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11月2日電 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在即。但對于很多海外客商而言,從進入中國市場的那一刻開始,進博會其實就已經開始。
資料圖:11月1日,進博會布展工作進入收尾階段。距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還有3天,各項籌備工作已經準備就緒。今年進博會展覽面積比上屆增加14%,近50家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今年首次參展,數十家企業已連續簽約未來三屆,將有數百項新產品、新技術、新服務進行“全球首發、中國首展”。 中新社記者 湯彥俊 攝
今年首次參加進博會的比利時國宴冰淇淋品牌“Quci”(遇喜),今年7月就提前把產品帶到虹橋品匯進行銷售。遇喜中國區代表梁小秋告訴中新社記者,通過“未展先銷”模式,讓企業能夠提前確定重點推廣品類,從而更好地將產品落地中國市場。
同樣是首次參展進博會的法國獨立珠寶品牌卡洛芙,更是在進博會前就開出中國首店。綠地全球商品貿易港集團總經理薛迎杰介紹,今年6月,綠地貿易港正式簽約卡洛芙品牌,從籌備進入中國,到開出線上線下首店,卡洛芙僅以5個月“速度”進入中國市場。
“我們越來越體會到進博會的集聚優勢,越來越多企業來這里提前預熱,他們也希望能夠有長期接觸中國采購商和消費者的機會。”薛迎杰表示,作為進博會“6天+365天”常年交易服務平臺,綠地將進一步放大進博會溢出效應,通過開首店、上進博等全流程的“保姆式”服務,幫助海外大牌“輕松”進中國。
事實上,短短6天展會只是進博會的一個載體,進博會已形成一套完整的商業模式和制度體系。隨著“6天+365天”常年展示交易平臺不斷上線,進博會溢出效應讓“展品變商品、采購商變貿易商、參展商變投資商、政策變制度”不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
截至目前,上海共誕生56家“6天+365天”常年展示交易平臺。這些平臺通過為進博會展品等境外優質商品進入上海乃至中國市場提供政策咨詢、進出口代理、交易、物流、展示推介、媒體宣傳、商務對接等全方位綜合服務,真正實現“永不落幕的進博會”。
來自上海商務部門的統計顯示,在今年上半年的兩次重大項目集中簽約活動上,有32個進博會參展商項目落戶上海。得益于進博會的溢出帶動效應,今年1至8月,上海外商直接投資實際到位金額138.8億美元,同比增長5.9%。
這些深度參與中國市場的海外客商,也與中國市場產生了不一般的化學反應。瑞士冰激凌研究所、比利時啤酒工坊、西班牙火腿工廠店等一批創新體驗業態已在上海開始營業。與此同時,中國在線新經濟、互聯網商業模式等創新業態也讓海外企業受益匪淺。
阿根廷駐滬總領事奧帕羅、加拿大駐滬副總領事貝杰思、新西蘭駐上海代總領事馬克文等一批駐滬總領事更是通過走進直播間,親自體驗直播帶貨的魅力。
首次帶貨用不到一小時就吸引數萬名觀眾觀看的奧帕羅,坦言愛上了這種商業模式,現在他每個月都要進行一到兩次直播帶貨,推薦阿根廷“進博同款”以及當地傳統文化、特色產品。奧帕羅表示,直播帶貨是一種非常好的傳播方式,具有非常積極的影響力,讓貿易活動在疫情期間也能順利開展。
“進博會不僅是貿易交流平臺,更是國家之間文化交流的橋梁?!币晾蜀v滬總領事拉馬贊·帕爾瓦茲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指出,通過進博會溢出效應,伊朗特色商品以及文化在中國得到很好的傳播。
拉馬贊·帕爾瓦茲表示,伊朗在綠地貿易港開設的伊朗進口館,用不到兩年的時間實現超過500萬元人民幣的盈利,“中國消費者對伊朗文化、產品都非常感興趣,良好的市場前景加上優秀的疫情防控表現,未來一定會有越來越多伊朗企業進入中國,尋求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