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濤(中)和他的工作班成員 王文 攝
“這種方案既能解決現場問題,還便于操作,方便實用。”4月17日,在國網淮北供電公司“張濤創新工作室”,張濤與工作室成員研討新工具的研制方案。
現年46歲的張濤是國網安徽省電力有限公司淮北供電公司輸電運檢室帶電作業班班長。自1992年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從事高空高壓帶電作業。他和班組成員負責的線路長達1700余公里,桿塔數量4000余個。每天外出巡視輸電線路,及時采取帶電作業方法處理缺陷和故障,確保安全運行。他27年如一日,足跡踏遍了淮北電網的角角落落。
勤學苦練 掌握過硬本領
張濤從上班第一天起,就留心觀察師傅的每一個動作,遇到不懂的問題,他都記在小本子上,向師傅請教并鉆研專業書籍,讀書筆記記了50多本。通過勤學苦練,張濤掌握了過硬的技術本領,在各類輸電專業技能大賽中多次摘金奪銀。
一花獨放不是春。如何把自己的技能傳授給班組成員?他積極開展“導師帶徒”活動。為剛進班組的新員工挑選技術和思想素質過硬的老師傅,結成幫扶對子,簽訂師徒合同,定下學習目標,一年內使新員工達到線路專業高級工的水平。通過強化培訓,全班成員一次性通過高級工技能鑒定。近年來,張濤共帶出10余個徒弟,其中有幾位徒弟已走上管理崗位。他所帶領的班組先后榮獲“全國青年安全生產示范崗”“安徽省模范班組”稱號。
作為國網公司高級兼職培訓師,他曾被抽調到安慶,給參加全國第八屆500千伏帶電作業競賽人員擔任技能教練,參賽隊員中3人分獲全國第5、11、21名,1人被授予“全國電力行業優秀技術能手”稱號,2人被授予“全國電力行業技術能手”稱號。
“帶電作業工器具的安全可靠性能、配套性能以及適應性能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作業人員的人身安全和帶電作業的順利開展。”工作中,張濤總是留心觀察并對影響安全的施工環節進行鉆研,通過技術創新解決現場難題。
有一年,淮北供電公司決定利用幾天時間更換輸電線路絕緣子瓷瓶。空中帶電更換絕緣子,關鍵在于能快速、準確地將導線側碗頭銷子拔出。一次,在更換一個絕緣子時,兩位工作人員在桿塔上輪換操作,竟用了兩個多小時才把銷子拉出來。張濤看在眼里,急在心頭。如不及時改進傳統操作方法,縮短工作時間,不僅直接影響工程進度,更增加了空中作業時工作人員的危險。
回去的路上,張濤反復思考這個問題,經過多日潛心鉆研,畫圖紙,計算,找材料,最終自制出鉗式拔銷器。成功解決了帶電作業更換直線絕緣子拔銷子的難題,使絕緣子帶電側碗頭內銷子一次性拔出成功率達到90%以上,施工時間節省一倍,由原先的50分鐘更換一基桿塔縮短為25分鐘更換一基桿塔。“鉗式拔銷器”被公司命名為“張濤拔銷器”。
培養團隊 創新不止
為了培養創新團隊,2011年,該公司以張濤的名字命名成立了“張濤創新工作室”。通過對輸電線路檢修工器具的研制、改進,對施工作業方法的改進和優化,工作室目前已經形成32項頗具影響力的革新成果,這些革新成果在生產中得到普遍運用,部分成果在系統內得到大力推廣,減少了輸電線路停電時間和次數,改進了施工工藝,降低了現場作業安全風險,提高了工作效率,解決了眾多影響輸電線路安全運行的難題,創造了上千萬元的經濟效益。目前擁有20項國家專利,其中“便攜式架空地線提升器”等8項成果獲國家發明專利。該工作室先后被授予“淮北市十大勞模創新工作室”“安徽省勞模創新工作室” “淮北市技能大師工作室” “安徽省技能大師工作室”等稱號。以“張濤創新工作室”為平臺,張濤培養了一批青年技術能手和創新人才,其中12人獲得高級技師資格,3人獲得“安徽省職工技術能手”稱號。
2018年7月3日,該公司輸電人員在巡視220KV相焦2716線時,發現160號塔塔腿被撞嚴重,為了盡快消除缺陷,采取了傳統的“人字抱桿法”作業,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回來后,張濤組織創新工作室成員,開展頭腦風暴,利用“五步創新工作法”對該搶修過程及采用的工具詳細分析,提出“研制更換B型塔塔腿專用工具”,目前該項目的研制已接近尾聲。該工具的研制,能夠有效消除B型塔塔腿遭外力破壞等嚴重缺陷,提高輸電線路安全水平。
張濤善于總結提煉工作方法,總結了“一查、二找、三比、四驗、五定”的五步創新工作法并在實際創新工作中得到高效應用。即一查難題,分析癥結。二找對策,解決難題。三比方案,科學論證。四驗成效,鞏固總結。五定規范,推廣應用。該工作法被安徽省總工會、安徽省勞動競賽委員會評為“安徽省職工先進操作(工作)法”。
張濤被同事稱為“創新達人”,先后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電力行業技術能手”“安徽省技能大獎”“安徽省勞動模范”“安徽省技術領軍人才”“國家電網公司生產技能專家”“中國好人”等稱號。(李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