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京廣高鐵10年成功運營實踐證明:高鐵能開啟沿線區域經濟發展“引擎”,能拉動沿線區域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能讓人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探索日趨成熟的高鐵建設運營技術,是中國對全世界陸地交通領域作出的巨大貢獻。
“沿著你的道路,鮮花將不斷開放!”京廣高鐵“加速度”帶來的高鐵沖擊波,昭示著中國高鐵美好未來,以及世界鐵路光明前景。
作為世界最長高鐵——京廣高鐵自2012年底全線貫通到今年正好是第10年,共發送旅客破10億人次。京廣高鐵跨越6省市,與既有高鐵網絡有機連通,全線貫通10年以來,已經產生強勁動力,推動沿線28個城市發展提速,推動大京廣形成“8小時經濟圈”,高鐵社會效應日益明顯,高鐵經濟走廊日益凸顯,高鐵發展貢獻日益彰顯。
旅途更短了——構建我國南北客運“大通道”
10年來,鐵路部門根據旅客出行規律,編制了日常、周末和高峰期等運行圖,以適應不同時期旅客乘車需求,最短發車間隔僅5分鐘。京廣高鐵縱貫南北,與20多條高鐵連接,在我國南北構筑一條客流穩定、人氣旺盛的交通要道。10年間,京廣高鐵總運客量突破10億人次。
京廣高鐵的全線貫通,使沿線旅客的乘車環境和出行品質有了質的飛躍,同時也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思維方式,加快了“大京廣”沿線人員交流和資源配置,大大密切了各地的經濟文化交流。目前京廣高鐵的客流成分已從開通初期的商務、旅游等中高端客流及短途旅游客流,逐步擴大到普通消費群體、務工人員、學生和往返于各城市之間的城際探親客流。
春運是春節前后重大民生。80年代初開始,隨著農民進城務工的政策放開,回城探親訪友、外出旅行游覽的春運客流主力,逐漸讓位于返鄉的外來工大軍,不斷推高春運客流。
外來工渴望過年坐火車回家、短時間內集中出行給鐵路部門造成極大“負荷”,于是“買票難”“回家難”“回廠難”等一連串帶有“難”的字眼充斥了人們的眼球,進而引起全國人民、社會各界的高度聚焦,演變為全國重大民生問題。時至今日,鐵路在春運中的主力擔當地位一直未動搖。
為讓旅客平安回家,鐵路部門采用“基本”“預備”“應急”三套運力方案,但仍難應對瞬間高峰客流。從1983年起,春運變為鐵路、公路、水路、航空分工協作,全社會支持,不再由鐵路包打天下。但在鐵路春運壓力有所分擔的同時,廣東外來工群體也在逐年增加,節前出省需求一直旺盛,供需矛盾一直存在。
1987年是春運民工返鄉潮高漲引發全社會高度關注的重要年份,珠三角有節前乘火車出省需求的農民工首次達到900萬人,廣鐵運能僅為200萬,運能缺口700萬。到1997年,廣鐵出省運能提高到300萬,出省需求達1200萬,運能缺口竟然加大,高達900萬。“一票難求”愈演愈烈的狀況,到2009年12月26日京廣高鐵南段——武廣高鐵開通后才有所改觀。
2010年春運,武廣高鐵運力達578萬人,占廣鐵總運力的24%,運能缺口縮回至800萬。2020年春運,廣鐵管內20多條高鐵和城際運營里程突破4000公里,出省運能將提高到1300萬,除客流高度集中的特定時間、方向、區段外,“一票難求”狀況得到很大緩解。
“武廣高鐵也叫武廣客專,其建設初衷之一就是打造一條客運專線,方便春運期間更多旅客更快回家。這十幾年,武廣高鐵為緩解春運難作出了積極貢獻。”湖南科技大學教授曾興認為,春運不僅是一項重大民生,也是一道經濟符號;不僅記錄了我國經濟騰飛奇跡,也記錄了我國高鐵發展盛景。
武廣高鐵開通近13年,不僅拉近了各大城市群的時空距離,而且拉近了沿海發達地區和中部地區的經濟交流距離,促進了沿海產業加速向中部轉移。高鐵建設、各項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對拉動投資和內需的作用十分明顯。在武廣高鐵沿線城市,高鐵經濟鏈條和影響也逐步顯現出來。
