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虎影视国产永精品亚洲精品,成本人视频3d动漫免费无码,免费精品视频网在线,av免费看网站在线观看

中國網新聞中心

江蘇:奮力繪就“強富美高”生動畫卷

發布時間:2022-07-20 12:08:40  |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  作者:蘇雁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非凡十年】

【跨越】

光明日報記者 蘇雁

金雞湖畔,萬鳥歸巢。7月11日,第十四屆蘇州國際精英創業周園區分會場暨第二屆金雞湖科學家論壇開幕式舉行。蘇州工業園區是中國和新加坡兩國政府間的重要合作項目,承擔著深化改革試點探路、服務國家對外開放大局的光榮使命。園區用10年再造了一個新蘇州,創造了國家級經開區綜合考評六連冠的傲人成績。透過蘇州工業園區這扇開放之窗,可以看到,新思想、新理念、新創舉在江蘇交織演進,開啟了波瀾壯闊的新征程。

十年,歷史的年輪留下一個深深的刻度。一連串跳動的數字,記錄下江蘇勇毅前行的壯美征程。“十三五”期間,蘇北30多萬戶農民住房條件得到改善,改造城鎮老舊小區8700多個、惠及居民240多萬戶;全省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1.6萬余家,實際使用外資1123.5億美元,規模居全國首位;文明城市數量居全國第一。

邁進新征程,江蘇堅決扛起“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三大光榮使命,奮力譜寫“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新篇章。一幅精美的工筆畫,正在江蘇大地上展現出生動的現實圖景。

長江岸線南京段,改造后的浦口碼頭。孫中元攝/光明圖片

1.當好全國經濟發展的“壓艙石”

來到南京紫金山實驗室,東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網絡通信與安全紫金山實驗室課題聯合負責人張川介紹:“我們將瞄準未來移動通信方向,結合無線通信、人工智能、芯片設計三大核心技術,不斷突破6G芯片‘卡脖子’問題。”

努力在服務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設科技強國中扛起重大責任、勇當開路先鋒。江蘇用全國1%的面積、6%的人口創造了全國約12%的工業增加值。從制造大省向制造強省邁進,如何實現穩中求進、形成新優勢?江蘇深入實施《關于加快培育先進制造業集群的指導意見》《江蘇省“產業強鏈”三年行動計劃》,大力推進世界級產業集群和531產業鏈遞進培育工程,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基地,當好全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壓艙石”。

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加快建設自主可控現代產業體系,集合力量攻關“卡脖子”問題。江蘇緊緊圍繞國家急迫需要和長遠需求,聚焦關鍵核心技術,大力支持一批頂尖科學家領銜實施周期長、風險大、難度高、前景好的基礎研究和原創性研究。每年組織實施100多項前沿領域和前瞻技術攻關項目、100項左右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加快建設以省產業技術研究院和紫金山實驗室、姑蘇實驗室、太湖實驗室為引領的科技創新平臺體系,著力在江蘇創新“高原”上樹起更多“高峰”。

一組數據,顯示了江蘇經濟的韌性和廣闊前景。2021年,全省規上工業企業數、規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制造業增加值等主要指標均占全國約1/8,制造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躍居全國第一。新型電力裝備、工程機械、軟件和信息服務、物聯網、納米新材料、新型碳材料等6個集群升格為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位居全國第一。50條重點產業鏈營收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50%以上,其中30條優勢產業鏈規模總量超過5萬億元。

2.綠色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

從南京五馬渡碼頭出發,坐上“長江傳奇”郵輪,可以直觀領略大江之變。昔日江邊煙囪林立,如今春賞幕燕櫻花、夏遇江豚吹浪、秋望閱江懷古、冬觀金陵霽雪……多年來,南京堅持“與江共生、擁江發展”,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持續推進沿江產業轉型轉移、岸線功能調整優化、長江生態系統保護修復,這是江蘇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縮影。

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蘇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和人民群眾高品質生活。全省地區生產總值連跨6個萬億元臺階,而全省生態環境治理主要指標創有監測記錄以來的最好水平。

