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友人與中共)文幼章孫女:共產黨把中國還給了她的人民
中新社多倫多6月23日電 題:文幼章孫女:共產黨把中國還給了她的人民
中新社記者 余瑞冬
“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來最成功之處是什么?”近日在加拿大多倫多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面對這個問題,知名國際友人文幼章(James G. Endicott)的孫女文美蘭(Marion Endicott)略作思索,回答道:“從根本上說,中國共產黨把中國還給了她的人民,并讓中國人民為共同建設國家再次感到自豪和興奮。”
知名國際友人文幼章的孫女文美蘭2021年6月在加拿大多倫多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余瑞冬 攝
在中國最近的百年史中,文幼章算得上一位風云之士,文家幾代人更是中國從近現代到當代風雨蒼黃、滄桑巨變的見證者。
1898年出生在四川的文幼章與國共兩黨都曾有深入交往并對中國共產黨的道路給予支持,長期對外介紹新中國,始終致力于和平事業,被中國人民對外友協授予“人民友好使者”稱號。其子文忠志(Stephen Endicott)生于上海,作為加拿大的漢學家,同樣致力于向世界客觀介紹中國發展。
文美蘭向記者展示母親文麗納所繪的中國四川的優美景色。余瑞冬 攝
“火炬”的傳承
2019年5月,91歲的文忠志在加拿大多倫多與世長辭。文美蘭回憶,在父親臨終前,她的小兒子奧利恩寫了一篇頌詞,內容是關于他的曾祖父文幼章和外公文忠志傳承給后輩的“火炬”,比如,關懷世界的火炬、熱愛中國的火炬。其文其情均令文美蘭深深觸動。在文忠志的追思會上,家庭成員們輪流發言,談的是應以怎樣的方式擎起這些“火炬”。
文美蘭清楚地記得1975年與祖父、父親和妹妹的中國之行,那是她首次訪華。6個星期的旅行讓他們看到了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他們走進公社、工廠、學校、幼兒園,文美蘭的箱子里塞滿了筆記。
文美蘭展示父親文忠志上世紀80年代初在四川什邡馬高橋村駐村調研后所著的《紅土地》余瑞冬 攝
“我們見的基本都是普通中國人,有的是共產黨員,”文美蘭記憶猶新,“我們被所有人對于建設新中國表現出的能量、熱忱和決心所震撼。
另一次難忘的訪華是在2011年。83歲的文忠志率領一家大小十余人到中國走訪了3個星期。
行前,文家開了幾次會,了解中國歷史,研究要去的城市,學習基本的中文詞匯。
這趟旅程最大的一個亮點是在四川什邡的馬高橋村。1980年代,文忠志在四川大學任教時曾到那里駐村,調研中國農村變革,并寫出了《紅土地》一書。
文忠志和家人到馬高橋村時并未告知當地人。但村里有人很快認出了他:“那是文忠志!”消息立刻傳開,人們蜂擁而至。
知名國際友人文幼章的孫女文美蘭2021年6月在加拿大多倫多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余瑞冬 攝
文忠志與村民們交流毫無語言障礙。文美蘭回憶說,雖然不知道他們在說什么,但她能看得出那種令人興奮的、特別的關系。
從四通八達的高速路,到上海現代化的天際線,到馬高橋村在汶川大地震后重建起來的漂亮家園,2011年的旅程讓文美蘭感受到中國令人難以置信的快速發展。當然,他們也留意到貧富差距、人口向城市流動等中國在發展建設中面對的挑戰。
她說,在文忠志看來,中國是個大國,在探索道路上堅持基本原則的同時,也需解決諸多問題。但中國的活力非常令人興奮。
2011年,文忠志率一家大小訪華時,重回自己曾駐村調研的四川什邡馬高橋村并與村民們暢談。文美蘭供圖
必須更好地相處
文美蘭說,祖父文幼章的信仰是追求平等、有尊嚴、為窮人服務的、和平繁榮的世界。而他看到,自己所碰到的共產黨人正是為這些原則而奮斗著。
父親文忠志也一樣,深愛中國的氣味、城市面貌、食物和那里的人。母親文麗納是位藝術家,用筆觸和色彩描繪了中國優美的山水和普通中國人微笑的肖像。對于文幼章和文忠志而言,加拿大是他們的家,但他們也都熱愛中國,并把這個他們曾度過童年的國度也視作他們的家。
文幼章在上世紀中回到加拿大后創辦了著重于向西方介紹新中國的《加拿大遠東新聞通訊報》,堅持出刊逾40年。1993年11月,95歲的文幼章在加拿大辭世。他的部分骨灰被帶回四川,撒入滾滾的大渡河中。
文美蘭坦言,在包括加拿大在內的西方國家,大部分人并不了解真實的中國和中國共產黨。加拿大媒體則長期充斥著對中國的負面報道。
她說,祖父用其一生幫助全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國。父親也努力發揮這樣的作用。也有其他一些像他們的人,試圖呈現與西方主流媒體不同的內容。
2011年,年逾八旬的文忠志(左七)率一家大小訪華,了解當代中國的發展。文美蘭供圖
文美蘭會不時就加拿大的外交政策或對華態度致信加政界人士,提出自己的觀點。她在6月中旬寫給一位聯邦參議員的郵件中說:“我們需要一種(與中國)相互尊重和合作的方法。這并不需要加拿大贊同中國的所有做法,但意味著要尋求構建關系——而非破壞關系——的途徑。”
她說,西方與中國不僅有可能更好地相處,而且“必須這樣”。這個世界有一些大問題必須一起解決。“我們必須團結起來,不僅因為從道德角度而言這是正確的事,也是從人性角度、生存角度而言。”
文美蘭展示祖父文幼章創辦并堅持出刊逾40年的、著重于向西方介紹新中國的《加拿大遠東新聞通訊報》。余瑞冬 攝
那是如此鼓舞人心
文美蘭說,自己喜歡了解中國共產黨成立百年來的故事,因為這個政黨所做的事是如此鼓舞人心。
從1921年至1949年的斗爭,“那么多人失去生命,那樣的緊張,那樣的決策,那樣的困難,但還有那樣的奉獻,那樣的英雄主義,那樣的成就,”文美蘭說,“那段時期、那樣的斗爭,鍛造了中國共產黨的心臟,而且未來的領袖能夠涌現。那段時期是決不能被遺忘的,它也是中國未來的基石。”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一個如此龐大、人口眾多且積患深重的國家發生了這么快的轉變,“這是絕對令人震驚的,不容易、不平坦的。某些時候西方也不得不承認這一點。”
文美蘭說,一個(新的社會主義)國家必須進行實驗,共產黨必須嘗試不同的東西。這是個龐大的實驗,會有起伏艱辛,但也有令人難以置信的成就。
說到中國人民獲得的解放,文美蘭不由唱起了與祖父、父親在長江之行時學會的中國歌曲。唱歌時,身穿紅色襯衫的她眼中閃著光,就像萬里之外長江的粼粼波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