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年多,蔡衛平就要退休了。這個春天,他和年輕的同事一起奮戰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第一線。17年前,他曾感染過“非典”,對病人的求生欲望感同身受。“作為醫生,我一定要竭盡全力,把生的希望帶給每位患者。作為人民選出的代表,我絕不會辜負人民的期望。”他說。
蔡衛平是廣東省抗擊新冠肺炎專家組成員、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感染病中心主任、隔離病區醫療總負責人,作為國家傳染病防控專家、“抗非”一等功臣,他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中,與團隊打了漂亮的一仗。
30多年來,蔡衛平從一名普通的住院醫師成長為全國知名專家,參加過廣州市所有重大、突發傳染病疫情的救治工作,積累了寶貴經驗。
在這所廣州最大的專科傳染病醫院里,蔡衛平每天要到隔離病區巡診,到重病區對重癥、危重癥病人進行救治和會診。“沒什么很特別的,整個流程很順暢,團隊都配合得很好。”蔡衛平說,他們吸取了很多“非典”救治的經驗和教訓,建立起明晰的診療步驟,做到心中有數。
1月17日晚,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嘉禾院區綜合ICU接診第一例新冠肺炎疑似患者。蔡衛平憑借專業素質和敏銳直覺,科學調整隔離病區,迅速制定診療流程,為后來高效救治贏得寶貴時間。
疫情初期,醫患之間配合較好,醫護人員“像寶貝一樣”看著病人。隨著疫情發展,管理難度加大,境外輸入病例增加帶來的壓力,以及無癥狀感染者的出現,都使蔡衛平意識到,需要不斷調整、轉變救治策略。
當社會將目光聚焦在救治新冠病人時,蔡衛平頭腦里始終繃著一根弦——要防止醫療次生災害發生。他說,當發生突發事件時,大家會把精力和資源放在公共衛生事件上,這可能會使其他需要救治的病人被忽略。“因疫情而不能正常看病、甚至死亡的情況,絕不能發生。”
蔡衛平提出,不能把病區都撤了,否則其他傳染病病人得不到及時的醫治。其后,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保留了1個重肝科和兩個感染科,使其他被關閉傳染病區的病人有了保障。春節期間,這3個病區的病人比原來5個病區的還要多,集合了廣東省內艾滋病、肝病、瘧疾、重流感等患者。
在疫情防控最關鍵的兩個月,蔡衛平奔波在救治一線,充分發揮人大代表作用,成為“醫生-醫院-政府”之間的紐帶。
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蔡衛平向政府部門建議加大篩查力度,盡早發現處于潛伏期的和隱性感染者;將病原體核酸檢測權限下放至有資質的各級醫院,以提高診斷效率;對密切接觸者、疑似患者集中收治、分層管理;集中優勢資源協同科技攻關等。這些建議都得到采納,對于疫情控制起到重要作用。
傳染病中心很少出現“人滿為患”的狀況,但時刻充滿危險。在與傳染病搏斗的過程中,蔡衛平總結出,為增強患者信心,醫生用“話療”這招非常有效。
在新冠肺炎救治病區里,幾乎24小時都有醫護人員在巡視。蔡衛平說,盡管重癥病房有監控設備,但有人進去看護,給病人多一些解釋,他們心里就踏實了,耗氧量也少了。當病人感到絕望的時候,心理壓力非常大,蔡衛平就會用自己曾經感染過“非典”的經歷安慰患者,緩解他們的緊張情緒。
蔡衛平曾經會診過一個情況比較危重的病人,但病人自己沒有意識到。當病人被轉入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上了呼吸機后,他高度緊張,總是問醫生“我到底還行不行”。蔡衛平不斷給他打氣,“對于病人來說,信心比黃金更珍貴,求生的意志比什么都重要。只要他有信心撐過最難熬的那幾天,往往就會向好的方向發展。”20多天后,病人痊愈出院了。
在今年全國兩會召開前夕,基于一線疫情防控工作,蔡衛平提交了兩份建議。
在“建立高效、公開、透明的傳染病防控體系”的建議中,蔡衛平提到,中國已建立了全國性的對新發傳染病的監測體系,應完善針對疫情的快速反應機制,建立獨立的評估系統,及時賦予公眾知情權,強化公眾的警覺和自我防護意識。
此外,蔡衛平呼吁“建設平戰結合的綜合性傳染病醫院”,以應對各種重大疫情。他解釋說,傳染病與普通疾病不同,通常一個有癥狀病人的出現,背后會有許多無癥狀感染者,還要考慮針對無癥狀病毒攜帶者的隔離需要。要將綜合醫院的傳染科做大,以減少對其他人就醫的影響。目前,傳染病醫院建設規模過小,特別是在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大多數傳染病醫院綜合救治能力仍然很弱;傳染病醫院醫護員工收入低,難以留住好的綜合科人才。
蔡衛平稱,作為一名全國人大代表,首先要把本職工作做好,才能更有針對性地提出建議,“詮釋醫者人心,接地氣、聽民聲,才能更深層次地踐行人大代表的使命”。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林潔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