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8月28日,法國總統馬克龍會見王毅
8月25日至9月1日,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對意大利、荷蘭、挪威、法國、德國五國進行正式訪問。此次歐洲之行是中國外長在新冠肺炎疫情緩解后的首次出訪,充分體現了雙方對中歐關系的重視,也預示著“后疫情時代”中歐關系已發出再出發的強烈信號。在8天密集的訪問行程里,王毅同五國領導人和外長等進行了坦誠深入溝通,實現此訪落實好中歐領導人共識、同歐方深化合作以及對外共同發出一致聲音的預期目標。
在此訪最后一站歐盟輪值主席國德國的記者會上,就中歐雙方達成的廣泛共識,王毅部長特別提到了三點:一是要堅持多邊主義,抵制單邊主義行徑;二是要加強團結合作,反對分裂“脫鉤”;三是要維護中歐關系大局,妥善管控分歧。這三大主要共識為中歐關系行穩致遠以及通過中歐合作維護全球和平穩定、推動全球發展繁榮以及堅持多邊主義、完善全球治理明確了方向、奠定了基礎、積聚了動能。
首先,一直以來,中歐都是多邊主義的堅定維護者、支持者和實踐者,為世界和平、穩定與繁榮做出了積極貢獻。在美國不斷“退群”、大行單邊主義的背景下,中歐具有捍衛多邊主義的更大責任。而且,捍衛多邊主義并不只是抽象的口號,而是包含著非常具體的內涵,涉及堅持多邊理念、采取多邊行動、遵守多邊協議、強化多邊機構,由此,中歐共同捍衛多邊主義已是發展必然。
其次,在全球挑戰日益增加、各國都無法獨善其身的背景下,中歐都認識到需要進一步加強團結合作。當前,首要的是加強全球團結抗疫。疫情期間,中歐雙方互相支持,守望相助,彰顯了好伙伴、真朋友之間的情誼。“一方的幫助是無私的,另一方的援手則是有目的的”,這樣的說法顯然立不住腳。其次是疫后經濟復蘇。如何保證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暢通,是擺在世界各國面前的共同挑戰。中歐雙方都明確反對分裂“脫鉤”,因為這會將世界經濟拖入更深的衰退泥潭,為此,中歐雙方表示將采取實際行動,為穩定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做出貢獻。王毅部長也特別強調,在我國“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我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這將給處在疫后復蘇中的歐洲國家提供更大市場機遇。
最后,中方反復強調,中歐是伙伴,不是對手,合作遠大于分歧。事實上,在歐盟對華的多重定位,即談判與合作伙伴、競爭者、體制對手之中,歐方首先強調的也是伙伴關系。伙伴關系越深入,合作面越廣泛,不可避免地會在一些問題上存在不同看法乃至分歧,但是,好伙伴之好、真朋友之真,就在于彼此進行坦誠溝通,管控分歧,不讓分歧干擾合作大局,而是努力通過深化溝通與合作化解分歧。當前,有的國家炒作“新冷戰”,這是要開歷史的倒車,是為一己私利服務,是要綁架世界各國人民,對此中歐都表示明確反對。中國支持歐洲謀求“戰略自主”, 這種自主性也應體現在,不受某些國家的蠱惑,做出自主的選擇,而這種選擇理應是站在歷史正確性的一邊。
在王毅的此次訪歐行程中,中歐雙方也就中歐在“后疫情時代”的雙邊合作議程進行了對表。雙方再次重申,將努力在年內完成中歐雙邊投資協定談判,力爭盡早啟動中歐自貿協定聯合可行性研究。此外,雙方明確,將在氣候變化、綠色發展、數字經濟、醫藥衛生等雙方共同關切的領域加強互利合作。而且,雙方還將簽署《中歐合作2025戰略規劃》,為中歐對話合作提供藍圖和框架。
正如中歐在疫情常態化背景下開通的“快捷通道”一樣,中歐已經率先按下了盡快重啟各項政治、經貿議程的按鍵,作為全球兩大力量、兩大市場、兩大文明,中歐的合作將給不確定的世界帶來更多確定性,也將為疫后世界經濟復蘇貢獻重要力量。
(作者鄭春榮,同濟大學德國研究中心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