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華盛頓6月25日電 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杰出研究員包道格(Douglas Paal)日前表示,美中之間真正需要做的是,“回到常規的程序上來,從最基礎的事情開始,慢慢往上走”。
美國智庫美中政策基金會日前舉行“中共百年:過去、現在與未來”視頻研討會,邀請多位專家回顧中共百年發展史。美中政策基金會主席王冀、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教授狄忠蒲(Bruce Dickson)和包道格參與討論。
已90歲高齡的王冀出生在北洋軍閥混戰的年代。他穿插自己童年時期在中國大陸的經歷和記憶,回顧了中共早期的歷史,以及紅軍長征、西安事變、抗日戰爭等歷史事件。
王冀在發言中頗為感慨地回憶說,1949年2月,當時的北平(北京)和平解放,自己曾在北平街頭,迎接解放軍入城。他表示,中國共產黨從最初只有13名年輕人參加黨代會,發展成為擁有超過9000萬黨員的執政黨。“這表明,如果你想做成一件事,只要下定決心,就能夠做到。”
展望未來,王冀表示,中國如今已成為大國,希望美中能通過合作加強雙邊關系,造福各自國家。
包道格重點對美中建交以來的中共發展史作了介紹。在研判當前美中關系時,他指出,拜登政府在對華言辭上已發生變化,但實際政策并未調整。拜登政府早期對華政策,維持其在意識形態、經濟、安全層面的強硬姿態。
包道格認為,盡管拜登政府的對華言辭不像特朗普政府時期,但其也無意改變美國國會在對華方針上的跨黨派立場。“這種情況預計不會有太大改變。”
狄忠蒲則指出,美國對華政策雖然在很大程度上仍保持不變,但言辭本身的變化是重要的。拜登政府在言辭上的緩和,有助于為美中雙方接觸創造條件。
包道格補充說,美國對華政策目前還沒有做好準備“出牌”,因此政策仍是延續性大于改變,只是從特朗普政府時期的強硬措辭和失算行為,轉變為更加連貫的政策行為,言辭上比較溫和。
“如果你對試圖建立正常溝通渠道的會晤期望過高,我可以保證,你會失望。”包道格認為,美中之間真正需要做的是,“回到常規的程序上來,從最基礎的事情開始,慢慢往上走。”
包道格舉例說,美中兩國可以先從重開領事館、恢復學者交流項目以及地方交流等方面做起。拜登政府已在發放留學生簽證方面作出調整,中方也可以有相應的對等措施。
包道格還預期,雙方在未來一段時間會有一些外交層面的互動,包括互派新大使,“通過這種交流看兩國關系能否取得一些具體的、建設性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