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號嗎?專家號”“看啥病?都能掛”……在北京知名醫院周邊,不少“號販子”頻頻現身,對他們的存在,人們在一次次的無可奈何中,似乎早已見怪不怪。
“號販子”就真治不了嗎?“要痛下決心打掉‘號販子’,切實解決這個痼疾。”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北京市聚焦人民群眾長期深惡痛絕的“號販子”問題,市領導帶頭推動,開展專項整治,“號販子”問題線索明顯減少,不少大醫院連續保持“號販子”活動指數零記錄,網絡搶占號源現象明顯下降。
“以前醫院邊上‘號販子’多得是,現在想找都很難。”8月30日下午,在北京同仁醫院眼科,帶孩子從山西來京復診的李進龍跟記者聊起了他的“掛號經”。
“一個月前,首診是用手機掛的號,復診醫生直接就給預約。”李進龍介紹,他用了大約一周的時間,在手機上成功掛到了眼科號。其間著急,也托朋友到醫院周邊找過“號販子”,但全無蹤影。“找不到反而踏實了。掛號難問題需要長期解決,怕就怕‘號販子’在里面搗鬼。現在這樣,挺好。”
北京醫療資源集中,“號販子”問題由來已久。供需難平衡、作案成本低、患者認識有差異等因素,都導致這一問題屢禁不止、屢打不絕。而隨著與管理部門和醫院的長期博弈,“號販子”的手段也開始花樣翻新,讓人防不勝防。
北京同仁醫院副院長魏文斌介紹,其實打擊“號販子”的行動一直在開展,這次力度大、措施實、效果好。“最根本的原因是通過這次主題教育,大家的思想發生了變化。”魏文斌表示,“不忘初心,就要敢啃‘硬骨頭’,解決‘老難題’,涉及群眾利益,就要敢擔當勇作為。”
主題教育開展以來,針對“號販子”問題,北京市成立了整治工作專班,建立重點醫院“一院一冊”臺賬,“一院一策”提出整治措施。通過線上搜索、線下暗訪、群眾舉報、媒體曝光等渠道,全面摸排“號販子”活動線索;同時,安排12個暗訪組每周開展巡查,發現問題立即反饋、限期整改。市衛生健康委建立了醫院“號販子”密度指數,對20多所醫院進行排序,每周通報,壓實責任,傳導壓力。截至目前,共搜集網頁500余個、信息5000余條,線下暗訪巡查重點點位442戶次,發現涉嫌“號販子”線索82條,已全部及時處理。
北京市衛健委負責人介紹,為加強打擊力度,北京市還建立了衛生健康、公安、市場監管、網信等部門聯動機制,對重復掛號、掛多個科室號的異常行為進行梳理,開展清理整頓。對經查證屬實的“號販子”案件,實行“一案三查”,即查“號販子”本人、查與“號販子”相勾結情況、查充當“號販子”“保護傘”問題。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北京全市已打掉“號販子”團伙兩個,對70余名“號販子”進行行政處罰、刑事拘留等。
北京市已在重點醫院完善技防手段,建立對可疑掛號行為的慢速排隊機制。在北京同仁醫院地下一層的監控室,一套AI人臉識別系統正在進行測試。在它后臺的資料庫,已經存入了北京幾十家醫院共享的“號販子”照片信息。“這套系統連接的是覆蓋院區的700多個攝像頭,可以進行實時監測、比對和報警。”北京同仁醫院保衛處處長馬潔說,“只要資料庫里的‘號販子’進入院區,一抓一個準。”據了解,人臉識別系統用于“號販子”治理的做法已經在20多所大醫院進行推廣應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北京市主題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整治“號販子”絕非一日之功,雖然開展主題教育以來成效顯著,但距離群眾的期待還有差距,今后北京將繼續以“釘釘子”的精神抓整改,馳而不息抓落實,不徹底解決問題不收兵。
《 人民日報 》( 2019年09月06日 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