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北京舉行新聞發布會,請中央依法治國辦組成人員、司法部副部長熊選國,司法部法治調研局局長李明征,普法與依法治理局局長王曉光介紹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為“十四五”良好開局貢獻法治力量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新華社北京3月25日 社會主義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會公平正義進一步彰顯,社會治理特別是基層治理水平明顯提高……“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對推進全面依法治國作出重要部署。
未來五年,法治中國建設將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實惠?國新辦25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央依法治國辦和司法部有關負責人介紹了下一步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工作中的民生發力點。
破解執法司法突出問題
運動式、“一刀切”執法,執法、司法人員不作為、亂作為……這些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執法司法突出問題,有望在“十四五”時期得到解決。
中央依法治國辦組成人員、司法部副部長熊選國表示,要推動各有關部門對此問題深入開展調查研究,找出癥結所在、提出解決辦法,回應人民群眾關切。
新修訂的行政處罰法將于今年7月起施行。據介紹,司法部將把貫徹實施好新修訂的行政處罰法作為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的重要任務,對進一步規范行政處罰行為、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嚴格行政處罰程序、推行免罰清單制度、強化行政處罰行為監督等內容提出具體工作部署。
司法部今年還將研究起草進一步規范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定和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通過推動各地區各部門糾正處罰畸輕畸重等問題來解決不規范執法問題。
“我們將在全國推廣行政執法綜合管理監督工作平臺的應用,在平臺意見建議中選取有代表性的重大問題或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督促有關地方和部門辦理。”司法部法治調研局局長李明征說。
提供更高水平、更多元化的公共法律服務
“十三五”期間,我國已初步建成覆蓋全國的公共法律服務網絡。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我國將在“十四五”期間進一步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滿足人民群眾對法治、公平、正義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求。
熊選國表示,今后要從政策、人才、資金、項目等方面加大對中西部地區和欠發達地區的支持力度,建立法律服務資源依法跨區域流動機制,切實加強這些地方的公共法律服務能力體系的建設。“未來五年,中西部偏遠地區的每一個縣都要擁有法律援助中心。”他說。
此外,要建設規模適度、結構合理、服務優良、運行有序的法律服務業,提供價格可負擔、質量有保障、便捷高效的多元化、個性化公共法律服務。要進一步創新公共法律服務供給模式,鼓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法律服務,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法律服務需求。
司法部還將進一步發揮律師、公證、法律援助、司法鑒定、仲裁等職能作用,提高公共法律服務專業化水平。深化公證體制機制改革,加快推進高頻公證服務事項“一網通辦”,完善行政復議、行政裁決、人民調解、仲裁等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讓人民群眾充分享受司法行政體制改革帶來的便利。
以法治鄉村建設推動鄉村振興
“法治鄉村建設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基礎工作,也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基礎工作。”司法部普法與依法治理局局長王曉光表示,近年來我國法治鄉村建設成效顯著,截至目前,全國一村(居)一法律顧問基本實現全覆蓋,人民調解委員會實現村、鄉(鎮)全覆蓋。
王曉光介紹,下一步,法治鄉村建設將緊緊圍繞“十四五”時期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目標任務,結合實施“八五”普法規劃,在法治鄉村建設提質增效上下功夫,實現從有形全覆蓋到有效全覆蓋,促進鄉村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
具體地說,就是要推動法律進村、入戶、到人。
進村,就是深化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創建,以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的“點”來帶動全國法治鄉村建設的“面”。入戶,就是培育農村學法用法示范戶,注重發揮家庭家教家風的作用,激活家庭這一鄉村治理的最基本單元。到人,就是實施農村“法律明白人”培養工程,培育農村法律實用人才,激發法治鄉村建設的內生動力,推動全面依法治國各項措施在鄉村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實現‘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全面依法治國既是一個重要任務,也是重要保障。中央依法治國辦將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重要作用,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提供堅實有力的法治保障。”熊選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