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來沒有這么累過,但是心里很興奮,能參與雷神山醫院的援建工作,我感到挺自豪的。”正式解除為期14天的醫學隔離觀察,曾馳援武漢雷神山醫院建設的青島即墨人張承旭日前回到了位于即墨區藍村鎮的家中。回想起在武漢爭分奪秒的六天六夜,他的內心始終無法平靜。
50歲的張承旭年輕時曾是一名門窗安裝工,沒想到時隔20年,他又重新拾起了這門手藝,用在了“雷神山”的建筑工地上。
一直經營個體生意的張承旭,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宅”在家里沒出過門。2月初,張承旭偶然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中建三局下屬單位發出“集結令”,組織志愿者前往武漢支援“雷神山”建設。看到這一消息后,他的腦海中隨即萌生了要去武漢支援建設的念頭。“心里肯定還是會害怕,但一想到還有很多病人沒地方收治,這個時候能出一份力,我沒有理由退縮。”張承旭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家人,卻遭到妻子的強烈反對。
“現在疫情這么嚴重,人家巴不得都待在家里,你倒好,還要去武漢,萬一感染了怎么辦?你想過我和兒子嗎?”面對妻子的質疑,張承旭笑著安慰道:“我會做好防護措施的,再說還有那么多醫務人員都在那里,不會有事的,要相信我們的國家。”
由于中建三局下屬單位在棗莊滕州,在得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后,2月7日上午,張承旭同報名的其他三人在青銀高速城陽北收費站集合包車去滕州,當日全部援建人員從四面八方聚齊,第二天早上8點左右乘兩輛大巴,踏上了前往武漢的“逆行路”。
2月9日早晨到達武漢雷神山醫院施工現場,顧不上沿途的舟車勞頓,張承旭立刻投入到緊張的建設工作當中。“我們到的時候,很多人已經奮戰了數個通宵,醫院已經初具雛形。在不影響醫院投入使用的情況下,我們負責后續的水電和門窗安裝工作。”張承旭說,為了趕工期,第一天一接手工作,就直接干到第二天上午8點,平均每天只睡4個小時,連續工作6天,在這期間幾乎都沒有和家人通話的時間。“大家都是來援建的,沒人會偷懶。比如說我一個人在房間里安裝門窗,只要我喊一聲,立馬就會有人給我幫忙,也不分你是哪里人,只想齊心協力把事情做好。”
“沒有喝過一口熱水,每一頓飯5分鐘就吃完。”為了更快地做完工作,張承旭從各個生活環節里“擠”時間,不斷給自己施壓。由于出發匆忙,張承旭沒有帶夠厚衣服,深夜的工地寒意襲來,他就把統一分發的一床被子裹在身上御寒,但臉頰仍然會凍得通紅。
經過近一周的不懈奮戰,2月14日凌晨收工后,張承旭圓滿完成安裝任務,帶著些許不舍踏上返回滕州的大巴車,在滕州賓館進行了14天的醫學隔離后,于29日解除隔離乘動車返回青島。
張承旭回到藍村鎮,鎮黨委政府按照“最好服務”的原則,給予他最溫暖的服務和關照。“在武漢期間,藍村鎮政府的工作人員和家人朋友一直打電話給我,關心我的現狀,給我鼓勵打氣,使我覺得人雖在異鄉,但心一直未走遠。”張承旭笑著說,“回想起奮戰在武漢的六天六夜,活了大半輩子,能在這么關鍵的時刻為抗擊疫情貢獻力量,這是我人生中最大的驕傲!”
《光明日報》( 2020年03月07日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