這是廣東的另外一張名片——志愿服務。自2010年亞運會有精確記錄開始,到2018年10月,廣東實名注冊志愿者人數達到1007萬,為社會貢獻了兩億小時的志愿服務時長。

“城市的文明程度不是看它有多少高樓大廈,而是看它有多少志愿者。”將近40年前,這張名片就初現雛形。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志愿者

廣州城新的一天,始自酒樓里翻滾的老火靚湯。

“廣東氣候炎熱,老人家不能缺湯水。”康金華掀開鍋蓋,雞湯裹著無花果在鍋中嗞嗞翻滾,香氣撲鼻。

她是廣州越秀區環市東路世貿大廈志愿驛站站長。每周三和周日上午8點,康金華就和其他幾十位退休的姐妹一起,變身“媽媽私房菜”的大廚。火上的靚湯很快要送到附近腿腳不靈便的老人手中。

這一天,10多平方米的院子里,夾雜著粵語和普通話的笑聲,菜刀與案板的撞擊聲,此起彼伏。這樣的聲響已經持續了近7年。

起因很簡單。一次重陽節敬老活動,康金華發現有些孤寡老人吃飯隨便對付就是一頓。“對吃格外講究”的廣東人,決定用湯水滋潤這些獨居長者。

“四個人能湊一桌打麻將,就能湊一起做志愿者。”這位平日里好“管閑事”的退休阿姨張羅出一個小分隊。穿梭在菜市場,有的店家會多搭些青菜和水果。親戚朋友里,不會做飯的,跑來送餐,沒時間做飯的愿意出錢。多年來,連這間小院的房租都沒漲過。

在廣州城,類似的場景在一天里交替出現,分布在這座城市7434平方公里和9689公里道路上。

每天上午8點,在天河路亂停亂放的共享單車,會被一支叫“單車俠”的志愿服務隊整理妥當。

周六下午3點,一批志愿者在天河區海心沙集合,為保護這個城市的水系出一份力。另一批人在城市里開展垃圾分類宣傳活動,他們以“廣州驕傲”命名。

周六晚上7點,在一德路批發市場的屋檐下,一位叫“天津大哥”的街頭露宿者,拆開一張裝冰箱的紙殼當沙發,招待一群愿意席地而坐陪他聊天的志愿者。

珠江炫目的燈光閃爍不到的地方,約有50人睡在橋下度過了2018年中秋之夜。志愿者悄悄為他們建起“關懷加油站”,讓露宿者能洗上熱水澡。

就連這座城市里的流浪動物,也會在每周六、日上午準時接受志愿服務,享受貓糧狗糧和干凈飲用水。

這些場景同樣出現在廣東省的其他地區。

在深圳,河流污染不只是政府的事。2000多名志愿者組成的騎兵隊,“認領”了茅洲河、龍崗河、深圳河等覆蓋全市九大流域的22條河流,清理垃圾2.5噸。

在中山,驢友選擇在出行時“多背一公斤”。衣服、文具、圖書,力所能及地幫助所到之處的人們。人與人之間的關懷“只是舉手之勞”。

2018年的廣東,新增163萬名志愿者,如同毛細血管,在環保、助殘、敬老等11個領域,往每個城市的各個角落輸送新鮮力量。

許多人把愛人、孩子變成了志愿者。有人說,誕生自廣東的“志愿者二代”概念是一股清流,完爆“官二代”“富二代”。

富起來了,然后呢

這一天上午,關懷伴著煲了兩個小時的雞湯,出現在5戶老人的餐桌上。有的老人家干脆敞開家門,端個板凳守在門口。當這一天到來時,站在樓下,就能聽到四樓傳出的笑聲。

“沒有他們,就沒有現在的廣東”,康金華一直相信,自己老的時候也會有年輕人對她這么好。

在這些公益組織的助推下,2016年起,廣州拿出一個億,發展以“大配餐”服務為重點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在全市范圍內推出“長者飯堂”。如今,這座城市已經有長者飯堂928個,覆蓋到每一個社區。

