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虎影视国产永精品亚洲精品,成本人视频3d动漫免费无码,免费精品视频网在线,av免费看网站在线观看

中國網首頁新聞時政高層人事社會國際軍事獨家圖片
中國網新聞中心

37年,他只想改變農業落后面貌!農技專家趙亞夫的初心和奮斗

發布時間:2019-03-25 08:55:43  |  來源:新華報業網  |  作者:朱新法

春分剛過,農技專家趙亞夫又開始在江蘇省句容市天王鎮戴莊村忙碌:水稻開始浸種,3月25日就要育秧。今年,他打算繼續在戴莊村試驗雙季稻,采用再生稻的方式,播種一次,收割稻穗后,讓稻梗繼續發芽生長,然后再次收獲,這樣成本就降低很多,而且也不存在茬口問題,但產量能提高很多。

等到趙亞夫忙完后,記者與他聊起當年去日本學農的經歷。

資料圖

“趙老師,您第一次去日本進修是哪一年?在日本農村,什么是讓您印象最深的?”記者問。

“第一次進修是1982年5月,去了日本愛知縣的農村。”這位78歲的老專家打開了話匣子。到日本的一戶農家后,他們舉行家宴歡迎,晚上他就住在這戶農民家里。讓趙亞夫大吃一驚的是,這戶日本農民家的洗澡設備,比當時中國涉外賓館的還要好。趙亞夫就問,你們每天勞動回來都洗澡嗎?答案是肯定的。而趙亞夫知道,當時中國農民家里,根本沒有冬春洗澡設備,小半年不洗澡是常事。

另一件事讓趙亞夫更震驚:日本農民正在水稻插秧,他們用的是插秧機,一臺機器一天能插秧三四十畝。而中國農村當時基本見不到插秧機,全靠手工插秧,插秧比賽中成績最好的能手,一天也只能插一畝三分地。當時中國農村一個種田能手一年能種10畝地就很不錯了,但日本農民種300畝還很輕松。“他們的效率是我們的20多倍啊。”趙亞夫說,那些日子,他只能為日本農民打打下手,給他們洗洗秧盤。他心里很著急,我們中國農業什么時候趕上日本啊?

還有一點讓趙亞夫印象深刻的是,盡管日本耕地資源十分緊缺,但糧食種植面積只有10%多一點,絕大多數耕地是種瓜果、養畜禽的,因為經濟作物和畜禽養殖的經濟效益好。

趙亞夫在日本進修了一年,他一邊勞動一邊留心學習。日本的農民家種了兩畝大棚草莓以及露天草莓,本來雇了兩個人,后來全部交給趙亞夫管理,在草莓棚里,一有空閑時間他就看書學習草莓及其他蔬菜瓜果的栽培技術。“我知道當時中國農民是沒能力建大棚的,所以我對露天草莓種植特別用心。”他說,這一年里他憋足了勁地學,心里暗暗下了決心:遲早要趕上你們。

資料圖

從日本回來時,趙亞夫帶了20棵草莓苗,他和鎮江農科所的年輕人一起繁育,半年時間,20棵苗變成2000多棵,足足種了一畝。那時候中國還沒有繁育的草莓,野生草莓個頭很小,還被人說成是“蛇莓”。1983年初冬,趙亞夫來到當時的句容縣白兔公社,動員農民別種油菜了,改種草莓,效益肯定比油菜好得多。農民不相信“蛇莓”還能吃,都不肯種,趙亞夫說,如果效益不好,損失由他個人負責。農民這才種了,1984年春,草莓成熟了,畝均產量達到500多公斤,農民挑著草莓到縣城和南京賣,銷路非常好,一畝草莓的純收入超過1000元,是種油菜的五六倍。

看到種草莓效益這么好,農民開始自發種植。1987年,白兔鎮的草莓種植面積7000畝,全縣種植面積多達2萬畝。農民對草莓種植技術已經很熟悉,有經濟頭腦的農民一大早運草莓到上海,不到半天就能賣完,可是多數農民還只會在附近地區叫賣。種植面積多了,銷售難問題一下子暴露出來,很多草莓賣不掉,只能倒進河里。看到這一幕,趙亞夫很心痛,他知道,光在技術上幫助農民還不夠,還要讓農民學會怎么創市場。

在日本時,他一直留心“農協”運作,日本的“農協”把農民組織起來,內部分工明確,有的搞生產,有的負責銷售,基本沒出現過銷售難問題。能不能借鑒這個經驗呢?1980年代末,正在句容春城鎮推廣日本葡萄種植技術的趙亞夫,動員種植大戶方繼生帶頭成立了合作社,把幾個村種葡萄的農民全部組織起來,統一技術、統一品牌、統一銷售。由于合作社“塊頭”大,南京等城市的水果經銷商主動找上門來,要求經銷,價格給的也很好。合作社負責人方繼生種植的葡萄,畝均效益七八千元,參加合作社的農民,人均年收入達1.5萬元,比當時城鎮居民人均收入還高。這家合作社是全省最早成立的,江蘇省委省政府充分肯定了趙亞夫的探索,并指示在條件成熟時,逐步推廣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做法。

此后,為了讓更多的農民學習農業技術和合作社經營方式,趙亞夫六次帶著農民到日本取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合作社從句容萌芽,不過幾年時間,在全省到處開花。

資料圖

2001年,趙亞夫從鎮江市農科所退休,他選擇了茅山老區最貧困的一個村——句容市天王鎮戴莊村,不拿一分錢報酬,指導村集體辦合作社、種有機農產品,仍像退休前那樣,帶著農民干,幫著農民富。頭幾年,戴莊村600多戶農戶種植了總共4000多畝的有機水稻、有機果蔬,前年減少到200多戶,其他農戶將土地入股到合作社后在周邊就業,打零工每天收入也能超過200元,多數農民從土地上解放出來。這中間,南京曾有一家農業公司想高薪聘請趙亞夫當技術顧問,趙亞夫說,提供技術指導完全可以,不過不要報酬,只要能幫句容農民銷售農產品就可以。

眨眼間,18年過去了。如今,合作社公積金成為戴莊村集體主要收入來源,每年達120多萬元,村集體固定資產超過1000萬元,已躋身茅山老區經濟強村第一方陣。不少年輕人回到村里,成為職業農民。趙亞夫看準時機,又動員農民搞農家樂、發展休閑農業。多年從事有機農業,戴莊村的環境變得很好,山清水秀、空氣清新,一年四季都有果品:草莓、藍莓、水蜜桃、無花果、葡萄、楊梅、獼猴桃、柿子等等。日本農業專家多次到戴莊參觀,無不贊美趙亞夫的成功探索和實踐。

“這么多年來,我從奮斗中體會到無限樂趣,農民富了,我就有最大的成就感。”趙亞夫說,他今年78歲了,快要干不動了,“不過還有很多事要干,我想再奮斗兩三年,把想做的事做完、做好。

客戶端中查看
手機中查看
 
關鍵詞:
責任編輯:劉維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