與此同時,武廣高鐵也帶動了沿線旅游資源開發和文旅產業發展。這12年多以來,高鐵給沿線區域旅游市場帶來的最大變化是將跨省游變成了1至3天的短線游,各種形式的“高鐵旅游聯盟”推動了高鐵沿線的旅游深度開發,不僅實現了旅游線路的多元發展,而且還改變了原有的交通流向格局,為各地旅游資源整合帶來了新的契機。據統計,武廣高鐵開通近13年,珠三角到武漢、岳陽、長沙、衡陽、郴州、韶關、清遠的游客比開通前增長40%以上。
京廣高鐵沿線北京、湖北、河南、河北等省市也毫不例外,不斷加快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打造方便快捷的旅游交通環境,在高鐵站建立無縫換乘的旅游立體交通體系,提供咨詢、交通、住宿、導游、門票一條龍服務。
“高鐵使旅游行業‘人流’變‘人留’,是旅游行業轉型發展的重要支撐。”廣東省高鐵經濟研究學者金一兵教授認為,京廣高鐵貫通10年,沿線許多城市旅游產業已從門票經濟向綜合經濟轉型發展,拉動城市餐飲、住宿、購物等領域的收入增長。
物品更多了——打通京廣南段運輸“大瓶頸”
京廣鐵路是百年老線,以前其運能缺口常常高達50%。其南段尤其明顯,每逢春運等重要運輸時期,鐵路運能頻頻告急,許多區間通車能力達到飽和,武昌、廣州等大站就犯“大肚子病”,列車開不出去也開不進來,導致越積越多。因此只能顧此失彼,集中運力保客運,貨物運輸受到嚴重制約。更為嚴重的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勢必還將帶來貨運和客運需求的持續增長,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鐵路運輸供需矛盾將會進一步加劇。
在這種情況下,2009年武廣高鐵的出現和大顯身手,推動客貨分流,把既有京廣鐵路的運輸能力騰出來,從而極大地提高了我國鐵路的綜合運輸能力和運輸效率,促進了我國物流行業發展。
10多年來,京廣普速線南段不斷釋放出來的貨運能力,不僅全面保證了春節等重大節日粵港澳地區重要物資供應,而且有力保障了糧食、電煤、石油、農藥、化肥等重要物資運輸,推動事關國計民生的重要經濟要素高速位移。據統計,武廣高鐵開通近13年,京廣線南段增運的貨物達7億多噸。
“有人問為什么我們現在買東西特別方便,各地超市不僅可以買全國各地的商品,還可以買國外的物品。通過分析,我們認為鐵路功不可沒。因為大宗的國計民生物資鐵路運輸可以保障,其他長途交通運輸工具就有運能將日常用品和生活物資運往各地。”廣東省物流行業協會執行會長馬仁洪說。
2014年10月30日,兩列滿載瓷器、茶葉、機械配件等湖南特色產品的國際貨運班列,從長沙霞凝鐵路口岸鳴笛啟程,經由京廣鐵路等國內干線出國,分別駛向德國杜伊斯堡和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干。從這天開始,標志著湖南從歐洲進出口貨物單純依賴海運的歷史結束,湖南貨物乘火車走進了“新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各國。
因為京廣鐵路干線運能日益充足,湖南株洲、衡陽和懷化等城市也相繼開通中歐班列。湖南各城市開行中歐班列日趨常態,目前基本實現每天一趟。
廣鐵集團還全力打通懷化到緬甸、印度和越南等亞洲貿易通道,讓武陵山區的特色農產品、輕工產品、石材鋼材等暢銷歐亞各國。這些班列不僅讓“山貨”走出山,而且讓“山貨”走出國,讓湘西北山區群眾早日致富。
湖南省政府口岸辦負責人表示,湖南開行中歐班列有著獨特的優勢,湖南省外向型經濟火爆,歐盟、俄東各國與湖南省產業結構互補性強,每年貿易額在40億美元以上。
以廣州、東莞、深圳為代表的珠三角,不僅是我國著名的對外貿易中心,而且是全球聞名的輕工產品“加工廠”。
目前,穗、莞、深三市都開行了經由經京廣等普速鐵路的中歐班列,開行頻次基本為一天一班。穗莞深中歐班列的開行,不僅能提高珠三角外貿量、降低外貿貨運成本,而且能讓珠三角優質輕工產品惠及“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的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白俄羅斯等國,輻射影響波蘭、德國、意大利、英國、捷克等國,讓歐洲各國民眾共享中國發展“紅利”。
