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7月31日,渝中區公安分局民警趙佳外出巡邏執勤時意外突遭車禍,犧牲在了他最鐘愛的工作崗位上。18年后,他的兒子楊子一加入警隊,成為這個“警察之家”中的第十位警察。在新中國成立的70年里,這個警察大家庭一直默默耕耘在警營里,將為民之心代代相傳。
楊子一和外公外婆合影。受訪者供圖
父親:犧牲在出警巡邏途中
今年32歲的楊子一是渝中區公安分局法制支隊民警。在他的家庭中,祖孫三代共出了10位警察,除了他和父母,還有外公、外婆、爺爺、奶奶、二舅、二舅媽和表姐。全家都是警察,這讓楊子一一直倍感自豪,警察夢從小就扎根于心,從來不曾動搖。
1990年7月31日,對這個警察大家庭里的每個人而言,是個刻骨銘心的日子。那一天,楊子一的父親趙佳在出警巡邏途中遭遇車禍犧牲。直到現在,楊子一的母親楊麗聊起丈夫還會哭。”在她心中,丈夫可以說是完美的。
1978年,大學畢業的趙佳進入警隊,在當時的張家花園派出所當民警,后調入渝中區公安分局內保支隊。內保警務工作多而雜,但趙佳總是能一件件耐心處理。雖然轉入內保崗位了,但趙佳的心還一直留在辦案一線。
楊麗回憶說,有一次,他們一家三口去文化宮。本想帶1歲多的兒子玩一玩,可剛走到文化宮門口,就聽到有人喊抓小偷。趙佳一把將孩子遞給她,轉身就追了出去。
母親:將轄區上千戶信息記心上
今年57歲的楊麗在1979年進入望龍門派出所。那時,身為派出所老民警的父親楊邦鑫叮囑她:“穿上這身警服,就與老百姓站在了一起。你,是為老百姓服務的。”
楊子一的母親楊麗。受訪者供圖
性格爽朗、直率的楊麗,工作中非常干練,短短幾年時間,她不分白晝黑夜,用雙腳將分管片區的大街小巷、犄角旮旯,挨家挨戶地走了一遍又一遍,腦子里記下1000多戶、4000多人的戶籍信息。
“當時只要提起片區內有某個人,我就能說出他多少歲、住哪里、干什么工作,家里什么情況等等信息。”楊麗說,那時沒電腦、沒互聯網,身為戶籍民警,這些信息都要靠腳來走、嘴來問、眼來看、腦來記。
在丈夫犧牲后,楊麗調入了丈夫生前所在的崗位,她說她要做完丈夫未盡的事業。
“新中國成立70年來,隨著科技的發展,公安工作也進入信息化時代,裝備和技術都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說實話,我感覺有些跟不上了,但還是愿意去學,遇上搞不懂的就問問兒子。”楊麗說,從警40多年來,黃色、白色、綠色、藍色的警服她都穿過。還有3年她就退休了,很舍不得脫下這身光榮的警服。
外公:上下班心中都裝著百姓
因為父親離開得早,楊子一幾乎是外公楊邦鑫一手帶大的,他也受外公的影響和熏陶最大。
楊子一的外公楊邦鑫,今年88歲了,是渝中區原石板坡派出所的副所長,也是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一代警察。楊子一說,外公是位很有經驗的基層民警,做事既有親和力,也講方式方法。以前,調皮搗蛋的青少年對外公是又怕又愛。他們做了“壞事”被外公逮到,外公會鐵面無私地處罰他們,可在法律允許的條件下,外公又盡量保證他們的前途不受影響。
楊子一說,外公還是一位熱心腸,同事和轄區居民遇到有什么困難需要幫忙,他都會義不容辭。即便是不在崗,碰到突發意外情況,也常常會趕回派出所。外公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警察的職責是全天候24小時的,不分上班與下班。
第三代:協助同事破案的“幕后偵探”
2008年,楊子一從重慶警察學院畢業后,順利通過考試,加入了當時的重慶渝中區巡警四大隊,穿上了夢寐以求的警服。
幾年后,楊子一成為交巡警,主要負責較場口片區,天天和老百姓打交道。他曾為10多個走失的幼童找到家人,遇到外地人在重慶迷了路,他也會熱心帶路。
工作中的楊子一。受訪者供圖
2012年,楊子一加入渝中區公安分局法制支隊,成為協助同事破案的“幕后偵探”。楊子一說,身為一名法制民警,他的工作就是要確保每一起案件都在公平的法制過程中完結,保證每一位涉案人員的合法權益,懲戒每一個違法亂紀的犯罪分子,讓案件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作為警察大家庭的一員,楊子一有個愿望始終無法實現,那就是全家一起吃頓團年飯。他說,因為過年時也是家里人最忙的時候,有人要執勤,有人要巡邏,幾乎都在當班,根本聚不到一塊兒。“犧牲小家的團聚,守護萬家的祥和,這我們當警察的應該做到的。”楊麗在一旁補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