康金華和她的姐妹們,見證了廣東飛速發展的40年。她們年輕那會兒,“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標語牌矗起在深圳蛇口工業區,市場經濟的種子在南中國土地上發芽。1979年,在《我們的明天比蜜甜》的旋律中,她們鉚足了勁兒往前沖,體驗了廣州的“時間”與“效率”。

那是一個“高樓大廈即影響力”的年代。坐落在廣州沙面島的白天鵝賓館于1983年建成,這是中國對外開放后第一家中外合作經營的賓館。隨著花園酒店、廣州友誼商店的先后建成,環市東路成為廣州國際都市的縮影。

美國人傅高義曾在書中回憶,1980年廣東改革開放初期,他很容易判斷街邊一位年輕人是香港人還是本地人,因為神情和衣著很不一樣。但到了80年代中葉,很難作出正確判斷。因為那時候的廣東青年已經有能力購買更好的衣服,也開始追求時尚。

窗戶打開了,蒼蠅蚊子不可避免。上世紀80年代的《廣州青年問題研究》中記錄,改革前沿陣地的青年不乏出現“金錢越多越幸福”的價值觀,“不分良莠地接受外來思想”。在武漢,一家單位甚至拉起橫幅:“堅決抵制來自廣東的精神污染”。時任省委書記任仲夷提出“排污不排外”。

“年輕的時候嘛都是往前奔的,追求錢追求名,都經歷過。”這個問題也困擾過康金華,“富起來了,然后呢?”

思潮激蕩中,廣東共青團嘗試以“學雷鋒、做好事”的方式,引導青年價值取向。1987年,學習香港“悄悄話”服務熱線,“心聲熱線”誕生自廣州。第一批上任的志愿者潘佩玲至今仍記得那個號碼3330564,兩臺分機,8個咨詢員,用“交朋友”的方式和年輕人聊天。每次近7個小時,繁忙時連吃午飯的時間都沒有。

上世紀80年代,靠眾人行走來籌款的“公益金百萬行”風靡香港。向“鄰居”取經,中山發起慈善萬人行。深圳成立義工聯,眾人喊出“在一個缺乏理想的時代,我們創造理想;在一個缺少熱情的時代,我們創造熱情”。

“乘車難”、開“斗氣車”、“不讓座”是廣州市民對當年公交車的記憶。1986年11月, 5路公交線的“共青團號車”“青年突擊隊車”等標兵車,發起“友愛在車廂”,被票選為“廣州改革開放十大成就之一”。

從讓出的第一個座位起,30多年后,廣州公交車讓座率超過95%。2015年一張排隊乘車圖走紅,在早高峰8:15的78路公交總站,候車隊伍繞了一個長過百米的圈,無一人插隊,被網友點贊“廣州式排隊”。

“廣東的社會風氣有很大改觀。”一名親歷者說,他看到了一股積極的力量在南中國大地生長。

為什么廣東經濟最發達,志愿服務也最紅火

如同廣東的發展一樣,這股積極的力量,在1992年加速。

鄧小平南方講話后,廣東出現了另一塊標語牌:“空談誤國,實干興邦”。 大廈、廠房、柏油馬路從田野里、山坡上冒出來,就像歷史上的盛景一樣,南中國土地開始春耕。

廣東宣告,要用20年左右的時間趕上亞洲“四小龍”,不僅經濟要趕上,而且在社會風氣、精神文明方面要超過他們。

1995年,這個南方省份在全國率先成立了青年志愿者協會,并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在廣州、深圳、佛山、中山等珠三角地區。

深圳青年志愿者創造出“愛心奉獻,助人自助”的公益理念。最初,“助人自助”是香港專業社工理念,意為幫助受助者提升能力,最終實現自助。這句口號落地深圳,入鄉隨俗,變成了“幫助別人也是成就自己”,有了“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本土韻味。這標志著“廣東地區的志愿服務從學雷鋒式純粹利他型服務,轉變為互利意識”。

有研究者指出,這股積極的力量,在當時大量外來勞動力進軍南中國的過程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彌合了社會裂縫,消解了不少社會矛盾。

