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虎影视国产永精品亚洲精品,成本人视频3d动漫免费无码,免费精品视频网在线,av免费看网站在线观看

中國網首頁新聞時政高層人事社會國際軍事獨家圖片
中國網新聞中心

北京京劇院:梨園逐夢四十年

發布時間:2019-01-26 08:03:41  |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作者:鄭娜

傳統劇目《四郎探母》北京京劇院供圖

“一招一式,一聲聲。京劇兒女,續光榮”,在老中青三代演員一曲《傳承頌》的大合唱下,北京京劇院日前迎來了建院40周年的日子。經過40年的藝術積淀和幾代人的努力,北京京劇院已經發展成為規模龐大、藝術底蘊深厚、在海內外享有盛名的現代藝術團體。

百川匯聚

京劇誕生在古都北京,并在北京蓬勃發展。20世紀20年代,由于社會和市場條件的成熟,許多藝術家在北京成立了自己的班社,依靠自己的藝術造詣、流派風格和代表劇目,活躍在舞臺,躋身于市場,形成了北京京劇“百花齊放”的局面。

1922年,梅蘭芳成立了承華社,程硯秋成立了和聲社。1925年,尚小云、荀慧生分別成立了協慶社、松慶社。幾年后,李萬春、譚富英、吳素秋和金少山、張君秋、趙燕俠、裘盛戎、李元春和李韻秋、馬連良等名家陸續成立了永春社、扶椿社、松竹社、謙和社、燕鳴社、戎社、春秋社、扶風社。經過發展嬗變,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這些班社逐漸演變成梅蘭芳京劇團、尚小云京劇團、程硯秋京劇團、荀慧生京劇團、北京青年京劇團、馬連良京劇團、燕鳴京劇團、北京市京劇一團、北京市京劇二團、北京市京劇三團和北京市京劇四團。此后,這些劇團又改編成北京市京劇團、北京京劇團,并最終于1979年與由北京戲校首屆畢業生為骨干組建的北京實驗京劇團合并成為北京京劇院。

“北京京劇院的歷史不是40年歷程可以涵蓋的。從原始班社到組建劇院,經歷了跨世紀的風雨歷程。”北京京劇院院長李恩杰表示。他說,北京京劇院特殊的建院過程使其成為了大師云集、流派紛呈、劇目豐富的京劇藝術表演團體。這些藝術家大部分成為北京京劇院的奠基者和領跑者,為后人留下了無比寶貴的藝術財富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動力。

與時代同行

1979年,北京京劇院是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成立的。它將無數京劇前輩的奮斗和付出凝結成一個碩大的果實,同時也讓傳統的班社、劇團在一個全新的模式下有了一個全新開始。

40年來,北京京劇院始終堅持“與時代同行”“不斷改革”。早在1980年,趙燕俠就率先帶頭,試點實行承包責任制,按勞分酬、評分定級,使北京京劇院的改革引起全國文藝院團的矚目。20世紀90年代以后,劇院改革向縱深發展,陸續實施個人承包辦團、企業與劇院聯合辦團、劇場與劇團合作辦團、目標責任制辦團等各種形式改革實驗。

近年來,隨著國家改革的全面深化,北京京劇院進行了以管理、經營和人才培養為重點的全方位運營機制的改革,積極探索能夠充分調動廣大演職員積極性、符合藝術生產規律的管理方法,調整了生產經營的責任體系,實行了按項目對劇院的演出經營、藝術生產以及基礎管理和保障工作進行管理的“項目制”,取得了極好的效果。

京劇延生于市場、強盛于市場,為了拓展市場,近年北京京劇院大力推動樹立品牌的活動,陸續推出了“唱響之旅”“傳承之旅”“發展之旅”“每周一星”等品牌活動,把劇院作為一個整體的形象推向了觀眾。近年,劇院每年演出達800余場,除梨園劇場外,其余場次的場均收入已逼近10萬元,2017、2018兩年,劇院生產收入達到5000萬元,純票房收入超過4000萬元。曾幾何時,送票都請不來的觀眾,如今積極搶購戲票,成為忠實戲迷,擠爆劇場,而在財政經費的支持和劇院的共同努力下,劇院也徹底改變了演職員為生活累、為收入發愁的局面。

出人出戲

“北京京劇院40年來對培養新人、出人出戲做出了巨大貢獻。” 97歲的京劇表演藝術家、京劇導演遲金聲表示。正如他所言,北京京劇院在梅蘭芳、尚小云、程硯秋、荀慧生和馬連良、譚富英、張君秋、裘盛戎、趙燕俠等流派大師的旗幟下,匯聚了吳素秋、李萬春、李多奎、趙榮琛、李宗義、李慧芳、馬富祿、姜妙香等眾多藝術大家,之后又培養了人數眾多、在不同時期擔綱領銜、在京劇發展史上不可或缺的表演藝術家和各方面專家。他們為京劇流派藝術的傳承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幾十年來,北京京劇院上演、創作的傳統京劇、現代京劇、新編歷史京劇、小劇場京劇達數百部。《龍鳳呈祥》《四郎探母》《趙氏孤兒》《穆桂英掛帥》《紅鬃烈馬》《定軍山》《大·探·二》《鎖麟囊》《群英會·借東風》《狀元媒》《三娘教子》《呂布與貂蟬》《珠簾寨》《白蛇傳》《玉堂春》《秦香蓮》《十老安劉》《伍子胥》等一大批傳統經典劇目常演常新,一大批面臨失傳的傳統劇目被挖掘出來,重新搬上舞臺。《畫龍點睛》《三打陶三春》《風雨同仁堂》《宰相劉羅鍋》《洛神賦》《蔡文姬》《下魯城》《梅蘭芳》《袁崇煥》《連升三級》《宋家姐妹》《裘盛戎》《黨的女兒》《大宅門》《狼牙山》等百余部扎根本土創作的新編歷史劇和現代京劇,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

北京京劇院還在業內首開小劇場京劇創作先河,至今已推出了《馬前潑水》《閻惜姣》《玉簪記》《浮生六記》《昭王渡》《惜·姣》《碾玉觀音》《饅頭山》《春日宴》《明朝那點事兒——審頭刺湯》《好漢武松》等12部京劇小劇場劇目。其中不乏深受業內好評和觀眾喜愛的作品。

京劇作為最具代表性的中國傳統藝術,是讓世界了解中國、了解中國文化的窗口。為了提高京劇的國際影響力、打開國際市場,40年來,北京京劇院多次將京劇藝術送出國門,并率先讓完整的文戲登上國際藝術表演的舞臺,足跡遍布世界五大洲的數十個國家和地區。劇院曾應邀赴美國林肯中心、肯尼迪藝術中心,俄羅斯圣彼得堡馬林斯基歌劇院,維也納金色大廳等世界級藝術殿堂演出,并獲得成功。

“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者,今后我們將繼續擔當歷史責任,將京劇藝術繼承好,發展好,不忘初心,再續輝煌。”李恩杰表示。

客戶端中查看
手機中查看
 
關鍵詞:
責任編輯:李高思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