城市更大了——推動高鐵沿線城市“大發展”
京廣高鐵在迅速擴大珠三角、長株潭、武漢、中原、京津冀等城市群生活半徑的同時,還引發了新一輪的投資熱潮。一連串帶“新”的名字,依高鐵而建,因高鐵而旺。
京廣高鐵沿線28座城市結構、布局調整和規劃無一例外選擇與高鐵對接。高鐵車站所處地段和周邊的價值正日漸顯現,成為所在城市發展的新地標,一座座“京廣新城”拔地而起,初具雛形。
“京廣高鐵貫通運營以來,使沿線主要城市時空距離大大縮短,對城市發展的促進作用日趨明顯,大大加快了沿線城鎮化進程。京廣高鐵貫通十年,高鐵沿線各大城市都成為了一顆顆璀璨的明珠。”中南大學教授付卓說。
在廣州,以廣州南站為中心的南站新城,規劃面積約310平方公里,覆蓋廣州、佛山、順德,從最初的廣州市交通樞紐定位升級為廣佛都市新城、穗港澳現代服務業合作示范區、粵港澳大灣區交通樞紐綜合服務中心。廣州市已將南站新城規劃定位為城市次級公共中心,培育輻射粵港澳大灣區的商務商貿中心,生態型現代化新住區,集出行購物、文化娛樂、居住有機互補的復合空間體。
在清遠,珠三角前來投資的企業明顯增多,包括TCL、格力、中興、華為、大華基因、海王等一批制造業、生物醫藥等高科技企業紛紛“落子”清遠,13年內清遠引進內資2000多億,珠三角就占到9成左右。
在韶關,以韶關高鐵站為核心崛起了一座“芙蓉新城”,緊扣旅游特色和粵北風情,規劃總面積約20平方公里,承載人口約25萬人,總投資在1000億元左右,將在未來幾年內基本成型,并成為韶關未來的行政、交通、旅游休閑和金融中心。
與韶關一山之隔的郴州,高鐵西站經濟開發區80%以上的投資項目都是粵港澳大灣區投資者建設,郴州市為此還專門開辟了“廣東工業園區”。目前,以郴州西站為中心方圓20公里范圍內樓盤林立、廠房密集,一座現代化新城呼之欲出。
無獨有偶。株洲市專門在株洲西站附近開辟了“臺灣工業園區”,大規模承接產業轉移。株洲和湘潭兩市為對接高鐵西站,已新修二十多條水泥路,交通十分便利。
在長沙,一個以長沙南站為坐標,以現代服務業、商業網、休閑娛樂業、居住區為發展方向,為長株潭地區提供高品質商貿、金融、咨詢和會展服務的武廣新城已基本成形,未來還將同步發展為“中南地區區域性的鐵路客運中心”和“具有商務功能的交通樞紐型城市副中心”。目前長沙南站所在的黎托鎮由原來的5萬多原居民發展到了50萬產業大軍。長沙市計劃將其打造為長沙的“浦東”。
在衡陽,高鐵東站因為坐落在市區,日均客流量高達2萬多人,在武廣高鐵沿線省內各站中僅次于長沙南站。目前,衡陽東站周邊已有二十幾個樓盤在建,眾多來自珠三角、長株潭的制造和加工企業紛紛來此投資建廠,其經濟發展勢頭不容小覷。
在岳陽,市民普遍認為高鐵開通大大促進了岳陽經濟發展。岳陽在全省各市的GDP排名僅次于省會長沙,與高鐵入湘十幾年帶來的良好營商環境密不可分。岳陽東站距城區僅2.5公里,原來1.5萬平方米的站房面積已不能滿足人們出行需要,十年間已擴建了一倍,日均停靠一百多趟高鐵列車,平均8到12分鐘就有一趟列車經過。旺盛的需求加上距離城區近,使得岳陽東站成為了全省客流大站。密集人流,帶來了經濟發展巨大潛力,岳陽經濟已步入了快速發展軌道。
據統計,京廣高鐵沿線各市的GDP的年增幅較高鐵開通前均不低于5%。最近兩年湖南省各城市GDP排名數據顯示,全省前六位排名中,武廣高鐵湖南沿線五座城市全部在列,長沙第一、岳陽第二、衡陽第四、株洲第五、郴州第六。
京廣高鐵10年成功運營實踐業已證明:高鐵能開啟高鐵沿線區域經濟發展的“引擎”,能全面拉動沿線區域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能讓人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探索日趨成熟的高鐵建設運營技術,是中國對全世界陸地交通領域作出的巨大貢獻。高鐵發展的“中國方案”對世界各國鐵路發展具有普遍的示范借鑒意義。(作者:曾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