世紀之交,廣東聚集著數以萬計的外資工廠,龐大的外來人口涌入廣東的城市。《外來媳婦本地郎》創造了人們的集體記憶。這部一播就是18年的情景劇,從街坊四鄰、海外友人,到闖蕩廣州的外地人,無所不包。

直到現在,這股浪潮仍然在廣州100多個城中村里延續,那里容納了大約600~800萬名外來務工人員。廣州市海珠區的康樂村,見證了這股積極力量帶來的細微改變。

這個距離中山大學僅500米的城中村,小微型制衣廠密布,集聚著20多萬名外來工。除了供車輛通行的主干道,康樂村遍布著間距僅一米的“握手樓”。空中,是像蜘蛛網一樣纏繞的電線。地面,是隨處可見的垃圾和果皮。一街之隔,是單價近5萬元的花園式小區,路面平整,一塵不染,每一戶都有落地窗。

城市與村落,涇渭分明。志愿者試圖縮小這樣的差異。

由團海珠區委與啟創社工機構共同創辦的“青年地帶”服務站,希望通過一張地圖,讓外來務工者的孩子有更多歸屬感。

志愿者引進香港的“導賞”概念,讓小朋友通過繪制地圖,了解他們生活的地方。地圖上,牛雜店的阿婆哼著歌,阿叔常去村口的小河摸魚,曬成魚干分給左鄰右舍。

這個持續了許多年的導賞項目,開始陸續接待游客。一些企業家開始支持這些孩子完成學業,培養尤克里里等興趣愛好。有人說,這些孩子懂得去尋找很多美好的東西,會讓人去反思自己的生活。

自2011年,這里陸續有志愿者進入。后來,4家社會組織落地生根,為打工者提供職業技能培訓、維權課程、家庭婚戀咨詢、親子關系輔導,還專門設有粵語課。僅服務外來務工者子女的“小雁子”社工站,平均每周服務500人次。

當年,讓一些經濟學家困惑的是,為什么市場經濟發展最快、人們追求經濟利益最強烈的廣東,志愿服務卻最紅火?

為解答此問題,中國青年志愿者協會副會長譚建光專門去深圳翻出了當年首批志愿者的報名表。其中,一位女志愿者在動機一欄里寫:“因為我有慈祥的父母,所以希望天下老人都能夠安度晚年;因為我有活潑的子女,所以希望天下兒童都有快樂童年。”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不僅催生人們追逐經濟、追逐利益的思潮,也催生人們在獲得經濟利益、生活改善的同時,關心社會、關愛他人的動機。”譚建光找到了答案。

一個是高速發展的廣東,一個是充滿愛的廣東

廣東趕上亞洲“四小龍”的目標,在2007年時已實現四超三。這時,廣東的另一張名片開始為人熟知。

這一年,廣州青年志愿者協會首次向社會發出邀請,尋找“白骨精”志愿者,希望吸收“白領、骨干、精英”參與志愿服務。“我志愿,我快樂”的標語和“科學發展觀”一同出現在廣州街頭。當時的組織者希望,和摩天大樓一起長起來的,還有人的包容精神。

2010年,廣東志愿服務這張名片迎來前所未有的盛況。這一年,亞運會在廣州召開。

在招募亞運會志愿者時,令組織者頭痛的不是人少,而是人多,需要組委會以百米沖刺的速度每周連續面試600人以上。亞運會開幕式當天,86萬名志愿者和16萬發煙火一起綻放。他們在870多個公交站點、100多個交通路口開展志愿服務,為亞、殘運會提供了1.28億小時志愿服務。

設計志愿者口號時專家不知該怎么恰如其分地反映廣東志愿服務盛況。“不是一輪紅日,而是滿天星光”。這句話被更口語化地表達為“一起來,更精彩”。

為了保護市民參與志愿服務的熱情,這座城市將150個賽時志愿服務站點保留下來。

經受過亞運會的考驗后,一個更大的公益網絡在這座城市鋪開,廣東的社會名片以地圖形式亮相。

這些“街頭公益便利店”,不僅為游客和市民提供城市衣、食、住、行等信息問詢服務,還涵蓋扶貧、環保、助殘等領域。有游客說,收藏這份特別的廣州地圖,在街頭遇到困難再也不怕了。

