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虎影视国产永精品亚洲精品,成本人视频3d动漫免费无码,免费精品视频网在线,av免费看网站在线观看

中國網首頁要聞國際軍事國內社會獨家世相幀像他說中國專題
中國網新聞中心

選擇種地的清華博士后建了一個理想中的農場

發布時間:2021-08-06 06:35:34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作者:張敏

選擇種地的清華博士后建了一個理想中的農場

種地、除草、施肥、給牲畜喂飼料……頭頂中國人民大學博士、清華大學博士后等頭銜的80后女生石嫣,農活干得一點也不遜色。她喜歡稱自己是農民,她的微博名字是“農人石嫣”。

石嫣離不開土地。她和農業打了快20年的交道。考大學時,石嫣選擇了農業;考取研究生時,她選擇在農業方向進修;考取博士、博士后,她仍然選擇了農業。

被稱為“新農人”的石嫣,經營的分享收獲農場是她理想中的樣子:農場不使用任何化肥、農藥,完全采用生態方式種植。消費者要在年初預付農場一年的生產費用,與農場共同承擔風險。到了收獲季,農場再為消費者送去生態健康的食物。

農場布置很特別,不是大棚、牲畜棚臟亂差的傳統樣子。小路兩旁是用原木搭建的帳篷、椅子,夜幕降臨后打開彩燈,農場儼然是小清新風格的世外桃源。經常有年輕人在這里舉辦婚禮,也有公司選擇在這里團建。

2002年,出于對農業的好奇和喜愛,石嫣報考了河北農業大學。那時候她只是覺得做農業比較有趣。2006年,石嫣幫助三農問題專家溫鐵軍整理農民寄來的信件。這些信件里的內容,讓她感受到解決中國三農問題迫在眉睫,“從事農業不僅是種地那么簡單,更深層次的是要幫助千萬農民更好地生產生活。”

在中國人民大學攻讀碩士期間,她跟著導師調研了十幾個鄉村,將存在的問題一一整理記錄。此后她一直在思考,如何尋找解決相關問題的途徑。

2008年,石嫣以公派留學生的身份前往美國,她沒有進入高校,而是一頭扎進當地的農場,成為地地道道的農民。她跟著下地干活兒,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吃農場里的蔬菜,逐漸了解到當地農場以生態有機為種植理念,不施肥、不打藥。她也了解到,美國不少農場采用社區支持農業(CSA)模式。

這是一種新型農產品貿易形式,農場的消費者也是農場的股東,在種植季節之初,消費者預付費用,農民則要用生態可持續的種植方式,保證食品的安全。這樣的形式需要供需雙方互相信任,消費者得到了有機健康的農產品,農民也不用擔心自己種的好東西賣不出去。沒有中間商賺差價,供需雙方建立起最直接快速的溝通橋梁。

這樣的新模式給了石嫣靈感,為什么不把這樣的方式引進到中國?回國后,石嫣開始著手建立有中國特色的社區支持農業農場,她要試試這條路在中國是否能走通。

2009年,在北京鳳凰嶺山腳下,“小毛驢市民農園”正式開張了,這是石嫣建立的中國第一個“社區支持農業”農場,農場所種的蔬菜全部使用農家肥,豬的養殖采用自然養殖方法,同時用微生物分解發酵糞便污物保證豬舍干凈無異味,將糞便再作為農產品肥料使用……這樣循環的生態種植很快受到消費者的喜愛。

2011年,石嫣博士畢業,她與丈夫確定了未來要走的路,正式成立社區支持農業模式的農場。剛踏出校門,石嫣的雙腳就邁進了農田。

當時,石嫣并不只有當“農民”這一個選擇。她考慮過留校任教,也拿到了知名企業的offer,但最終還是選擇了“農民”這條路。“我想建立這樣一種可能性,讓更多人看到回到鄉村也能有很好的職業、有高質量的生活,農村的生活能夠符合他們對現代生活的需求。”

農場最初成立時并不被消費者接受,先付一年的費用,沒有幾個人愿意承受這樣的風險。

為了尋找會員,石嫣和團隊在街邊擺攤、走訪社區、舉辦推廣講座、邀請消費者到農場參觀……為了提高產量,團隊與農場周邊的農戶合作種植,團隊提供技術指導和銷路,農戶進行種植。

快到收獲的季節,一個農戶由于對石嫣的種植方法沒有信心,為了提高產量偷偷噴了農藥。石嫣得知后,毫不猶豫地把半畝地的農作物連根拔掉。石嫣堅持著種植原則,即使前期的努力白費,也不能給消費者提供不符合標準的產品。

經過努力,分享收獲農場的第一批蔬菜保質保量送到會員家里,農戶也得到了更高的收益。“這樣的方式行得通!農民心里有了底。”石嫣對未來充滿了信心。

這個農場如今已經成了網紅地。石嫣說,每年農場的營業額可達幾百萬元。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農產品送貨上門更是得到快速發展,銷量比往年更好。

“人們的消費觀念變了。”從事農業這么多年,石嫣感受到農業產業發生著變化,“越來越多年輕人加入我們‘新農人’的行列,加入國際社區支持農業聯盟的農場也越來越多了。”

從2008年開始,石嫣和團隊每年都會發起“社會生態農業CSA大會”,參會人數從第一屆的幾十人發展到上千人,還有很多人通過線上關注和參與。通過大會,石嫣和團隊不斷推動生態農業發展,吸引更多農民成為新農人,幫助他們識別有機肥、對接檢測機構、對接消費社區……

為了進一步普及農業知識,分享收獲農場連續4年與北京市呼家樓小學、順義裕龍小學等學校進行合作,利用教學樓的樓頂開辟“樓頂菜地”,讓同學們體驗種地的快樂。每個孩子都有一個1平方米的菜園,他們可以通過有機肥土壤種植農作物。在每周一節的農場課堂上,工作人員圍繞農耕文化中的“衣食住行”,讓孩子們離農業越來越近。

這樣的耕種體驗還走進成年人的生活。在北京頤堤港購物中心,石嫣團隊和物業合作,在商場里為商場員工建立了一個農場,白領也可以在商場里種菜,通過勞作達到療愈的目的。

如今通過分享收獲農場搭建的農業模式,越來越接近石嫣理想中的樣子。她說:“農業這件事急不得,只有更多人來做,農業才能得到更好的推廣。”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敏 來源:中國青年報

客戶端中查看
手機中查看
 
關鍵詞:
責任編輯:趙超
分享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