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武江正在檢修煤礦井下高壓開關。 陳健 攝
更換了故障備件后,姚武江將擺了一桌子的零件重新一一歸位,擰上最后一顆螺絲,放到檢測儀器上一測試,綠燈亮起,工作正常!隨即,他臉上露出幸福而又自信的笑容。
4月18日,《工人日報》記者見到姚武江時,被他完工后那種油然而生的幸福感深深感染。他說,奮斗真的是一種幸福。
今年33歲的姚武江是陽煤集團一礦機電工區井下機電隊的一名技術員,2010年參加工作,從一名稚嫩的學生成長為企業骨干,從一名普通工人成長為機電技能大師,先后獲得了全國煤炭青年五四獎章、全國技術能手、全國青年崗位能手、山西省勞動模范等榮譽,在第七屆全國煤炭行業職業技能競賽綜采維修電工比武中摘得桂冠。2018年,他當選為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今年又榮獲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練就一身過硬本領
2010年,大學畢業后的姚武江來到礦山,從事井下機電工作。
“井下不僅風很大、非常潮,而且一個班要走上10多公里,上井后除了眼珠子和牙齒,整個臉都是黑的……”第一次到千米煤礦井下工作,讓從小就知道煤礦工作很辛苦的姚武江“有些沒想到”。
“還要不要留在煤礦工作?”在短暫的迷茫和動搖之后,執著于理想且輕易不服輸的他還是決定留下來。
“還技術員呢,連個故障都處理不了!”起初,姚武江在跟著師傅維修高壓開關時,對設備設計原理、布線方式一竅不通,只能站在一邊干看著,師傅的調侃也讓他難堪、羞愧。
認識到差距后,姚武江暗下決心要練就一身過硬本領,成為一名技術好手。為此,他在上班第一年就考取了河北工程大學采礦專業,并且自學研讀《礦用變頻器使用與維修》《可編程控制器原理與應用》等教材,系統掌握了各種煤礦機電設備的變頻器維修技術和軟件應用與編程等,總結出了直觀法、測量法、代替交換法、短接法等一套快速排查機電設備故障的竅門。
與此同時,他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將“訓練場”搬到了家中,購置備齊了顯示屏、變頻器、萬用表和可編程控制器等機電工具和設備模型,一有新的想法就立即付諸實踐,嘗試解決生產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近幾年,姚武江在全國性技術大賽中不斷創造佳績。特別是在2017年“同煤杯”第七屆全煤行業職工技能競賽中奪得綜采維修電工第一名,被人社部授予“全國技術能手”稱號,成為陽煤集團最年輕的技術大師。
苦活累活搶著干
“心中設立目標,孜孜以求地鉆研,以嫻熟精湛的技術,打造出最完美的品質,這就是我理解的工匠精神。”姚武江對《工人日報》記者說。
作為一名煤礦機電技術員,姚武江擔負著井下電氣設備維修、供電設計工作。工作中,姚武江總是第一個沖在前頭,苦活累活搶著干。有時候連續十幾個小時待在井下,研究設備原理、查找線路、分析可疑故障點。
“只要井下設備出現故障,不管是節假日還是深更半夜,只要打電話,他都會趕過來。”提到愛徒姚武江,一礦機電工區機電隊副隊長劉繼忠難掩贊許之意。
有一次,井下風機變頻器發生故障,姚武江接到調度通知后已是凌晨2點多,但他二話不說立即趕了過去,一個多小時就處理了故障,保障了安全生產。
2017年,一礦率先使用刮板變頻器開關。然而,在試驗過程中出現了問題,廠家工程技術人員也無法排除故障。正當大家心急如焚時,姚武江冷靜分析,并帶領相關技術人員看圖紙、查資料,最終發現設備癥結所在,并及時進行了處理。
姚武江十分專注技術革新。自參加工作以來先后獨立研制完成了“皮帶集控裝置”“便攜式停電報警儀”“氣霧消塵裝置”“保護節點易燒改進”等10多項“五小”創新成果,并運用到安全生產的各個環節。其中,“皮帶集控裝置”在2017年山西省煤炭行業“五小”競賽優秀成果評選中斬獲特等獎。
為職工傳技授藝
“一個人的力量終究是有限的,啃硬骨頭,還得有團隊!”
像姚武江一樣,許多新入職的同事希望學到技術,但不知該從哪里學起。針對這一實際問題,姚武江向隊里提出要使職工“動”起來。
姚武江在隊組“二五”安全活動中提出組織部分職工學習,以培養操作性人才及技術性人才為目標。他將自己平日積累的相關工作經驗匯編成冊,利用業余時間組織業務培訓,為職工傳技授藝。在礦、工區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工區抽調青工建成技術創新團隊,由姚武江擔任組長,做強技術攻堅和傳幫帶。
2014年,“姚武江大師工作室”作為礦級大師工作室應運而生,2017年,被評為省級職工創新型工作室。
依靠工作室,每周兩次技能培訓,他為每個員工講解技術要領、工作原理,加強了學員對電子技術的應對能力,不斷豐富培訓內容,并進行綜合管理及考核獎勵,全面提高了學員的技能水平。他與大家一起探討工作中遇到的難題,互相交流、互相切磋,努力營造比學趕幫超的良好氛圍,將自己的所學所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徒弟們,為單位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技術大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