當年的廣東年鑒有這樣的記錄:志愿服務活動全面興起。其中,還收錄了一位普通市民的評價,“有兩個廣東在我面前,一個是高速發展的廣東,一個是充滿愛的廣東。”

這座城市第一次出現巨幅地圖,是在1998年的廣州火車站廣場。初來乍到的務工者,憑借這張地圖找到了自己的位置。這上面,標記著當時廣州地標性建筑,包括亞洲第一高樓中信廣場。

幾年前,一位大學教授在廣州地價最貴的珠江新城做過一個展覽,在四季酒店可以360度俯瞰廣州城的大堂,擺了一圈心智障礙孩子的畫。每幅畫擺放的位置,都對著一個廣州地標。有參觀者留言,這才是一幅有人情味兒的廣州地圖。

廣東流行起 “粵志愿,粵幸福”的說法,深圳用“來了就是深圳人,來了就做志愿者”彰顯包容。在中山,人們追求“快樂義工,快樂奉獻”。

有人說,經濟最發達的地方,往往隱藏著一些人們不易覺察的東西。稱之為,“人和人之間流動的情感”。

你為他人服務 社會為你回饋

廣州人喜歡用“開放包容自由”作為城市精神。在這座城市的地圖上,道路總長度9689公里,擁有1213條公交線路,30多家五星級酒店,169座摩天大樓,359座人行天橋。

但看不見的是,這座城市和廣東其他城市一樣,由愿意向陌生人表達善意的人,用最精細的手法,編織著城市的機理。這些年來,廣東省日均增長注冊志愿者約5000人。對于這些善意,廣東同樣珍視。2018年國際志愿者日當天,“感謝志愿者”出現在城市地標廣州塔和獵德大橋。這座城市以最高禮遇,向志愿者致敬。

“你為他人服務,社會為你回饋”在這里已成為現實。在廣東,注冊志愿者會領到一張小小的志愿者證。這也是一張“可自主激活的特種銀聯IC卡”。2016年,共青團、民政、文明辦等部門聯合在全省正式發行。卡上有志愿者的基本信息和照片,里面記載的數據,實時聯通著互聯網公益平臺“i志愿”。這里每天有4000多個公益項目在招募志愿者,記錄著廣東1000萬名志愿者為社會的每一分鐘付出。

根據記錄的志愿服務時長,志愿者在110家A級旅游景區享受門票優惠甚至免費,在五十余家線上電商平臺、線下愛心商家,享受實實在在的折扣。有人評價,公益激勵機制越完善,也表明社會越來越進步。

但廣東還“不夠滿意”,認為提供獎勵的種類算得出數,說明志愿服務理念還沒有蔚然成風,需要讓更多的人意識到這樣一種價值取向的珍貴。

在研究者看來,廣東追求的,不再是單維度的GDP增長,而是人均享有的綠地面積、每個社區擁有的社工人數、居民對于社區營造的參與度,甚至是外來人口的融入度。在廣東省,“參與志愿服務”成為外來人口積分入戶的重要指標,“社會貢獻”與“急需人才”“專利創新”一樣重要。

也因此,這里的志愿服務成為一種文化和政治現象。票選深圳“十大文化名片”,深圳義工排在第二位。佛山、惠州等市正式發文建設“志愿者之城”,廣州、江門分別把“慈善城市”“愛心城市”建設寫在了市政府文件里。

但廣東的志愿者最關心的并不是這些。

當新的一天開始,家門前的河道清理干凈了,陌生人俯下身,把善意順著棉被遞給露宿者,殘疾人和普通人一同走在陽光下,外來務工者子女同樣享受優質的教育資源。此刻,廣東的另一張名片才和它飛速增長的GDP一同刷新。

客戶端中查看
手機中查看
 
關鍵詞:
責任編輯:李高思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