堅定不移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奮力推動長江經濟生態環境實現“滄桑巨變”。江蘇著力破解“重化圍江”難題,累計關停沿江化工企業3505家,取消25家化工園區定位。堅決落實長江“十年禁漁”,長江江蘇段累計退出72.6公里生產岸線,沿江兩岸造林115萬畝。南通五山、南京幕燕、江陰濱江等特色示范段串點成線、連片成帶,帶動沿江生態環境整體修復。長江江蘇段生態環境質量發生了轉折性變化,沿江兩岸再現草長鳶飛、江豚游弋的喜人景象。

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打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雙向轉換通道,是從源頭上推動生態環境領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舉措。江蘇省第十四次黨代會報告中提出,“持續加強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完善生態補償和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江蘇各地立足自身資源稟賦,探索各具特色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常州溧陽天目湖完成水產養殖污染退出、康養服務生態容量購買;南京高淳成功構建全國首個縣域生態系統生產總值核算標準體系,讓生態美量出“高身價”。2019年7月,鹽城黃(渤)海候鳥棲息地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我國第一處濱海濕地類世界自然遺產,鹽城以更大力度開展濕地保護與修復,探尋濱海濕地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的最優路徑。

3.魚米之鄉展新顏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根’,沒有產業支撐,鄉村振興就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泰州興化市沙溝鎮官河村黨總支書記李維月介紹。這些年,官河村依靠藕蝦種養,7000多畝魚塘年畝均純收入4000多元,120戶農民腰包鼓起來了。村集體每年從魚塘承包中獲取700多萬元租金,先后建成了“桃花島”、老年活動中心、沿河駁岸風光帶等景點和公共設施,村莊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2020年12月,官河村被命名為江蘇省第五批特色田園鄉村。

江蘇堅持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三農”工作的總抓手,著眼于改善農民生活品質、縮小城鄉差距、促進共富共享,努力建設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新時代魚米之鄉。

江蘇用10年的實踐,交出了“建設什么樣的鄉村,怎樣建設鄉村”這一重要課題的高質量答卷。2012年至2021年,全省累計實施農村危房改造22.9萬余戶,蘇北地區累計改善30多萬戶農民群眾住房條件,改善農戶的滿意率達93.3%。建成1300多個美麗宜居鄉村、446個省級特色田園鄉村,實現涉農縣(市、區)全覆蓋;在全國率先以省長令的形式發布傳統村落保護地方規章,33個村莊入選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城鄉差距小、村級集體經濟強是江蘇的特色和優勢。2021年,全省城鄉收入比縮小到2.16∶1,是全國城鄉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村均集體經營收入突破200萬元,基本服務標準化實現度超過90%。

與此同時,江蘇城鄉社區治理進入快車道。張家港南豐鎮永聯村不僅經濟富有,還是“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永聯議事廳外墻上,戶外大屏播放村民討論與日常生活相關的政策和規定。這些討論不設前提,以短視頻的方式播放。文明養犬、公廁文明、垃圾分類等議題先后形成共識。通過村民自治,永聯村的社會治理更加井然有序。

據江蘇省民政廳透露,《江蘇省“十四五”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即將出臺,促進城鄉社區基本公共服務更加均等化、便捷化。從“管理”到“治理”、從“單一”到“多元”、從“獨角戲”到“大合唱”,立體多維智慧的社區治理網絡日益健全,為廣大群眾帶來更有質感的幸福生活。

篳路藍縷,砥礪前行。8500萬江蘇人民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奮勇前進,緊扣“強富美高”總目標,深化“兩聚一高”新實踐,一步一個腳印把總書記擘畫的宏偉藍圖變成美好現實,在新的趕考路上書寫更加精彩的時代華章。

【2012】

●地區生產總值53701.9億元

●工業增加值23942.2億元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08元

●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33元

●發明專利授權量16242件

●高鐵里程641.9公里

【2021】

●地區生產總值116364.2億元

●工業增加值44634.1億元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743元

●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791元

●發明專利授權量68813件

●高鐵里程2212公里

數據來源:江蘇省統計局

客戶端中查看
手機中查看
 
關鍵詞:
責任編輯:王月博
分享到:

相關新聞

網站無障礙