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內江12月18日電 鄉道兩旁的房屋排列整齊,并無明顯受損痕跡,小朋友在院子內騎著塑料木馬玩耍,理發店里坐著燙頭發的婦女,熱鬧的鄉村麻將館內傳來陣陣笑聲。18日13時許,中新社記者一行抵達四川省內江市資中縣陳家鎮,看到此般景象,很難想象這里5個小時前,才發生了5.2級地震。
18日8時14分,內江市資中縣發生5.2級地震,震源深度14千米,震中位于陳家鎮。截至19時,地震已造成18人受傷,房屋倒塌10間、嚴重損壞163間,造成2464人受災。目前當地民眾生產生活正常,人員搜救工作已基本結束。
一段被網友稱為“教科書式自救”的資中地震現場視頻在網絡社交平臺廣泛傳播。視頻中,內江鳳翔中學初一六班同學迅速采取避險措施,全員應聲躲避到課桌下,整個過程井然有序。
“僅2019年我們就進行了4985次應急演練,無論是幼兒園還是大學,所有在校學生都知道地震來了怎么躲,往哪兒躲。”內江市應急管理局應急指揮中心主任李家全介紹,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提升,農村新修房屋的抗震能力也不斷提升,D級危房幾乎沒有,這是此次地震房屋受損相對較小的原因之一。
目前,四川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地震應急預案。每有震級較大的地震發生,當地都會集中多方力量,前往災區進行搶險救援。陳家鎮副鎮長朱冠宇說,地震僅過去半小時,消防、醫療、民政等各路救援力量就陸續到達震中,有條不紊地開展險情排查等工作。
及時且精準的救援,得益于四川在汶川地震之后逐漸建立的地震災害快速評估系統。四川省地震局應急救援處一級調研員、高級工程師龔宇回憶,汶川地震發生時,應急部門在第一時間并不知道受災的具體范圍,也不清楚哪里受災最嚴重。如今地震災害快速評估系統可以在震后20分鐘內,根據模型評估出地震受災范圍、最嚴重的地方在哪里、有多少人需要緊急安置等數據,為救災決策部署提供依據。
資中5.2級地震發生后,四川臺網在震后8秒發出報警信息,震后4分50秒產出儀器烈度圖。而汶川地震發生后,四川地震部門在震后2分鐘向中國地震臺網用電話的方式報告震情時,因為電話信號而中斷;震后5分鐘,四川臺網才將震源位置與發震時刻做出速報。
“汶川地震發生后,出現了大面積的通信中斷,因為當時我們在應急通信方面做的工作非常少。”龔宇介紹,現在許多涉及應急的機構、部門都有衛星電話、專用通信線路等,同時四川還加大了移動基站的建設,為災后應急通信提供強大支持。
地震發生時能跑就跑,不能跑則就地躲避。經歷了數次地震后,資中縣公民鎮盤龍寺村村民孫玉彬已經總結出了自己的“地震應急預案”。“搖起來的時候,我正在吃早飯,拿著筷子就跑到壩子頭了。”孫玉彬說,雖然地震發生時還會害怕,但自己不慌張,跑出來就不害怕了。
11年來,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與應急管理部門(原地震部門)聯合建設的大陸地震預警網已覆蓋中國地震區人口的90%,并使中國成為繼日本、墨西哥之后的第三個具有地震預警能力的國家。此次資中地震,大陸地震預警網給內江市提前1秒預警,給成都市提前35秒預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